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先生的佳句,早已深入人心!

提起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必然位列其中,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都曾赞誉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鲁迅先生虽逝,其作品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各个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更是将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选入其中,其中一些还要求学生通篇背诵!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文学界悄然兴起了一股“去鲁迅化”的风潮,最先开始是沿海一些地区将鲁迅先生的作品移出了中小学教材,后来一些地方跟风效仿,使得“去鲁迅化”“蓬勃发展”起来!

那么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的呢?这于文学界而言,是进步还是损失呢?

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鲁迅先生其人!

鲁迅先生是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在小说、散文、杂文、现代诗、旧体诗等诸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佳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讲,鲁迅先生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更是位列金字塔顶端。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然而鲁迅先生最伟大的成就并非其在文学上的造诣,而在他与封建思想、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英勇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他所追求的民主精神对世人起到了振聋发聩,启迪民智的作用。

更了不起的是,鲁迅先生将其思想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这样一来,即使他逝去,其思想也会继续的“活下去”!

可以说,鲁迅先生一生都在战斗,他手中的笔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强暴,执笔对战的形象已经永远定格在了历史之中,为后人所敬仰!

那么鲁迅先生为何会如此嫉恶如仇,笔锋犀利呢?

这得从鲁迅先生的个人经历说起,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周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大业大,所以童年的鲁迅衣食无忧,生活很是幸福,但好景不长,随着鲁迅祖父入狱,父亲身患重病,周家开始没落。

1896年鲁迅的父亲因病逝世后,周家就彻底家道中落了,这期间鲁迅还受到了同族叔辈的欺辱,从1898年开始,鲁迅入学堂学习,期间接触了《天演论》等进步思想,剃发明志。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1902年,鲁迅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术,随着清政府的日趋腐败以及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中国的民族危机愈加深重,这促使鲁迅毅然而然的“弃医从文”,决心用手中的笔唤醒民众的斗志!

1918年,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此为起点,鲁迅先生开始了“执笔战斗”的一生!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之所以嫉恶如仇,笔锋犀利,既有其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自身的经历与其所处的时代将他“逼”成了一个用笔战斗的斗士,身处那个“吃人”的时代,但凡心有大志的人都会站出来奋起反抗,鲁迅先生就是其中的翘楚!

既然鲁迅先生如此伟大,为何又会兴起“去鲁迅化”?

这主要是出于两点原因:

其一,有人认为鲁迅先生虽然名气很大,写作的水平却不见得有多么高超,他的很多文章读起来平淡似水,就如大白话一样,没有太多文学技巧,更有甚者,有人认为鲁迅先生学医出身,于文学一道乃是半路出家,就算他天赋异禀,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所以再将他的作品放到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不太合适了,毕竟中小学生需要从文章中学习写作技巧。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其二,有人认为鲁迅先生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对现在的中小学生而言太过晦涩难懂了,而且很多思想甚至已经“过时”了,比如《药》中所提到的“人血馒头”,比如他在《狂人日记》所抨击的“吃人的社会”等等。

反对者们认为现在已经是太平盛世了,过去的“肮脏黑暗”已经无需再提了,而且中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不应过早接触这些“阴暗”的思想!

综上所述,“去鲁迅化”之所以会成为一种潮流,主要是基于反对者们对鲁迅先生作品文学水平的质疑,以及他们认为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的思想已经“过时”了,甚至有可能带坏小朋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与意识,对主张“去鲁迅化”的人来说,他们有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权力,但是他们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我们从莫言先生的一句话中就能得到答案,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得到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先生的话无疑是很有重量的,而他曾公开表示鲁迅先生是他一生最崇拜的人,他甚至说“我所有的作品加起来,都比不上鲁迅先生的一本《阿Q正传》”!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有莫言先生的这句话,其他的我们无需多说!

小结:

小编已经大学毕业好几年了,在语文课本中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虽然当时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确实有些晦涩难懂,也曾对老师要求通篇背诵的要求深恶痛绝。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能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小时候那些晦涩难懂的道理已经不止一次的帮我从困境之中走出。

时至今日,我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所有东西几乎全都忘记了,只有鲁迅先生的作品记忆犹新,“月下刺猹”的闰土,“排出几枚大钱”的孔乙己,擅长“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形象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我相信绝对不止一个人像我一样,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情有独钟!

为何会兴起“去鲁迅化”,是文学界的进步还是损失?莫言一针见血

诚然,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有些思想对现在的中小学生而言,确实有点晦涩难懂,但是随着他们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他们会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很多“好处”,如果真的“去鲁迅化”,于文学界而言,乃是莫大的损失!

参考资料:《药》《狂人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