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中醫認為,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立夏之後,天氣漸漸開始熱起來,植物繁盛。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而夏季對應“心”

五一過後,我們迎來了夏季的第1個節氣——立夏。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1個節氣,預示夏季的正式開始。入夏後該如何養生?

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醫學源流論》曰:“心為一身之主,臟腑百骸皆聽命於心,故為君主。心藏神,故為神明之用。”在中醫理論中對“心”解釋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實質性的心臟;神明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進行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的功能。

心在中醫理論中的生理功能有2個,主血脈,主神志。心臟功能正常則脈象和緩有力,節律均勻,面色紅潤光澤;如果心臟發生病變,則會出現血流不暢,脈管空虛而見面色蒼白無華,脈細無力。人與節氣相應,所以,在整個夏季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

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1、情緒宜戒燥戒怒

心主火,夏主熱,人的七情如果太過就會傷及臟腑,致使心神不安。中醫講汗為心之液,夏季腠理開洩,汗液外洩,心氣最易耗傷。古代醫家主張:“善養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胸懷寬闊,使心神得養。”所以平時建議戒燥戒怒,順從內心,心隨外物,怡神順氣,則百病無生

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2、飲食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夏季天氣炎熱容易出汗多,因此體內的水分很容易散失,導致血液濃縮,易發生多種疾病。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比如早、晚進餐時多喝粥,午飯的時候多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等等。

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3、睡眠應晩睡早起順應自然

夏季人體心火旺,肺氣衰的時節,人應晩睡早起,順應自然,保養陽氣。《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這個季節,晚些入睡(但不應晚於子時,即23:00),以順應自然陰氣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順應陽氣的充盛。睡好午覺,由於夏天中午氣溫高,晚上睡眠時間較短,要適當午睡,以恢復疲勞,宜於養心

為什麼入夏養心,要晚睡早起、多喝粥湯?中醫這樣說

4、運用中醫中藥保健

在立夏節氣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適當選用一些中草藥煎服也是有效辦法,可在中醫指導下使用一些養心陽、調脾胃的中藥來呵護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