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繼上一篇文章“英雄帖: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

”之後,我也把思考了很多年關於行善始祖的問題給大家做個交流。開篇做個聲明,我不是以學術研究為業的高校學者,只是從一個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為使命的社會創業者,對祖師爺精神之根的找尋,得出我心裡的行善始祖——范仲淹這一論斷。所以有不嚴謹、不認同的觀點,歡迎交流批評,但勿上綱上線,體諒一顆為善尋根之人的苦心。

或許有人會認為做好行善事業就好了,去尋找什麼祖師爺。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在當下公益慈善行業各種紛亂,社會對行善事業有空前熱情,但對這個行業創信任低谷,更需要去理清他的源頭活水、正本清源,找到中華文化傳統裡的行善智慧。

儘管當前公益慈善的機制設計和很多名詞都是從西方泊來的,但我不認可中華民族會在行善這一重要社會事業上缺乏歷史傳統和智慧。隨著我這些年走訪了難以計數的古村落、歷史遺蹟,我越發堅信來自中國本土的行善智慧有著區別於西方的閃光點,也更符合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和認知習慣。找到他們,中國行善事業的滾滾洪流才可謂接續歷史之脈,源遠流長。

對比下來,各行各業還鮮有像行善這一事業中缺乏對始祖的追尋的。商人以白圭、范蠡甚至關公作為信仰的始祖,木匠也有魯班,讀書人將孔子作為至聖先師,軍人還有岳飛可以敬奉,就連廚子都還有灶神可以尊奉。很奇怪,行善事業到底該尊奉誰為始祖?

在我國現行的制度用語中,無論志願者組織、民非、協會、基金會都統成為社會組織,西方也把他們成為非政府組織(NGO)。如果沿著社會組織這條路去找祖師爺,我也曾一度試想,難道丐幫幫主喬幫主、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是這個行業的祖師爺?想到這兒就不敢再想了,這明顯是不被允許,也不符合當下的社會生態。

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華氏義莊

直到在四五年前的某一天,我走訪到了無錫盪口古鎮的華氏義莊——唐伯虎點秋香裡華太師的老家,看到了以族內、村內互助為紐帶的行善機構,並能不受王朝更迭的影響,傳續數百年之久,形成了一套完備甚至歎為觀止的制度設計。這套機制不僅使得族內、村內老有所依、幼有所扶,鰥寡孤獨皆能安度餘生,還促進族內、村內團結,事業相扶、民風向善。也因為這套行善機制的存在,幾百年來族內、村內的教育、經濟、人文各項事業呈正向良性發展。也正應了千古名訓“百年人家無非積善、一等好事還是讀書”。

至於為什麼這套機制在近百年來被連根拔起,這裡暫時不表。當我看到本地熟人共同體行善機制存在的那一刻,我堅定地判斷這是中華文化土壤裡的行善之根,正是這每一個普通村落、每一個普通族群構築起的熟人互助的行善機制,形成一小股一小股行善的源頭活水。可不要小瞧這一小股一小股的源頭活水,正是他們如毛細血管一樣遍佈大地母親的每一寸肌膚,才匯聚出了強勁的大動脈。也如一支支密佈的清澈小溪,是他們最終匯聚成了黃河長江。

泰山不讓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而就其深。回到行善這一事業,不僅要去一味追捧和豔羨排名頭部的捐款大戶,更要去疏浚那一股一股被堵住的小溪,他們終將匯聚為更磅礴的浪潮。

正是因為華氏義莊對我的觸動和啟發,我找尋起了這一偉大模式的源頭,一個偉大的名字以另外的聲名出現在了我的探索中,他就是范仲淹。從我們的歷史課本里、新聞詞條裡,慣有的表述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但鮮有提及他仍是我國熟人行善機制的開創者,更是一位偉大的慈善家,其對後世影響深遠遠超於“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這三個殊榮。我想可能這是成為我國曆史上僅二之一的“文正”諡號的緣由。

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在我心裡,我把范仲淹尊為中華行善事業的祖師爺,出於以下幾方面的思考。若以行善的早晚論,范仲淹應該不及子貢、范蠡,若以行善的規模論,應該也不及呂不韋、張謇。但為什麼我願意將范仲淹至於行善事業的最高地位,原因在於其對後世影響的深遠以及其開創模式的可複製性

這裡我不就範仲淹的生平、文學、人格、軍事、政治做過多的表述,有興趣的朋友在很多渠道可以獲得。范仲淹創立範氏義莊是在他離開人世的前三年(59歲),或許是上天給這位經歷了大半生宦海沉浮的承天命之人的最後人生大禮包。

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自創立範氏義莊以來,開風氣之先、蔚然成風,其他家族和村莊紛紛效仿,僅數年時間,周邊地區上千座義莊得以興起。如果范仲淹所處時代有當下互聯網的傳播速度,我相信這一善舉應該會快速燃遍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除了在規模上的可複製性,更有時間上的難能可貴的傳承性,範氏義莊自北宋起傳續800餘年,歷經宋元明清各朝戰火不衰反升,足見其內在邏輯的生命力和社會的獲得感。也正因為以義莊為運行機制的家族精神傳承,使得範氏800年來人才輩出,人傑地靈的秘密正蘊於其中。

超越世俗行善意義的物質捐贈、不可效仿的偉大人格,范仲淹更為後世提供了制度遺產和精神遺產,唯有制度遺產和精神遺產能讓後世受享千年而不竭,普惠眾生而不棄。這是我尊奉范仲淹為中華行善事業祖師爺的原因,也是當下最缺的東西。

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清末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同樣也在戎馬一生幾近垂暮之年,效仿林則徐興辦豐備義倉,同樣蔚然成風、福澤萬民。我總是試圖穿越回他們的時代,去體會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格局的范仲淹和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血性的林則徐,都會在晚年走上這麼一條自下而上、看起來不起眼的,但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社會行善事業。

應該是一生宦海,“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政治抱負,終究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心力交瘁、壯志未酬,幸得上天眷顧,走近基層、去疏浚那涓涓細流的源頭活水,唯人民值得託付。我們已無法穿越時空和他們對話,我想他們會認為這是他們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業,像一股柔柔的清泉浸潤他們宦海一生的疲憊心靈。從這個角度講,他們是比蘇東坡、陶淵明幸福的。

回到當下,不同的時代,同樣的際遇在循環,希望范仲淹祖師爺的明燈繼續指引,疏浚千千萬萬源頭活水的涓涓細流,好在還有互聯網,我相信不該再那麼難。

古村之友&愛鄉寶 湯敏

2020年6月22日


作者簡介

湯敏

古村之友創始人/理事長

愛鄉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理事長

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碩士

長江商學院EMBA第30期學員

我心中的中華行善始祖——范仲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