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儒家特別重視禮,孔子說過:“興於詩,立於禮。”(《論語·泰伯》)又說:“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

儒家認為,只有立於禮,使自己的一切言行都符合於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為君要仁,為臣要忠,為父須慈,為子須孝,為夫應義,為妻應順,為兄當友,為弟當敬,朋友之間講究誠信,各安其名,各盡其份,才能建立起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形成融洽的社會關係。

儒家所以重禮,是為了實現社會關係的和諧。

換句話說,儒家之重禮是以“和”為旨要的。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論語·學而》雲:“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在儒家看來,和是禮的內在精神價值,禮的根本作用就在於使人們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形成良好的道德關係與和諧的社會秩序。

可見,重禮只是儒家思想的外在表現,追求和諧才是其思想的真正旨歸。

也正因為如此,儒家在倡導“禮”的同時,也對“和”進行了熱烈的闡揚。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比如,先秦儒家就非常重視人際和諧。

孔子從人類社會生活中概括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以君臣父子二倫作為最主要的人際關係。

孟子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把人倫規定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荀子再把長幼改為兄弟,中國傳統道德中的五倫就已經最終確立。先秦儒家重視人倫,目的就是要達成人際的和諧。

在他們看來,只有重視和,實現人際和諧,才能維繫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而人際關係的和諧在儒家看來本於陰陽的和諧。

《周易·彖傳》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也就是說,陰陽剛柔各有其體,而陰陽和合,氤氳生化,則是宇宙存在的本質和根本秩序。如《周易》所云:“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儀有所錯。”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就是說,陰陽和合生生不息,人類社會道德要根據陰陽和合把握天地萬物的本質。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換句話說,人類社會和順的倫理道德的確立,本於天地陰陽的氤氳和合。因此,倫理道德最根本的和合乃是天與人之間的和合:“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周易·文言》)

天人和合就是人與天地、萬物乃至於自身的和諧統一。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根據這種貴和的道德價值取向,儒家強調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發生衝突時,要採取恭敬、謙忍的態度,以群體利益至上原則協調好各種人際關係,以此造就一個和諧的社會關係。而一個和諧的社會才是一個理想的道德社會。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由此可見,“和”在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儒家非常重視“和”。其所強調的“和”並不等於無原則的調和,而是在道德制約之下的親和、和合。或者說,和是有差別的統一,而不是無差別的統一,前者為和,後者則是同。而儒家主張“和而不同”。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孔子就曾明確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孔子所論之和,亦指由諸多性質不同或對立的因素構成的統一體,這些相互對立的因素同時又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從而形成新的狀態,產生新的事物。而“同”則是沒有不同的因素、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是完全相同事物的簡單相加,因而不產生新的狀態,新的東西。故“和”是一種有差別的統一,不是簡單的同一,是多種因素的並存與互補。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換言之,“和”的本質,就在於統一體內多種因素的差異與協調。可見,儒家所謂之“和”是求大同,存小異,同異互補而充分發揮其整體的功效。

和並非無原則的同一,而是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之下的融合。這個原則就是儒家所倡導的禮。“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也就是說,和並非目的,而只是手段,如果為和而和,則將喪失和諧的原則性。在孔子看來,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即在於此。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孔子以後的孔門中人還進一步把“和”發揮為“中和”。

子思在《中庸》中從情感的角度闡釋了“和”的意義。

《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按照朱熹的解釋,“發皆中節,情之正也,無所乖戾,故謂之和。”(朱熹:《中庸章句集註》)“中節”就是“情正”,“無所乖戾”就是“和”。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此中之“和”,同樣強調了“和”的本質就在於統一體內多種矛盾因素的差別與協調。引申開去,任何事物自身內部也包括諸多矛盾因素,只有這些矛盾處於和諧狀態時,事物本身才會發展。而天下有萬物,萬物各不同。

講“和”並不是指一方消滅一方,而是要在承認不同的前提下,實現萬物的和諧相處。只有達到“和”,才會“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儒家這種“貴和”的倫理觀可以說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

歷代思想家、政治家都極為重視用“和”來維繫家庭、管理國家、治理社會。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墨子》中就把“和合”、“和調”之義融入了他的“尚同”理論之中,認為“尚同為政之本而治之要”(《墨子·尚同下》),以區別於儒家的非同之和。《管子·外言》之中也說:“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即使是極言矛盾“不可兩立”、“冰炭不同器”、“上下一日百戰”的韓非,也不能不在涉及思慮和認識的地方承認“積德而後神靜,神靜而後和多,和多而後計得”,“孔竅虛,則和氣日入”(《韓非子·解老》)。張載更是認為:“太和所謂道”,“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這種“和而解”的思維方式雖然包含了調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消極成分,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和而解”是解決人際關係中矛盾衝突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能夠保持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相對平衡與穩定,同時也能夠避免解決矛盾衝突所造成的破壞。正是基於此,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說:“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明代仁孝文皇后曾提出“內和而外和,一家和而一國和,一國和而天下和”(《內訓》)的主張。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是建立在家庭本位基礎上的,家和,國家、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古代諺語曾說:“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在中國歷史上為了與各少數民族和睦相處,在不損害民族利益和尊嚴的基礎上,可以“和親”、“和戎”,建立“和約”、“和盟”。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唐代文成公主與吐蕃松贊干布“和親”,就是漢藏友好往來的一例。這種“貴和”的倫理觀不僅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於解決當代現實問題依然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眾所周知,當今人類在生存和發展上面臨著嚴峻的衝突和挑戰。解決這些衝突和挑戰,是當今人類必須思考的重大而緊迫的問題。

而儒家的“貴和”原則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當下化解這些衝突與挑戰,維持並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最佳價值導向,在當今這個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裡,我們迫切需要一個最大限度的價值標準,而儒家的和而不同可以說正是對這一時代主題所作的最好回應。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因為儒家之“貴和”,既言“和”,又言“不同”。“和”與“不同”之間就有了一種微妙的張力。這對於當今人類社會來說,相當重要。這種倫理觀既承認了差別與對立,又以和諧與統一為最終訴求,與當今世界的多元性形成了一種內在契合。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在當今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深明“君子和而不同”,意義重大


反之,只講和,也許就會有人為“和”而和,無形中包庇以“和”為名義的鄉愿之舉和黨同伐異之舉。若只提“不同”,便會使個人主義、分離主義、極端主義、原教旨主義氾濫。只有二者並提,才能防偏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