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觀《道德經》(68)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謙受益,滿招損,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以無私無慾、無求無爭、無執無為之大道為依歸的修道者,其德性與品行就像容納百川不拒細流的大海一樣,恆常地將自己置之於最低的位置,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世間的一切人事物皆會成為其營養和借鑑,從而使生命得到不斷地昇華。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與道合一的生命覺醒者,在引導有緣的生命走進生命覺醒旅程的時候,一定會放低自己的位置,使用謙下的言辭而引導之;

欲先民,必以身後之。與道合一的生命覺醒者,在引導有緣的生命不斷昇華人格、昇華心靈的過程中,一定會以眾生的利益為先而以自己的利益為後;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因此,合於大道的覺醒者,會自然地成為眾生尊敬的生命覺醒的榜樣卻不會給眾生帶來沉重的壓力;

處前而民不害。合於大道的覺醒者,會自然地成為眾多有緣眾生生命覺醒的引領者而不會給眾生帶來傷害;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因此與之有緣、受其生命覺醒智慧影響的生命,都會十分樂意推崇真正實現了生命覺醒與道合一的[得道者]而不會感到厭倦;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正是由於與道合一的修道者,始終安住於本自清淨的自性本心,無私無慾,無求無爭,謙虛處下,以眾生為先,以眾生的利益為先,以眾生的覺醒為先,以大道智慧為先,因此始終處在自然之中,本色之中,平常之中,樸素之中......在合於大道、融於大道、化於大道、超越而又平凡、平凡而又超越的至善德行上,又有誰可以與之相爭呢.......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