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7大涉稅風險!會計出錯,小心給自己惹麻煩

會計人,關注一下這17個涉稅問題!

這17大涉稅風險!會計出錯,小心給自己惹麻煩

涉稅問題1-6


一、關注臨界點


測算各實體利潤情況和所得情況,重點關注可能導致稅負巨大波動的臨界點100萬、300萬所得,企業應採取較為謹慎的措施應對。


二、檢查企業所得稅優惠條件是否滿足


對照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聯繫公司實際情況,進行排查,重點關注優惠的條件、留存的資料等,提前進行測算和應對。


比如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測算下收入指標、研發費指標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比如研發費加計扣除,一定要在賬上清楚的列出明細,不要設置賬外表格記錄了。同時為降低風險,可以事先向科技部門申請研發項目的界定。


軟件企業、離岸服務外包、西部大開發等都有類似的指標要求,我們關賬前需要對此保持高度關注並儘量爭取享受優惠。


三、關注兩類借款情況


1、自然人股東借款


一定本月底前收回,過完年再借給股東就沒事了,不要想著編理由說成生產經營方面的借款。


2、公司無償借款


除了集團內成員單位,其他關聯企業之間的無償借款都是要視同銷售徵收增值稅的。


四、關於發票問題


1、收取供應商的發票


不要想著政策規定在彙算清繳前取得發票就可以,這樣的事多了,風險很大,也記不清。


建議提前擬一個催票通知,由採購或業務部門直接向供應商催票。但可能出現供應商因你方不能付款所以拒絕及時開票給你方的可能,此時應想好對策。


2、向客戶開出發票


讓市場等業務部門提前預計業務量和發票需求量,財務及時準備增量增版的辦理手續,備好發票,不要出現客戶見票就付款,但你方開不出發票的情況。


另外開出發票後,業務部門要急時跟蹤發票的交接情況,確保客戶已收到發票,且開票內容無誤。不要出現跨年作廢的情況,容易影響結算和回款進度。


注意:500萬的一般納稅人與小規納稅人的臨界點問題,自己把控,超過了就要轉一般納稅人,面臨更嚴格的稅務管控。


五、檢查收入與報表是否一致


關注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增值稅申報表和財務報表的收入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是否有充足的政策依據。


六、檢查年終獎等是否已計提


個稅申報系統裡的稅前工資是否與賬面上進入成本費用等科目的工資是否一致?是否已足額計提了過年才發的年終獎和績效獎勵?


這17大涉稅風險!會計出錯,小心給自己惹麻煩

涉稅問題7-12


七、檢查折舊攤銷是否準確


全面複核,確保折舊、攤銷足夠、充分、準確。


八、關注預提費用、暫估材料等科目


參照上述第四點進行催票。


九、關注借款利息支出


是否取得了發票?根據28號公告之規定,增值稅項目都應開發票。


十、檢查欠繳稅款


繳的稅款儘量在規定的期限內申報繳納,如果資金確實緊張,也要先申報,辦理緩繳手續後,緩繳期限內不加收滯納金。


十一、檢查異常費用


重點關注大額整數類憑證或交易,檢查的重點科目是福利費、辦公費、業務接待費、諮詢費和服務費,這裡面可能有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的問題。


千萬不要出現買發票的事,買發票不如白條。


也不要出現幾百萬的莫須有的諮詢費發票。


十二、檢查印花稅


連租賃的辦公樓、增加的實收資本、股權轉讓等業務涉及的印花稅都不繳就有點過分了,該繳的得繳,不要跨年了。


這17大涉稅風險!會計出錯,小心給自己惹麻煩

涉稅問題13-17


十三、檢查營業外收入


不要漏掉返還個稅手續費增值稅、處置舊固定資產的增值稅。


十四、貿易出口相關


你收匯了嗎?退稅了嗎?轉內銷了嗎?辦理了免稅申報了嗎?全面列表排查每張報關單、每一條數據,確保都得到了妥當的處理。


十五、關注加計抵減的享受


2020年在確定是否能享受該政策時,將依據2019年的符合加計的主業收入是否達到50%確定,企業需要注意把握住此指標。


關於生活性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的政策詳情,可參照下方導圖瞭解:


十六、關注留抵退稅


如果企業符合辦理留抵退稅的條件,請抓緊時間辦理。


十七、密切關注個稅彙算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辦理2019年度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彙算清繳事項的公告(徵求意見稿)》已經發布,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94號也對個稅彙算清繳的例外情況進行了說明。


關於個稅彙算大致的思路已經清晰。雖然個稅彙算是員工本人的事,但財務人員到時必然要幫助員工,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必要時,員工也可能會委託公司進行個稅彙算清繳,到時候這個工作還是要落在財務人身上。


這17大涉稅風險!會計出錯,小心給自己惹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