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總有人無比羨慕外企的生活。

他們以能進外企為榮,特別是那些總部在歐美的跨國企業。

據說只有那裡才能提供福利好,待遇高,沒有996,一年十好幾天年假的工作。

裡面的白領個個保持著家庭和工作的完美平衡,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我也曾這樣想過。我是汽車行業,剛畢業時進了一家國企,美國通用是我們的客戶。

每當通用過來審核,他們的本土僱員個個舉止優雅,談吐職業,說話還是中英文夾雜,讓我特別羨慕。

以至於我一度把通用作為我的職場終極目標。注意不是上海通用,上海通用是合資的,裡面的人個個鼻孔朝天,開會抽菸,不靈。

要去就去通用中國,那可是美國通用的獨資公司,人家是在金茂辦公的。在那裡上班,一定又體面又氣派。

我都想好了,只要能進去,我就在那幹到退休。

世事難料,當我還在努力練習口語的時候,金融危機來了,通用直接進入破產保護,全球裁員1萬人,關閉了數家工廠。

我這才猛然醒悟,原來外企跟國企一樣,也會破產,也會裁員啊。

無非就是他們叫破產保護,咱們叫優化重組罷了。


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從此通用夢碎,但外企夢還在,因為我實在不喜歡在國企待著。

辦公室裡幾個人共用一個電話,一個大姐長期佔用每天跟她的姐妹聊八卦,其他人只能默默忍受,因為據說她是某個大領導的親戚。

各個部門之間不合作,不配合,每天扯皮,流程文件形同虛設,根本沒有一個現代企業管理的樣子,太low。

後來我如願跳槽進入了一家美國公司的上海總部。

剛開始的確好感爆棚,一人一個AVAYA電話,動輒參加全球電話會議,內網裡的SOP看都看不完。

可沒多久我就看到,外企開會也吵架,比的都是誰的聲音響,都在想方設法維護本部門利益,部門牆厚到推也推不動,團隊精神?不存在的。

而且老外消極怠工也挺普遍。一個歐洲同事,啥活也不幹,發郵件從來不回,向他老闆投訴也沒用。

至於關係戶就更見怪不怪了,有老外高管就把自己自己兒子派到中國來做實習生,活沒幹多少,天天遊山玩水,要多爽有多爽。

我漸漸發現,剝開外企表面那層光鮮亮麗的畫皮,內在其實和國企並沒有太大區別。

總有人說看看人家外企多先進,說國企靠關係,外企靠能力。國企效率低下,人浮於事,外企才是燈塔。

一句話,國企病了。

然而都混過後就明白,病的不是國企,而是大企業。

企業一大,就容易得病,得的是組織臃腫不堪,領導氾濫成災的“大企業病”,國企外企無一例外。


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所以最近一兩年也開始出現外企不行了,日子也不好過的說法。

具體的案例也有,甲骨文關閉中國研發中心啊,摩托羅拉南京分公司裁員啊等等。
我覺得都很正常,一直舒服下去才不正常。

反正從長遠來看,所有系統都將走向衰亡。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當年的國企職工從人人羨慕到擺攤求生,不過一瞬間。

外企白領從Erica墜落成王翠花,也只隔著一場All Hands Meeting而已。

問題是,你真的提前為可能到來的風暴做好準備了嗎?


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說回通用。

有一本書叫《簡斯維爾》,說的就是通用破產後,一群普通藍領工人的故事。

位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的簡斯維爾,是一座只有6.3萬人口的小城。

全盛時期,通用汽車裝配廠在這裡僱傭了超過7000人,整個小城1/9的人都在廠裡做事。

許多工人,往上數三代人,都在廠裡工作。

因為工廠裡的日子太滋潤了,每天朝九晚五,小別墅、小汽車、度假、醫療保險、音樂會、嘉年華應有盡有。

一個人只要能在廠裡謀個職位,全家就能過上標準的中產生活。

高福利、高報酬、低要求的環境,讓這裡的員工,安心享受這一切,從而也造就了一代甚至幾代脆弱的“溫室動物”。

然而一切都在2008年劃上了句號。通用汽車銷量銳減,決定關掉在簡斯維爾所有的生產線。

所有工人一夜之間全部失業。

當地組織這些失業工人參加再就業的技能培訓,可他們基礎太差,有人甚至連電腦的開關機都不會。

結果有人學了兩週就退學了,還有人僅學了半年,兩年的培訓,大約有一半人無法堅持到畢業。

等所有失業補助金、遣散費用光後,有人自殺、有人離婚、有人抑鬱,有人頻繁跳槽甚至靠賣血為生,長期生活在溫飽線下。

他們成了鏽帶工人最真實的寫照。

在這個充滿挫敗感的集體下崗故事中,作者發現:

比失去工作更可怕的,是這些習慣了穩定和優渥生活的藍領中產,一朝墜落後,失去了學習能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失去了面對挫折的韌性。


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簡斯維爾工人的故事,說起來也是中國的故事,是許多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的故事。

有人說他們都是工人,白領們有知識有能力,才不會落得如此艱難的境地。

但你真的覺得在格子間裡做PPT,就比在流水線上擰螺絲高級?

大家都是資本的工具而已。

諾基亞的例子大家都聽煩了,市場反應太慢,沒能及時轉型,每個人都能說上兩句。

但在藍色巨人轟然倒下的宏大背景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風暴中心的白領員工。

他們作為第一代外企人,最後的命運如何?

2014年7月,已經被微軟收購的諾基亞中國開展了大裁員,2000多名研發人員中被裁掉了近八成。

當時的新聞採訪留下了這樣的故事:

周蓉,2006年入職,從進入公司那天開始,她就覺得公司一直很穩定,已經結婚的她甚至已經決定要在這裡幹到退休。

李凱也有相同的想法,他說在面試完後,就已經把各種證書材料“扔”回老家,“我覺得已經不用換(工作)了”。

有這樣想法的諾基亞員工並不只有他們兩個。

然而最後的結果是裁員的當天他們在園區里拉起了橫幅,抗議公司給的N+2補償並不公平。

不知道他們激烈指責公司時,還記不記得那些在茶水間裡品嚐現磨咖啡的美好時光。

記者最後給出的點評是:

他們就像一群被慣壞了的貴族,只有在大革命發生後才發現已然無路可走。


外企,不過是外國的國企而已

總之國企也好,外企也罷,作為普通員工的我們,只是隨波逐流的浮萍罷了。

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時刻抱有危機意識,誰也說不好諾基亞的悲劇會不會在自己身上上演。

說到底,在外企上班也無非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沒什麼可得瑟的。

對於那些仍然自詡為公司中堅的精英們,可以問他們兩個問題:

1. 把我名片上的公司名字劃掉,我還剩下什麼?

2. 離開我所在的平臺,我還能做什麼?

以上問題最終指向下面這個靈魂之問:

萬一今天通知你走人,你還會啥?能立刻找到下家嗎?

當然,家裡有礦的除外。


歡迎關注我@秋日麼麼茶 ,一個在國企和外企都打拼過的中年男人,帶給你不一樣的職場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