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滿40年的,這幾樣東西還在嗎?

上個世紀70、80年代裡結婚,置辦齊幾樣“大件”,那可是毋容置疑的事情。這幾樣大件的說法不一樣,普遍的一種說法,稱之為“三轉一響”。“三轉”是指手錶、自行車和縫紉機。“一響”呢,當然是指收音機了。也有人把這叫做“四大件”,這四種東西,在當時那個計劃經濟時期,可都算是緊俏物品。不光是錢的問題,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得到。

那時候,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只是剛剛開始。準備辦喜事的家庭,也有了追求“上檔次”的意識。結婚能夠置辦齊了這幾樣大件,面子就有了,誰提起來都要豎大拇指,說這個喜事辦得剛剛的。所以,辦喜事的家庭,想方設法要把這幾樣東西搞到手。而有些較真的女方家裡,乾脆把話跟男方挑到明處:如果不能置辦齊了這些大件,你就歇歇吧,這個婚,你湊合著就別結了!

當然,這幾大件置辦整齊,不光是錢的問題,最難為人的是你沒有地方買。當然了,這幾樣東西,也不是說隨便什麼品牌,湊到一塊就行。那時候你置辦的大件,必須是正兒八經的名牌產品,從全國這個範圍看,手錶至少是“上海牌”的。自行車呢,“飛鴿”“鳳凰”“永久”這些牌子都是可以上檔次的。在山東地區,地方名牌自行車由“大國防”改名而來的“大金鹿”,也是公認的可以拿得出手的品牌。收音機可不是指那種小盒子的半導體,而是指臺式的交流收音機,以上海產的“紅燈”或者“海燕”為佳。

結婚滿40年的,這幾樣東西還在嗎?


這些大件,供求相差太大,在當時的商店裡根本見不到。就是通過“走後門”去搞,也是異常困難的事情。後來,地方上對這些緊俏產品實行了統一管理,一律要憑票或者券購買。票券是根據比例發到各個系統和單位的。單位為避免紛爭,就採用“抓鬮”的辦法分配。可是,票券實在是太少了,誰要是抓到一個,就跟現在的人中了大獎差不多,那都是要請大家下館子吃飯慶祝的呢。好多單位,就為了票券的分配,產生出矛盾而鬧到打架、鬧事,爭執不下的地步,這一類事情,那時候真不少。

所以,當時誰家結婚能夠置辦好這些大件,令人羨慕不已,刮目相看。進入到80年代以後,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這個時候的結婚必須置辦的東西,已經不能滿足於“三轉一響”了。於是,新的大件出現了,這就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和錄音機。這幾樣東西,當時也是憑票和券供應的緊缺品,電視機是黑白的,冰箱是單門的,洗衣機是單缸的,錄音機是單卡的。很快,隨著這些產品的升級換代,人們對這些大件的要求,也變成了:電視機是帶色的,電冰箱是雙門的,洗衣機是雙缸的,錄音機是雙卡的。

結婚滿40年的,這幾樣東西還在嗎?


那個年代的人眼裡,這些大件都是他們的寶貝,象徵著家庭的財富,對這些東西的照料和愛護,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手上戴了名牌表,衣袖一般要捲起來,把表露出來,按時看看,自言自語說“幾點了?”夏天人愛出汗,很多人就把撒上香水的小手絹整整齊齊疊好,疊在手錶下面。縫紉機被擦得乾乾淨淨,不使用時,要用專門做的防塵罩子罩起來。電冰箱、洗衣機、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這些東西,平常都是用繡花的專用罩子罩著,好像空氣中的一點灰塵,也會把這些寶貝弄壞似的。

這裡特別要說說那個時代的人,對於自行車———當時人們心愛的坐騎,精心保養的程度,比現在的人保養豪車還要下功夫。一些仔細的人,基本上對自己的自行車做到了一日一擦洗,一週一保養。擦洗之後要擦油,烤漆的地方要塗上光蠟。用乾布再擦掉,再拋光,直到車子熠熠生輝,以至於有的人自行車騎了好幾年,居然總是和新買的一樣。那時候,人們還喜歡用各種方式裝扮自行車,把車梁包裹起來,車座加帶穗子的套子,車輪弄上彩色的毛毛圈,輪子轉動起來令人目眩,人騎在上面,顯得可神氣了。

歲月如梭,轉眼幾十年過去,回頭看看當年的這些事情,有辛酸,也有甜蜜。無論如何,當年的人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結婚滿40年的,這幾樣東西還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