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作者是美國作家艾米·戈德斯坦。艾米·戈德斯坦曾擔任《華盛頓郵報》特約撰稿人30餘年,獲得過2002年的普利策新聞獎、《金融時報》-麥肯錫最佳商業圖書獎,也曾是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和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所的研究員。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美國有好幾個州有簡斯維爾鎮(加利福尼亞、堪薩斯、艾奧瓦、威斯康星),其中威斯康星的簡斯維爾最大。簡斯維爾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與伊利諾伊州交界處,羅克縣縣治所在,沿著貫穿美國東西海岸線的90號州際公路,從芝加哥駛往威斯康星州首府麥迪遜途中,就是簡斯維爾所在地。據維基百科,簡斯維爾是穀物、乳製品、菸草產地的貿易中心,也是一個工業中心。工業有汽車、鋼筆、棉紡織、毛紡織、風琴、電子儀器、絕緣材料等。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該市人口約有6.3萬。


簡斯維爾處於美國鏽帶。鏽帶主要由美國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區組成,始於紐約州西部,向西橫穿賓夕法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和密歇根州下半島,終止於伊利諾伊州北部、愛荷華州東部和威斯康星州東南部。“Rust”(意為“鐵鏽”)是指去工業化,或者由於曾經強大的工業部門萎縮而導致經濟衰退、人口減少和城市衰退。這個詞是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流行起來的。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艾米·戈德斯坦開始關注美國的失業問題,她聚焦於一個特別典型的工業小鎮--簡斯維爾。在金融危機之前,這裡的大多數居民依靠在工廠工作謀生,工廠的福利和薪水都足以支撐他們的家庭開銷。


簡斯維爾得名於一位移民—亨利·簡斯(Henry Janes),美國內戰爆發前,就有生產農具的工廠。1870年,當地的商業黃頁列出了15家馬車製造商的名單,還有一家紡織廠。


進入20世紀,簡斯維爾的人口達到1.3萬人,多是東海岸移民的後代,或幾十年來陸續從愛爾蘭、德國、挪威遷入的新移民。據記載:“在市中心,富蘭克林街和河街兩側工廠林立;密爾沃基街和主街點綴著各式商店、咖啡館,平均250人就有一家理髮店。為了迎接做完農活進城休閒的家庭,商店週六營業至深夜。連接羅克河兩岸的密爾沃基街的大橋還是木製的,但在市中心,從南到北行駛的有軌電車已經取代老式的馬車服務。簡斯維爾還是鐵路樞紐。每天,64趟客運火車加上8趟貨運火車頻繁進出城市。”


簡斯維爾漫長的製造史上,有兩位土生土長的大企業家,第一位是喬治·S·派克,他原來是約翰·霍蘭鋼筆公司銷售人員,他設計並製造出了自己的鋼筆,並於1888年創立了派克公司。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派克鋼筆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起,派克筆成為各國元首級人物的首選書寫工具。海明威用派克筆寫下《老人與海》,柯南·道爾用派克筆寫出了《福爾摩斯探案》,富豪亨利用派克筆簽下了購買帝國大廈的合約,艾森豪威爾簽署盟約及麥克阿瑟將軍接受日本投降時簽字用的都是派克筆,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給主席帶來的見面禮也是加入了宇航員從月球取回土壤的特別款派克金筆。


1986年,派克公司經營陷入絕境,難以維持,1987年派克公司總部移到英格蘭東薩塞克斯郡紐黑文。1993年派克品牌由吉列公司所有,吉列公司於2000年將書寫工具部門出售給諾威屈伯德股份。


2010 年初,派克筆公司的最後一部分資產被清理,工廠整體遷往墨西哥。


《簡斯維爾:一個美國故事》記載:“琳達(派克公司職工)的最後一個工作日——1月15日——已經來臨。琳達很難接受——實際上,對城裡的許多人都是,派克筆公司的名字很快會成為簡斯維爾歷史中的一塊碎片。”


“工廠關門前,琳達和其他庫存部的同事需要裝箱,免費派送多餘的鋼筆。它們被寄往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工廠,紐約一家忠心耿耿的百貨公司,以及其他數個地方。直到庫存部的一位同事問負責人,是否可以留一些筆在這裡,捐給食物銀行、ECHO、救世軍,甚至簡斯維爾的學生。”


“琳達的一位同事走進最高負責人的辦公室提議,庫存部的女士們是在派克筆公司工作到最後的一批員工,難道她們不配得到一支純銀筆嗎?最後一天,琳達和其他人每人得到了一支圓珠筆。”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簡斯維爾工廠鳥瞰圖


第二位是約瑟夫·A·克雷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之際,他一手策劃將通用汽車引入簡斯維爾,開始生產拖拉機。經年累月,工廠規模擴展至480萬平方英尺,相當於10個美式橄欖球場地。全盛時期,工人人數超過7000,創造了周邊數千個生產配件的工作機會。1923年開始,通用汽車在簡斯維爾生產雪佛蘭汽車。


艾米·戈德斯坦寫道:“簡斯維爾似乎總能扭轉逆境,躲過歷史低潮:大蕭條時期,工廠一度關閉,但在一年後重開;靜坐罷工時期—對美國勞工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其他地方的汽車工人爆發騷亂,簡斯維爾卻一直保持平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工廠作為生產彈藥的大後方,戰爭結束恢復生產後,又取得了更加矚目的成就;甚至20世紀70年代,汽車工業開始走下坡路,紛紛改寫了其他工廠的命運,簡斯維爾的生產線卻一路勇往直前。”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其實在80年代,簡斯維爾就“鏽”了一次:1986年,通用汽車轉移了在簡斯維爾的生產線,1200人跟隨工廠搬家,1000人失業。好在第二年通用汽車又恢復了在簡斯維爾的生產。


但是2008年,簡斯維爾的好運終結了。


2008年6月2日晚,保羅·瑞安(共和黨人,他的家在簡斯維爾。保羅·瑞安1999年起任威斯康星州第一選區國會議員,2012年副總統候選人,曾任美國眾議院議長,2018年11月因與特朗普關係不好辭職)接到通用汽車CEO瓦格納的電話,告訴他通用汽車在特拉華州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已經決定關閉北美的四家工廠,即將停止在簡斯維爾的汽車生產。


保羅·瑞安責問瓦格納:“這麼做會毀了這裡。你在這裡擁有最優秀的工人,這個城市對你忠心耿耿,你為什麼不關閉大城市的工廠?”保羅·瑞安希望通用在簡斯維爾轉產小型貨車。


第二天早上6:30,當地電臺以突發新聞廣播了這一消息,但是裝配廠5:48分開始生產,當天早班工人並不知道這件事。6:30以後,工人被召集起來,宣佈工廠將在2010年停產。


保羅·瑞安仍沒有放棄拯救簡斯維爾,他組建起強大的營救小組,裡面包含民主黨的州長、工會領袖和企業負責人,以及聯邦、州縣地方官員。營救小組來到通用汽車位於底特律河畔39層的總部,公司的北美區總裁接待了他們,一場漫長討論後,他們只得到一個不算太壞的結果:對方沒說這就是最後決定。


但是10月通用汽車宣佈了更不好的消息:將關閉14座工廠,減少2.1萬個工作崗位,簡斯維爾工廠將在聖誕節前停產待命(提前了兩年)。


此後,簡斯維爾政府籌集了近2億美元資金,希望競爭通用的小型車市場項目,但是密歇根州的奧賴恩鎮拋出的是10億美元,把簡斯維爾的幻想徹底砸破。


2008年12月23日,簡斯維爾工廠最後一輛汽車下線,是黑色的雪佛蘭塔霍(tahoe),9000多名員工走出裝配廠。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最後的產品捐獻給了北羅克縣的聯合之路(美國最大的慈善機構),聯合之路以此作為獎品,籌集了20萬美元,獎品獲得者是一位在簡斯維爾工廠工作了37年的退休工人。


2015年,通用宣佈永久關閉簡斯維爾工廠。


簡斯維爾故事:工廠倒閉時,四處皆非避難所

正在拆除的通用汽車簡斯維爾工廠


僅6.3萬人口的簡斯維爾,1/3的家庭有人失業,超半數的家庭財務狀況惡化,半數的家庭購買食物困難,2/3的家庭關係緊張,大部分居民的房產貶值。


從普通的工人到工廠的管理者,從他們的父母到孩子,從學生到老師,從商人到政客,從便利店、電影院、加油站到房產中介機構,所有人、所有組織都被失業這個巨大的漩渦吞噬。


和通用汽車有關的工人們有不同的選擇——被分配去別的城市的工廠,要麼搬家,要麼每週末花費數小時往返於家和新工廠之間;被買斷工齡,離開工廠,直面失業和中斷醫療保險等福利的現實。更慘的是那些懷著夢想但閘口突然在面前關閉的年輕人。那些順利退休的人最幸運,他們可以像父輩所描繪的那樣退身出去,但依然要應對子女和孫輩的新困境。


這是一整套的衰退,當一座撐起城市經濟的工廠關停,隨之下墜的,是配合其生產鏈條的其他工廠、以男性藍領為主要勞動力的工人及其家庭,再蔓延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後演變成一座城市的危機。


有的評論說:人類天生喜歡看那些離自己的生活非常遠的、陌生而又充滿刺激的東西,獲得滿足感和窺視欲的同時不會有真的危險;簡斯維爾產業工人生活的前後落差,讓《簡斯維爾》這本書的美國目標讀者情不自禁的感慨,原來生活是這樣的啊!感概完了,獲得滿足感和窺視欲了,該幹嘛幹嘛,就像去電影院看了鋼鐵俠之死,哭過之後更爽了,因為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有這樣寫,作者才能為讀者提供一種獨特的口味,讓讀者下單買書。從這點是也可以看出,“簡斯維爾”也好,“鏽帶”也罷,這些事情,離美國的精英階層,遠得很——無論是實質上的影響,還是精神上的影響。畢竟,精英怎麼會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能掌控資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