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今年,重慶市彭水縣啟動“互聯網+”銷售模式全力打造品牌農產品——“彭水紅薯” ,助推彭水薯業發展提檔升級,促農增收。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從8月23日的第一屆紅薯手挖節起,邵江濤每天在朋友圈不定時不定量地發送關於“彭水紅薯”的動態,大家都稱他為“紅薯代言人”。

“我們縣紅薯種植規模大,一旦市場打開,供貨能力是能夠跟上的。”縣商務局副局長湯天應表示,選擇打造“彭水紅薯”絕非偶然,而是勢在必行。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據瞭解,我縣擁有耕地面積162萬畝,有近400年的紅薯種植歷史。近年來,我縣著力打造“中華薯業強縣”,每年種植紅薯30萬畝,39個鄉鎮、街道覆蓋面達100%,基地重點鄉鎮22個,種植農戶達8.7萬戶、39.15萬人,年產鮮薯45萬噸。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隨著我縣農村淘寶、農村電商逐步壯大,推動農產品出村進城也日益成為“互聯網+”時代下,我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於是3月份我們申請註冊‘彭水紅薯’地理商標,8月起我們就開始了一系列的營銷策劃,並通過‘彭水趕場’平臺發動全部商家,全網主推‘彭水紅薯’,同時對每單紅薯進行銷售補助。”湯天應告訴記者,隨著“彭水紅薯”的走紅,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網購採購方也主動來恰接“彭水紅薯”的銷售。截至目前,全網銷售“彭水紅薯”近20萬單,共100萬餘斤。

24個小時直達重慶

11月28日,在“彭水紅薯”的物流集散中心——電子產業園,十幾名工作人員正在有序的打包紅薯,個個幹勁十足,手法熟練。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我們賣得最多的時候就是‘雙十一’這天,有6000多單!” 網貨中心負責人陳小川說,自從“彭水紅薯”走紅以來,每天都會有驚喜,但是最讓人振奮的就是天貓怡康美食旗艦店1小時爆單1321單,目前全網平均每天銷售紅薯2000單左右,每單紅薯分為5斤裝或9斤裝。

當問及誰的打包速度最快時,“可能就是我了喲!”陳小川說,他能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紅薯的精撿、稱重、封箱。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對於每天如此多的訂單,工作人員表示是在意料之中的,所以“彭水紅薯”在前期策劃中做了充足的準備:積極與全縣各鄉鎮的電商進行恰接,為“彭水紅薯”組織貨源。同時網貨中心還派出工作人員分4條線路,網絡式的收購紅薯。

“沿線一天要跑好幾個鄉鎮的,每次都要收5至6噸紅薯回來!”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整個物流速度是很快的,12個小時同城配送,24小時直達重慶主城。”陳小川說,每天的快速發貨既能提高服務的滿意度,還不會造成庫存積壓。

 讓“鄉愁”化在紅薯裡

陳容,黃家鎮人,年少時出門打拼,背井離鄉20年整,如今她與丈夫在浙江一大學城開餐館,逢年過節才有機會回一趟家,陳容特別想吃一些家鄉的土味。

電商賣的不是紅薯,是一份鄉愁,另類銷售思維打造品牌

“當時一看那個紅苕,漂漂亮亮,而且還是彭水的,就果斷下單了……”就這樣一單接著一單的“彭水紅薯”化了陳容的思鄉之情。“就是自己記憶中的味道!”

大多數人網上買紅薯是出於網絡購物的一種習慣,但是購買“彭水紅薯”更多的就是出於鄉愁,她們吃的不是紅薯,吃的是一份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