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洋工現象剖析

“磨洋工”是我們生活當中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具有非常深刻的道理,在它的背後也有很多深層次的東西。“磨洋工”是泰勒在一百多年前經過他的實踐分析、研究出來的一種現象,在這裡,給大家詳細地分享一下什麼是“磨洋工”。

磨洋工理論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之一。

磨洋工現象剖析


農村公社那些活兒

提到磨洋工,眼前浮現一個畫面——自己小時候在農村,在農村公社幹活的時候,感覺就存在一種磨洋工的現象。早上起來生產隊長哨子吹響後,大家開始扛起鋤頭在地裡幹活,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真地幹活,有一些人是用手撐著鋤頭假裝成幹活的樣子。因為如果站著好好幹活的人說不定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別人會說你是假積極,其實這就是一種磨洋工的現象。

磨洋工現象剖析

導致磨洋工原因有哪些?

  • “本性”偷懶導致磨洋工

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中列舉了一個例子,他在觀察工人工作的時候,發現工人推著一輛獨輪車,車上裝載著很多貨物,當工人推著車走的時候,工人跑得特別快,哪怕是上坡,也跑得很快,目的是能夠儘快把貨物卸下來。但是當他把貨物卸完往回走的時候,車子是空的,反而慢悠悠地走,儘可能走慢一點,儘可能少幹活。從理論上來說,返程的時候,車子是空著的,速度應該是更快才對,為什麼往回走的時候反而更慢呢,這也是因為人性的懶惰而導致的磨洋工。

  • “企業的制度”導致磨洋工

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這種情況下為什麼要好好幹呢,由於制度導致了沒有必要好好地幹活,更有甚者,“獎懶罰勤”。

比如,兩個人,其中一個人掃地,一個人洗碗,如果掃地的人掃得很快,而洗碗的人洗得很慢,掃地的人掃完地後還要過來幫忙洗碗的人洗碗;同樣,如果掃地的人不好好掃地或者掃得比較慢,洗碗的人洗完碗後就得過來幫忙掃地。所以,這就變成了”獎懶罰勤”,幹得好乾得快的人收到了處罰,幹得差幹得慢的人反而受到了獎勵。

在企業裡面同樣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關於加班費的問題,好多人在想如果事情沒有好好去完成,並且儘可能地去拖,然後通過加班來完成,因為加班一個小時掙的錢比平時上班一個小時掙的錢還多。所以儘量上班的時候磨洋工,把事情儘可能拖到加班來完成,如果能拖到週末就更好,加班費更加多。

磨洋工現象剖析

  • “技術性”導致的磨洋工

“技術性”導致的磨洋工是指在企業中沒有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IE的方法或者精益生產的方法,不是因為員工沒有用心好好地去做,而是因為沒有辦法去做,從而導致的磨洋工。

比如生產線上不平衡或者瓶頸,一個人想好好地去做,卻沒有辦法去提高整體的效率;由於設備的故障或者工藝編排不合理,員工幹得快乾得慢都需要去等,從而間接性地導致了員工在磨洋工。

  • “槍打出頭鳥”導致的磨洋工

人的心理現象——隨大流,當你做得更好的時候會受到同伴的嘲笑甚者是懲罰,隨大流的心理會讓你沒那麼盡力去做。

比如一個團隊,如果你特別地積極,幹活特別快,就會顯得其他的人做得慢,顯得大部分的人沒有盡力。這樣會導致群起而攻自,其他人會起來反對你,因為你幹得好的,顯得了大家慢。甚至因為你做得快了,老闆或者領班會以你的速度作為標準來要求其他的人,這時候其他人的利益會受到了損失,他們也不會讓你好好地做。

磨洋工現象剖析

結束語

如果每個人都努力地工作,會導致失業嗎?如果我們大量地使用機器人,會不會導致大量的工人失業,國家也為什麼在鼓勵機器換人呢?

所以,從我的角度看,大量使用機器人其實不會帶來失業,反而會帶來很多的就業機會,設計、研發、生產、使用、維護、操作機器人等等都需要用到人,另外一點是通過使用大量機器人後,成本肯定降低、質量也會大大提高,產品的實際成本也會大大地降低,需求自然而然會擴大。比如,如果我們的汽車變得很便宜,從過去的二三十萬變成兩三萬,換車的頻率會增加,每個人擁有車的數量也會增加,每個人可能會擁有一輛轎車、一輛越野車。再比如,穿的鞋子,現在的人們穿鞋不是為了防凍,鞋子也有了很多的功能,跑步需要適應不同的路面、不同距離、不同速度的鞋子。所以當需求擴大化了,反而會增加就業的機會。

為了避免在企業中出現磨洋工的現象,我們要關注我們的企業文化,關注我們的制度中是否存在獎懶罰勤的情況;在工作安排上,關注是否存在鞭打快牛的現象,同時還需要關注是否存在技術上的磨洋工,不是因為員工故意磨洋工或者是通過員工的能力改變的,這時候需要我們的IE技術、工程的力量做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