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富贵寓于才能之中,而不在财产之中。"——伊朗谚语

导语:提及青楼,大家总会想到烟花之地,寻欢作乐的好去处。许多人沉迷于其中,日夜笙歌,为此还舍了性命。有的人却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篇,为此还背上了多年的骂名。

他,就是柳永。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

年少为神童

柳永,原名三变,因在家排行第七,也被人称作柳七。其祖辈多从仕途,其父柳宜曾任全州通判。因为通判不然携带家眷,年少的柳永便同母亲一起回到了崇安老家,与祖母一起生活。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老家)

年少无忧无虑的生活给了柳永非常快乐的童年,公元九九五年,柳永才离开崇安去了汴京。

柳永老家的人非常热衷于荷花,所以他家门口就是一片荷塘。都说"人杰地灵",山水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钟灵毓秀的山水养出了柳永纵情洒脱的性子。

若要说柳永一生最快乐的时间,大概就是在崇安这一段日子了,在这里,没有人逼他读书习字,没有人想要让他从仕做官,但他自己却是很有天赋的。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像)

在崇安,有一座中峰寺,景色很美。少年柳永就题诗一首赞扬中峰寺,诗中一句"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道出了世间的纷扰。年幼的他就能作出这么一首诗,说是神童也不为过了。所以,《建宁府志》(建宁,今福建三明一个下辖县)一直记载着这首《题中峰寺》。

这样的才能,本应该有所成就,可他却不然,到底是为何呢?

三变与官场

柳永到了汴京去应试,他满心欢喜,自觉才高八斗,考试,不是状元也得是探花。没成想首次科考就落了第,这落差给了他太大的打击。

于是他写了一首《鹤冲天》,词中有言"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完这首诗便游恋于风月之地,日日把酒言欢。也暗自准备着第二次科举,这一次的科考他是中了的,但祸从口出。

仁宗早就看到了他的《鹤冲天》,对于词中的这句话非常厌恶。而且他还混迹于风月之所,这看来更不是一个官员应该做的,更是讨厌他。对于这次科考,仁宗只回了一句"

何用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宋仁宗)

对此,柳永非常无奈。他也是有些委屈的,但皇帝都这样说了,他也就只能认了。此后,他就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自称。

无法做官,但回家他又不忍,不忍看到看到家人失望的目光。只得流连于汴京、苏州、杭州这一带,在风月之地醉生梦死。

可他心中还是有一个官场梦,古时的文人都想要从仕。这是一个可以让他们一展宏图并光宗耀祖的道路,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一朝登金銮。他梦里都是那求之不得的官场,可回到现实,他面对的只有红衣粉墨。

他一直在等,也一直没有任何的回应,但他在各处漫游的途中,写下了大量的羁旅之词。这些词,给后世开了一个新天地。这些词描绘了他作为一个文人求功名却不得的曲折道路,也展现出了他一个封建文人的孤独。

他渴求的官场,一直到他即将步入五十岁才对他敞开怀抱。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像)

公元一零三四年,他被赐进士。等了这么多年,还以为终于等到了他的功名,但却只得了个小官。他尽心尽力的处理官务,也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这也算满足了他的从仕心愿了。

辗转女儿周

不为官,辗转在烟花之地,花费本来是非常大的,但他却不然。

他没日没夜的待在青楼,与风尘女子生活在一起。自古文人对于这些女子都是批判嫌弃居多,这个一直被人诟病却屡禁不止的职业。柳永从来没有多说过什么,只是在其中逍遥自在。

刚开始,他是被其中的繁华与新奇吸引的。从平常小镇来到都城,一时间被这尘世迷了眼。

可后来,他却是不愿意离开了。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像)

这些女子,身世大多凄苦,被迫委身在这里,还要忍受着世人的谩骂。但她们依然要笑着面对一切,因为她们的身份,她们只能以笑回应世上所有的唇枪舌剑。

有些文人骂她们,厌弃她们,却也离不开她们。她们心中的苦闷,柳永明白了。

在他最失落的时候,正是这些为人所不齿的她们给了他温暖,支持着他。但这些给他温暖的人,却也承受着许多不堪的现实,他明白了她们的处境。

他是个有才又浪漫的文人,音乐天赋极高。在推崇学唐诗的宋代,还没人摸索出更适合宋人的道路,柳永就热衷于作词了。唐人向来称词为诗馀,认为这是偏门,并不看中它。

而柳永不仅写词,还以风尘女子入词,词中丝毫不忌云雨之事。如此看来,他还是很豪放的。但当时的风气,岂容得他如此放纵,当时的文人说起他,总免不了带上一句艳俗。

他的词,着实是艳俗,但经由演唱之后却捧红了许多妓子。由此可见,他的词是受人欢迎的,因为"俗"。他的词,不求雅,正是俗才是大家可以看懂的,是以民间多爱传唱他作的词。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像)

还有许多风尘女子登门求词,柳永就以词换吃住,在风月所安了家。他的吃穿用度,都是这些风尘女子所供,生活还算是无虞。他心中一直有这些女子,以至于他的羁旅词中也不免带上了他们的相处。

这样的他,自然是无法写出那些激昂澎湃的诗句,但他描绘的记忆也是非常美好的。那些回忆中的姹紫嫣红,也永远都会是鲜明的模样。

不得善其终

柳永离家之后,再也没有回去。他其实也怀念故乡,但却不忍登高相望,就怕勾起那份记忆自己会忍不住回去。他不敢,因为没有做上大官,不能光耀门楣。

他一直放不下官场,但却一直无缘;而情场,他一样也离不开。

他就这么纠结着过完了一生。

晚年时,他非常穷困,在他去世的时候,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出葬的钱,还是那些与他交好的妓子们凑了钱将他安葬了。汴京半个城的名妓都来为他送葬,当时一片缟素,震惊了许多人。

他走后,也没有亲人为他祭典,妓子们就自发的在清明为他祭扫。这变成了她们的习俗,她们还称其为"吊柳七"。

柳永,词史大家为何混迹青楼,放纵一生没能够善终

(柳永塑像)

结束语:柳永一生放纵不羁,文人们讨厌他,但他却凭借才能与真心赢得了一群妓子的心。虽然晚景凄凉,但总有人记得他,会有人在那一天为他祭扫,延续他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