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统文化与天性泯灭

昨日会诸朋,席间话子女,也谈教育法,一言甚触动。

君言:不要用传统文化将人的天性泯灭,三纲五常对人的天性是破坏的,因为并非每个人都是自愿的接受三纲五常的,而是被迫的。鄙人惊。

谈谈传统文化与天性泯灭

其一,他认为天性是人的创造力、自由意识,谈及中国南方有一村落,村内人民依旧是古时法度,逢年过节千里必还家,洒扫庭除按部就班,虽然犯罪率非常低,但是人的创造力以及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能力受到了束缚,不能施展其大作为,是落后的。

鄙人言,落不落后是历史评判的,我们没有权利评判。人应该保有的天性是什么,既说天性,就是天之性,论语:“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好生之德才是真正应当保护的天性。人立足万物之中,唯发展社会、进步科技等利益众生,好生才是天性,传统文化的一切内容皆是以此为出发点。中国古典创作核心“思无邪”,思有邪增长的全是人的恶性,论语:“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吾非君子,曾落墨池,虽经数年学习力行,至如今邪思依旧丛生。古人讲克己复礼,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若人不知克己,是人并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若他日觉力有不逮,即言:上苍无眼、世界不公、人心难调等等,是以传统文化并非泯灭天性,而是保护和增长天性。

谈谈传统文化与天性泯灭

其二,又说三纲五常严重的约束了人的创造力,约束自由,因为三纲五常的约束导致女人的社会价值不能够得到体现。

谈谈传统文化与天性泯灭

三纲: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五常:仁、义、礼、智、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谓自由都是有限的,从来就没有无限的自由,三纲五常不是被迫的,而应当是自愿的,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何为礼,三纲就是礼,如何做,无常就是做,是以尊纲常者必然知荣辱进退,就能最大限度的做自己的事,才是真自由。

综上,鄙人以为,传统文化只会更好的保护天性,发展天性,而非泯灭天性。


本文由 弘行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