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產業鋪就群眾脫貧路

陝西省扶風縣絳帳鎮仵康村位於渭河北岸,共有10個村民小組,人口893戶3882人,耕地面積2716畝。一直以來,仵康村是以繁育蘋果苗木為主的傳統苗木種植大村,全村苗木種植面積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70%以上。2008年以來,因國內蘋果苗木種植趨於飽和,蘋果苗木市場銷售價格走勢逐年降低,人工和農資成本逐年上漲,仵康村的苗木產業發展遭遇銷售困難,發展苗木已無法讓仵康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

紅薯產業鋪就群眾脫貧路

仵康村紅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因地制宜興產業】

扶風縣縣長齊軍建十分關注仵康村的產業扶貧發展情況,他多次到仵康村開展調研,實地瞭解了仵康村傳統蘋果苗木繁育產業發展情況。

面對這種情況,齊軍建與村組幹部座談,走訪農戶,與村“兩委”和縣政府辦駐村工作隊反覆思考、認真謀劃,積極依託仵康村的自然條件、生產要素、資源稟賦以及經濟水平等為基礎,因地制宜、合理佈局,調整產業發展結構。齊軍建說,一定要讓貧困戶深入參與到扶貧項目中,全面掌握產業發展的技能與知識,形成脫貧的長效機制,著力培養產業扶貧“造血”的功能,讓產業發展具有可持續性。

經過多次實地調研,齊軍建指導仵康村立足當地廣闊的灘塗地和肥沃的沙質土壤優勢,大力發展紅薯種植產業。為充分調動全村貧困戶發展紅薯產業的積極性,齊軍建協調仵康村,多次組織村裡的貧困群眾去毗鄰的楊凌國家級高新農業產業示範區參觀學習,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寶雞市農科所的專家、教授們來村上考察指導,聘請市縣農業技術部門的專家定期到村開展農業信息諮詢和村實用技術培訓,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民群眾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

齊軍建協調仵康村“四支隊伍”與村裡的貧困戶仵平儒對接,指導其成立了綠豐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幫助他在渭河南岸承包沙土地60餘畝,建成新型紅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今年9月初,仵平儒的60餘畝紅薯喜獲豐收,預計產量可達30萬斤,按目前的市場價,毛收入可達近40萬元。像仵平儒這樣的紅薯種植大戶,在全村已經發展到5戶。

紅薯產業鋪就群眾脫貧路

特色精品紅薯

【科學示範建基地】

積極協調政策支持,創建扶貧示範基地。齊軍建要求村“兩委”與縣政府辦駐村工作隊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扶貧政策機遇,協調縣農業局爭取到農業產業扶貧項目引導資金30萬元、壯大村集體資金10萬元,注入綠豐源合作社,使仵康村紅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項目得以順利實施。同時,村“兩委”依託楊凌農科城優勢,積極聯繫優質紅薯品種,為示範基地發展打牢了基礎。

聚焦“三變”改革,構建利益聯結體。齊軍建指導村“兩委”與縣政府辦駐村工作隊聚焦“三變”改革,大膽探索“集體經濟+合作社+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利益共享的格局。由仵康村綠豐源合作社牽頭,帶動全村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成紅薯存儲地窖、紅薯粉條加工廠,形成了完整的紅薯產業鏈。

形成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在紅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建設過程中,齊軍建多次指導,提出了意見建議。該基地建成後,預計年產值可達50萬元,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收入有望達到500元以上,可帶動全村20戶貧困勞動力人均務工年收入達到3000—5000元。

紅薯產業鋪就群眾脫貧路

紅薯粉條加工廠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仵康村積極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探索出了“三變”改革的仵康模式,仵康村紅薯產業扶貧示範基地已成為扶風縣產業脫貧、“三變”改革的典型案例。

紅薯產業鋪就群眾脫貧路

貧困戶喜領分紅金

(李金剛、張軍鋒 董戊澄、李全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