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怎么办?

笨笨猪侠啦啦啦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5岁的孩子,通常已经能够清楚地使用语言与他人互动,也愈来愈了解行为的意义,对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开始有了自己的解读,所以“言语攻击”及“敌意性攻击”将会出现,有了需求不能正确表达,当父母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要甚至无视这种需要时,小脾气便被引爆了;

首先打妈妈肯定是不对的。

但是孩子为啥会这样呢?

孩子在表达愤怒, 在人的情绪里,愤怒大概最遭人厌的,因为它带有攻击性。 而我们的家长,怎么能忍受自己被一个孩子攻击呢? 这成何体统,以后怎么管教?

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对孩子来说,生气是一种让他们很沮丧甚至害怕的情绪,而我们要引导孩子去看见这种情绪。 从小就要告诉孩子,情绪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错。不能通过损害打骂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攻击人的时候,我们理解接受孩子的情绪时,也要设立界限,“妈妈理解你,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最近读了一个绘本故事《苏菲生气了》,分享给大家,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 书的主角就是苏菲小朋友,她有一个姐姐。 有一次她正在玩一个大猩猩,这个时候,姐姐扑上来,抓起了大猩猩。 不!苏菲尖叫着。妈妈在姐妹之间主持着公道。 苏菲生气了,和姐姐争玩具,冒火,发脾气,后来跑出去,来到大自然里,不多久气消了,回来后一切恢复了平静,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它就写出一个孩子由生气到气消的复杂心里过程。  

这本书很好的写出了孩子那种特别愤怒时候的感觉。 比如她大喊,踢东西,甚至想把这个世界撕裂。 她尖叫着,觉得自己是一座要喷发的火山。苏菲冲出了门外。爬到了树上。 感受到了风,看见了远处的风景,苏菲觉得治愈了。 苏菲的愤怒是通过尖叫、奔跑、爬树、看风景……很久才平静下来的。

这一点也需要父母理解,孩子愤怒了之后,说明他肯定有很多情绪,需要发泄一下。


就像《苏菲生气了》里,我们可以喊叫,奔跑,但是苏菲并没有通过跟姐姐打架,或者打妈妈的方式来来发泄自己。如果孩子想发怒,又莫名地把愤怒藏起来。 但其实愤怒并不会消失,当它第二次出来的时候,激烈的程度就是之前的两倍……

允许孩子发脾气,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肯定孩子,也是在帮助他建立对的。

”引导孩子用一些没有伤害性的方式宣泄情绪,比如给他一个出气抱枕。 不用担心这样对待孩子,会让他越来越玻璃心,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可以表达、能够被接纳的时候,他就会慢慢懂得“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会慢慢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现在给我们的孩子这一课,不会太晚,也不会太早。

同时在教养上提醒家长三件事;

1.不可以因为孩子年纪很小,就不教。而且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教。

2.好习惯养成,要3-10次以上的练习;坏的习惯,1-2次就学会了。

3.对孩子打人的行为,一次态度不坚持(包括孩子打大人),就会养成不对的习惯,后面就难改了。


也许有些“家有暴力儿”的斯文爸比、气质妈咪纷纷跳出来喊冤,家里明明没人会动粗,孩子的攻击行为究竟是从哪学来?

人天生就有攻击的基因,不论男女都有,因为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为了生存,许多原始的情绪必须发展出来,且一代传一代。



分享几个方法,改善孩子打人行为;

1.犯错当下立即处理,大人态度必须坚决

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要把孩子容易发脾气视为家庭教育的失败,而且根据美国亲子沟通专家帕蒂的提法,发脾气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康复机制之一,借助这个过程,孩子将发泄掉许多不良情绪,比如沮丧和无助感。学会接纳孩子的脾气固然重要,但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孩子的脾气,就不要硬撑着,自己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离开之前可以跟孩子解释一下,比如“妈妈感到自己的脑袋都快爆炸了,看来妈妈需要冷静一下”之类的,我们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耐性的极限,但不能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

2.使孩子明白被处罚的原因

当下进行处理或处罚的原因在于,使孩子清楚明白攻击行为与处罚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对两岁以后、语言能力已经初步发展的孩子,处罚完一定要问他:“你知不知道刚刚为什么被我处罚?”让孩子去回忆自己做了什么不被允许的行为,他才会把规范印刻在脑海里。

4.要避免孩子养成使用暴力的习惯,适当的教养方式可是非常重要的喔!因为纵容的态度固然容易养出暴力小霸王,但采取过于权威式的教养,甚至不时施以体罚,则会让孩子学习到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以下教养策略,供爸比妈咪们参考:不要再打人了!”

3)避免“以暴制暴”


多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攻击行为时,习惯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也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被打的痛,以为这样就能减少他的攻击行为。

这种想法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然而研究结果却不是这么一回事,报告指出,父母当中只要有一方倾向使用暴力,孩子将来有攻击行为的机会就比其他孩子高出5倍!

一个好行为的建立,至少要练习3-10次以上,但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可能只要模仿两次,所以父母千万要逼自己忍住不动手。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教导孩子呢?

4.留意外界(看电视)的影响

孩子也可能从看电视,模仿上暴力行为,父母需特别注意一些不适当卡通对孩子的影响。

因为学龄前的孩子特别容易把电视情节(虚拟环境)和电视外的生活(现实环境)混淆,尤其是一些打打杀杀的剧情,很容易带到与同伴的互动当中,因此媒体的挑选、父母的陪伴与解释是非常重要的。

5.奖励好的行为改变

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消失,爸比妈咪也别忘了给予奖励,才能达到增强、保持良好行为的效果。

不要忽略孩子为了改善行为所做的努力,其实,没有任何好的改变是应该的,父母应该保持这种心态,随时为孩子加油、鼓励,孩子的表现才会越来越棒哦!


为谁辛苦为谁甜甜甜


说明娇惯的恶果已经出来了。这种情况相信不是第一次,而且恐怕是回回得逞。你还看不出是谁的问题吗?做父母的那里出问题了!先教育孩子父母吧!孩子没立下规矩,说明做父母的无论是教育意识,还是方式方法都存在问题。


大洼学者


针对怎么教育打人的小朋友的问题,我身边有成功管教孩子的例子,我详细的观察总结了,分享给你哈

我家楼下的小朋友们大多很友善,只有一个小朋友,就属于你妹妹儿子那种情况,有很强的攻击性,每次都想要控制身边发生的所有事,一旦有得不到的东西,他内心的不满就经常通过暴力的行为发泄出来,尖叫、打人、踢人。别说孩子自己家人了,楼下的其他小朋友,包括我家孩子也被挠伤过。所以带孩子下去玩的时候我们总是有意无意的让自己的孩子少和他玩。

后来孩子爸爸工作调回本地了,把孩子看的很紧,每次下楼玩都把孩子盯得很牢,立下了很多很严格的规矩,比如不可以打人、咬人,和小朋友玩耍不可以把手伸向小朋友的脸,玩闹也不行。但凡孩子出现要暴走的趋势,他都把孩子带到一边去让他冷静冷静。后来孩子迷上了平衡车,每天就是在楼下发泄精力。再到后面孩子上幼儿园后,也没听说再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虽然还是偶尔尖叫,但是已经不会下意识的去打人了。

我觉得孩子爸爸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我自己总结了下,大概以下几点:

1、给孩子立规矩,明确告诉孩子什么是可以做的事,什么是不能容忍的行为。孩子每次违反了规矩的时候,立即严肃的批评指正,让他明白他做错了什么;

2、盯紧孩子,避免引起很严重的冲突;

3、给孩子安排正面的发泄渠道,比如加强体育锻炼,释放多余精力;

4、正面强化孩子的恰当的行为。在孩子一天的活动结束是没有和别的孩子发生冲突,表现良好的时候,真诚表扬孩子,千万别只是以为的贬损孩子。合理的真诚的表扬有助于引导孩子更好的倾听、学习和改变;

5、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如果孩子不能平静的表达自己的愤怒,他自然会爆发,比如打人踢人。和他好好沟通,通过语言了解孩子的不满,化解他心中的愤懑;

6、除了语言外,使用“平静中断”的方法。让孩子停止他的错误行为,带孩子到安静的地方,讲明白发生了什么和带他离开的原因,让孩子一个人短暂的冷静冷静;

7、不打骂体罚孩子。打孩子都是不可取的,对于模仿能力无限强的孩子来说,打他不仅不能惩罚他,反而会增强他对其他人的攻击倾向。

我想孩子偶尔发发脾气爆发一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就狂躁打人的话,还是要及时约束他的行为的。不然小朋友可能会失去他的朋友,可能会在之后变得更加逆反、紧张焦虑、易怒。所以在他还小的时候,尽早介入孩子的行为培养,对孩子有利无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