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孔丘並不是什麼聖人,甚至連智者也算不上,他只是一個仁者。孔丘處在一個失去秩序的的時代,到處是殺伐征戰、弱肉強食,陰謀詭計層出不窮。

孔丘想不用武力就能恢復社會秩序,他理想中的社會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責任。為了推行這一理念,他一生奔走呼號。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怕一己之力不足,也怕一時不能成功,故而他要培養學生,培養傳人,即使自己這一代不能成功,也要讓傳人去完成。為此,他教弟子們學問技巧,做官技巧。

為了推行這一理念,只要不違反大原則,孔丘沒有什麼不可以做的。他可以去給自己不喜歡的人當家奴,可以認可管仲那樣的怕死鬼,也可以去和公山弗擾、佛肸那樣的叛臣去勾搭連環,可以不贊成捨己救人,可以去見南子走夫人路線。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只要能推行自己的理念,孔丘不惜委屈自己,甚至士大夫最珍惜的名聲也在所不惜。孔丘可以寬容好多種人,唯獨不能寬容那些所謂的隱者,智者,因為他們有能力為世人做一些好事,卻明哲保身的隱居避世了。不僅如此,他們還逮著機會就開導、譏諷孔丘。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人在事業才能在,只要不違反大原則,孔丘是會變通的,不想激化矛盾的。事情不行,我可以離開,沒必要較真到底,死磕到底,這家不行我再換一家。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不放棄就是孔丘的忠,靈活處理就是孔丘的恕。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整個《論語》要談的,就是社會秩序和培養人才(為政和做人),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就是光指為政,並非字面的一半《論語》。把握這兩條,《論語》就很好理解了。

孔子死後,魯哀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遺一老,俾屏餘一人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毋自律!”子貢曰:“君其不沒於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餘一人’,非名也。”孔子的主張和他的主張不得推行的原因,都在這裡面了。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人類社會的進步,從來不是投機取巧的聰明人推動的,從來都是孔子這樣仁愛的愚者推動的。古往今來,這樣的“愚蠢”的仁人有有三位,一位是哄著人們去做好事的釋迦牟尼佛,一個是教著人們做好事的孔子,還一位是帶著人們做好的,他的口號是為人民服務,帶著人民移山。

清初有個叫顏元的,他的觀點和我類似,他說,聖人是肯做功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功夫的聖人。

2020年3月8日 05:29:25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論語導讀——孔子只是個“愚蠢”的仁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