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自动驾驶亮相北京频遭吐槽,滴滴为何还打算为它烧掉1万亿?


文|张琪

编辑|软件课代表


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上线的第一天,百度再一次成为了公众和媒体的槽点。

10月11日晚9点,百度宣布,即日起,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全面开放,目前只在海淀、亦庄开放。乘客需前往海淀、亦庄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站点乘车,无需预约,直接下单免费试乘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除了开放地点的限制,呼叫方式、运营时间和服务人群也都有限制。目前,此业务只支持使用百度地图打车呼叫或使用Apollo GO App呼叫,运营时间为周一到周日10:00-16:00,乘坐人需年满18至60周岁,车内会有安全员随时保障行车安全。

这是亮点,也是槽点。

原本以为无人驾驶,但还是有一个司机坐在驾驶座上,安全员还对复联班主任表示,“无人车”变道偶有不流畅,曾出现过压道情况。在面对并道、被插队、后车超车、大型环卫车占道时,“无人车”有时会急刹车或者急加速。乘客乘坐时偶有“顿挫感”,这时车中的AR也会提醒:“哎呀,刚刚刹急了。”


百度自动驾驶亮相北京频遭吐槽,滴滴为何还打算为它烧掉1万亿?


如何信任自动驾驶?

在此前,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已在长沙、沧州开放运营。此次在北京开放服务,根据百度官微的内容,10月10日-11月6日期间用户可免费预约试乘,成功乘车后还可以领取精美礼品一份。

百度宣布北京全面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后,不少网友表示愿意体验一下,也有不少网友担心安全问题。的确,近些年,自动驾驶汽车事故频发,乘客受伤死亡比比皆是,且这些涉及到自动驾驶的案件,又更加难以判断。

回溯2018年3月,发生在美国该州坦帕市的一起“优步自动驾驶”事故的致命车祸。后备安全员拉菲拉·瓦斯奎斯乘坐优步自动驾驶汽车,撞到一位推着自行车横穿道路的女性,致其死亡。只是因为瓦斯奎斯低头看手机,直到事故前半秒才抬头发现,但为时已晚。

因为优步公司要求安全员随时介入,并用合同条款绑住了安全员的责任,因此此次事故,由安全员“背锅”。事后,优步还开除了100多个安全员,以再次撇清此次事故和公司,和技术的的相关问题。

此案虽是法律问题,但自动驾驶汽车涉及到技术、科学、社会伦理等问题,很难判断谁负主要责任,更无法准确判断出自动驾驶背后的公司,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受害者只能沦为了这一难解问题的祭品。

时隔两年,百度推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又有哪些关于安全方面的保障?

根据《Apollo智能交通白皮书》的内容,截至2019年底,百度自动驾驶全球专利申请超过1800项,位列中国第一。测试里程总计超过300万公里,其中,在美国测试里程为10.33万英里,在北京的测试里程为89.39万公里。

况且,北京不是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的首次运营城市,此前就已在长沙、沧州开放运营。截至2019年12月底,长沙累计实现一万次以上的安全载客出行。除此之外,还在中国获得了最高级的T4牌照。

据Apollo官网介绍,Robotaxi具备应对城市各类复杂场景的自动驾驶能力,自动驾驶级别为L4,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具备360°视野,探测距离为240米,实时控制延迟小于100ms。根据测试的内容要求,高速道路与快速路评估车辆速度限制在100km/h以下,其他道路评估车辆速度限制在 60km/h以下。评估内容包括车辆的认知与交通法规遵守能力、执行能力、应急处置与人工介入能力、综合驾驶能力等。


人少车更少,愿意付费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乘完成后,百度会向乘客提问:“你是否接受付费?”

从人群和时间方面来说,乘坐人需年满18至60周岁,运营时间为周一到周日10:00-16:00,法定节假日除外,这也准确避开了上班人群的空闲时间。再者,亦庄通州一带相对北京其他地方而言,发展一般,人流量少。

除此之外,“叫车难”也是百度自动驾驶车辆目前棘手的问题。10月13日上午,复联班主任在亦庄的6个运营点打车,都多次打车失败,无车接单。对此,百度客服表示“可能是车辆较少”。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TO韦峻曾谈过对自动驾驶车的看法,“真正的无人驾驶在两三年内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是有难度的”,不管是技术的突破,还是商业、政策法规的突破,都还是有难度的。小马智行首席技术官楼天城也曾公开表示,当前自动驾驶企业还没有跨过“无人化”和“规模化量产”的门槛,在真正的产品面世之前,自动驾驶公司一直处于“测试”阶段。


百度自动驾驶亮相北京频遭吐槽,滴滴为何还打算为它烧掉1万亿?


5年商业化,10年1万亿?

就在一个月前,9月15日的百度2020世界大会上,百度CEO李彦宏表示,"5年内无人驾驶会进入商业化阶段。"

瞄准无人驾驶的,不只是百度。近几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驾驶技术一直处于待完善的状态,自动驾驶的技术一直在精进。自动驾驶汽车涉及科技较多,相关产业链上的巨头基本上都已有布局。除了百度,滴滴、华为等巨头企业近两年都在内测自动驾驶服务。不久前,华为发布自动驾驶解决方案AND,也宣布了华为想来此领域“分一杯羹”的计划。

今年6月,滴滴无人驾驶车辆在上海上线,当时虽是上海的雨季,但无人驾驶车依然平稳的完成了多笔订单,彰显出滴滴无人驾驶车的诸多优点。对于滴滴自动驾驶驾驶是否能替代人类驾驶员的问题,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自动驾驶无法代替人类驾驶员的关怀与温情,有温度的优质司机永远不会消失。并且,根据目前自动驾驶的技术,很多道路并不适合自动驾驶车辆行驶,也不能保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

孟醒曾表示,会在2030年之前部署100万辆自动驾驶网约车,到时候,滴滴的无人驾驶车辆再次上线到全国范围。

据了解,目前改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大概需要100万的成本。2030年滴滴的目标是100万辆汽车,也就是说,生产成本不降低的情况下,滴滴至少需要1万亿的融资,作为其自动驾驶车辆的投入。如此"烧钱"的行业,互联网巨头都挤破了头要加入,这一项项气势磅礴的工程,滴滴和百度,谁会是"费力不讨好"的那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