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韓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奉行以法治國的理念,故被稱為法家。

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產是法家的先驅。

而戰國時期的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其中又以率先實行變法,著作《法經》的李悝為代表;以成功變法,助秦國崛起的商鞅最為著名。

到了戰國末期,韓非綜合了商鞅的"法"、慎到的"勢"、申不害的"術",成為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李悝變法


李悝變法

公元前422年,魏文侯當政時期,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

在政治上,變法主張廢除奴隸主官爵世襲制,根據功勞和能力選拔官吏,選賢任能,賞罰嚴明。使地主階級得以牢固掌握政權。

在經濟上,主張"盡地力之教",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國家田租稅收;同時制定《平倉發》,收成好的年景,政府以平價購入糧食,災年時,政府再以平價出售,平衡糧食價格,防止商人壟斷糧價,穩定小農經濟。

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戰國初期形勢圖


李悝的變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的農業生產,使魏國因此變得富強。

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李悝彙集各國法典,採眾家之長,製成《法經》一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後來的變法開創了先河,鋪平了道路。為魏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秦孝公支持商鞅


各諸侯國的變法

魏國成功變法後,法家逐步活躍起來,紛紛登上各國政治舞臺,秦國的商鞅,趙國的公仲連,齊國的鄒忌,韓國的申不害,楚國的吳起,燕國的樂毅等等,各國紛紛效仿,實行變法。

其中又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著名。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先後兩次推行變法,主張"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

李悝變法,著《法經》,開啟戰國變法序幕

商鞅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使秦國發展成為了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秦國強大後,把國都遷到了咸陽,不斷吞併六國,魏國逐漸衰落,不得不割讓河西土地,把國都遷到大梁。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書目:《中華上下五千年》

2020年12月2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