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陵墓裡為什麼會有《蘭亭序》?

頭條熱點


最好的《蘭亭序》臨摹本收藏在哪裡?

被公認為臨摹《蘭亭序》最好的版本是收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神龍本《蘭亭序》”,被認為是唐朝馮承素所臨摹,一度被認為是真跡,後經過專家和儀器的驗證為臨摹本。

為啥被稱作“神龍本”吶?其實這幅書法臨摹作品的一個印章說起,如下圖:

就是這個印章為“神龍”二字,神龍本由此而來,是作品傳播期間可能最早的印章。神龍年號是唐中宗李顯的年號,該年號起於705年正月,結束於707年九月,按照陰曆來紀年的。這說明在神龍年間之前或者神龍年間這一臨摹書法成書。

李世民騙來了《蘭亭序》真跡之後讓人臨摹,也就是複製,採用的是“向拓”的辦法,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都各自臨摹了《蘭亭序》,馮承素臨摹的最具王羲之書法的神韻,一度被認為是真跡。

2009年,陝西西安出土了馮承素的墓誌銘,墓誌銘全稱:《唐故中書主書馮君墓誌銘並序》。該墓誌銘證明馮承素在公元672年去世,享年58歲,逆推出生年代為617年,也就是唐朝建立前的一年,和神龍年間差距了30多年時間。

我們所說的“神龍本”《蘭亭序》並不是神龍年間所做,至於“神龍”印章據研究推斷為後世加上去的。(唐馮承素像和他的墓誌銘,證實此人存在,任職、年齡、生卒年月)

《蘭亭序》真跡的歷史傳承——陪葬昭陵。

《蘭亭序》自王羲之寫成之後的傳承還是有據可查的,一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手中。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繼承了《蘭亭序》這幅字的真跡,一直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世孫王法極手中,王法極出家為僧,法號智永,浙江紹興寺廟出家,以書法聞名。

智永禪師去世之後,將《蘭亭序》書法傳給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辨才和尚,他將《蘭亭序》真跡收藏了起來。也許是智永禪師或者辨才和尚曾經和書法至交好友展示過《蘭亭序》真跡,於是傳到了李世民的耳朵之中。李世民也是酷愛書法,先後四次派人索要《蘭亭序》真跡觀看臨摹,辨才都以自己丟失了真跡而推脫掉。

李世民為了得到《蘭亭序》真跡著了心魔,下令誰如果得到真跡一定重重有賞。房玄齡向李世民推薦了南朝南梁皇室後裔蕭翼去搞定辨才和尚。蕭翼是南梁皇室後裔,辨才和尚的先人則是在南梁出任高官,兩個人有共同語言,同時都喜愛書法。蕭翼很快取得辨才和尚的信任,將《蘭亭序》真跡騙到手,並獻給了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詔令手下大臣書法佼佼者進行復制傳播,主要有: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四人,各自臨摹幾本傳世學習,這才使得《蘭亭序》臨摹本流傳下來。

《蘭亭序》的真跡跑到哪裡去了吶?據說李世民對《蘭亭序》愛不釋手,經常放在身邊隨時觀看,他死後陪葬昭陵。(《蕭翼賺蘭亭圖》,此是現代版本臨摹繪畫,原版本為唐閻立本所繪,現有南宋時期的臨摹閻立本的畫作存世,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真實再現了騙《蘭亭序》的歷史事實)

《蘭亭序》真跡傳承之——陪葬乾陵。

馮承素臨摹版本的“神龍”印章並不能說明問題,真正的問題所在是五代時期的盜墓賊溫韜。溫韜在唐朝滅亡之後大肆盜掘唐朝貴族、皇室、皇帝的墓葬,他盜掘了李世民的昭陵,拉走了不少金銀珠寶的陪葬財物,唯獨《蘭亭序》真跡不在其中。

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新五代史》)

溫韜盜掘了昭陵,珍寶書畫一個不剩全部收走,沒有記載《蘭亭序》真跡一事。根據此事的記載,要麼《蘭亭序》真跡被毀了,距離書法寫成之時已經將近600年的歷史了;要麼流落民間,不知所終。不過自從溫韜盜掘了昭陵之後,民間流傳的《蘭亭序》造假不斷出現,這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溫韜像,五代時期著名的盜墓賊軍閥,他盜了李世民的昭陵)

溫韜昭陵盜墓之時,唐太宗李世民已經去世200多年了。人們推測《蘭亭序》根本就沒有陪葬昭陵,而是唐高宗李治偷偷換下了《蘭亭序》真跡,到武則天去世之後隨葬了。這個瓜有點大,李治偷自己老子的陪葬品——《蘭亭序》。

說句實在話,《蘭亭序》真跡要麼陪葬在李世民的昭陵,要麼陪葬在唐高宗李治去世的乾陵,武則天是合葬,她去世之時已經沒有權力,被自己的兒子提前奪權了,如果有《蘭亭序》真跡也不會陪葬給武則天。

因此說陪葬武則天墓屬於無稽之談,最有可能陪葬的是昭陵,其次是乾陵,隨著唐高宗陪葬了。

因為乾陵一直沒有被盜,所以從人們的心態上更願意相信《蘭亭序》真跡在乾陵之中,畢竟這是書法的傳世名作。


穿越再現彼岸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又叫《蘭亭序》、《臨河序》、《楔序》、《楔帖》)是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它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有關它的軼聞趣事就接連不斷。《蘭亭集序》自寫成之後,王羲之自己就十分珍愛,決意將其傳之子孫。唐太宗李世民也是非常想得到《蘭亭序》,後來,他先是把擁有《蘭亭序》的主人請到皇宮,委以高官厚祿,熱情款待,但人家根本不為所動。後來,在房玄齡出精心策劃下,蕭翼出面,幾番輾轉,唐太宗終於得到了《蘭亭序》。

據史書記載,《蘭亭序》在唐太宗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的。也就是說,《蘭亭序》應該在昭陵。但五代時期的耀州刺史溫韜將昭陵盜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因此有猜測認為,《蘭亭序》應該在乾陵。

乾陵埋葬著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據記載,唐高宗臨死時,曾遺言把他生前所喜愛的字畫埋進墓內。加上武則天和唐高宗都處在唐朝的全盛時期,墓內陪葬品因而極具價值。乾陵地宮裡,到底有多少文物呢?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最少有500噸!這還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

乾陵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現以後,曾經是打算挖掘的。但由於當時明十三陵剛剛挖掘,並且不是很成功,好多珍貴文物被氧化毀壞了,因為沒有更好的防氧化措施,所以乾陵至今為被髮掘。而且乾陵保護的相當好,是唐代皇陵裡面唯一沒有被盜掘過的。故專家推斷,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





李白桃紅


準確的說,應該是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裡,有可能存著王羲之的那幅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無法判斷其真偽。我倒是寧願相信,這幅字就在乾陵裡面。最起碼就能證明,《蘭亭集序》還在。如果是那樣的話,真的是我們國家在歷史、文化上的一件大好事了。

《蘭亭集序》這幅字被李世民用各種手段騙到手之後,李世民是極其推崇這幅字。下令讓當時的各個書法大家,都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摹本《蘭亭集序》就誕生於那個年代。

實際上王羲之在唐太宗之前雖然也是書法大家,但遠稱不上是天下第一。是因為李世民的喜愛,才登上了天下第一的寶座。至今,有關於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字這件事,還總被歷史老師拿出來,作為選擇題來考學生。

李世民稱王羲之的書法“盡善盡美”,在臨摹的同時還不斷地把摹本送給皇親和親近的大臣。因此,《蘭亭集序》的摹本,傳世的不少。現存唐代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

但是,摹本有,那真跡究竟在哪呢?有關於此事,還經常引起學術界的論戰。

那麼按常理來分析,李世民如此喜歡這幅字,那麼極大的可能,就是李世民會把這幅字放到自己的陵寢裡以伴隨在幽冥時候的自己。

但是,問題即在於,李世民的昭陵在五代時期就已經被盜墓人溫韜給挖開了。此人還列出了一長串昭陵的寶物清單,令人生疑的是,在此寶物清單裡並未能發現此物。在歷史的演進過程當中,也沒傳出過蘭亭集序面世的任何消息,這就不得不讓人生疑,《蘭亭集序》有沒有在昭陵裡面。

那麼,誰有可能違背李世民的意願,沒有把這幅字放到昭陵裡呢。那也就只能是後繼之君,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父親一樣,李治也酷愛王羲之的字。因此有猜測稱,是李治違背了父親的意願,沒有把這幅字放到昭陵裡,反而是在自己百年之後,把這幅字放到了乾陵裡。

這裡面就不得不說到乾陵的厲害之處,乾陵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葬著兩位皇帝的墓地,還是唐朝皇帝陵墓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盜掘過得皇陵。哪怕是在民國軍閥混戰的年代,軍閥用機槍大炮都沒轟進去,甚至於連墓道口都沒找到。

武則天卻有過人之處。

蘭亭集序在乾陵裡這個說法,有那麼一點空穴來風。但我寧願它在裡面。因為在,我們或者我們的後代,就有看到他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