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我不是藥神》:每個故事都需要人為的給一個圓滿的結局

體制下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以道德和法律為外衣,給一個暖心的結局。

《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9.0以上,本來可以更高。

《我不是藥神》上映以來幾乎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那麼後十分鐘可以全部刪除。

其實觀影前,我本就不抱有太大希望,可能是早年間看過《達拉斯買傢俱樂部》,先入為主的認為《我不是藥神》無法超越《達拉斯》。果然,相距甚遠。說這話,並不是崇洋媚外,事實如此,只能坦然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不過,話說回來,不同政治語境下的文學語境跟鏡頭語境萬不可輕率比較,更不可輕率的厚此薄彼。

話題還需回到客觀。

失望《我不是藥神》:每個故事都需要人為的給一個圓滿的結局

《我不是藥神》院線上映,從受精之處便逃不出宿命,編劇、導演絕非意識不到這一點,只是在可能被閹割的宿命之下,取巧的做了一些妥協,本人完全理解。法律大於人情,無可厚非,徐崢飾演的程勇自然不能飄飄然逍遙於法外。有趣的是程勇在被告席上的那番話:先是坦然認罪,再是構想未來。在特有的體制之下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一個暖心的結局,程勇對未來的不質疑無疑是這暖心結局最好的回應。至於後面的十里長街送程勇跟結局的字母,更是對著暖心結局的完美昇華。所有人都巧妙的打了一張情感牌,道德牌。這一切是觀影需要,是體制需要,但絕非藝術需要。

藝術是自私的、自我的、殘酷的、無情的,世界的、宇宙的、放到任何體制之下皆合理,等同於甚至高於哲學思維。孔子是中國的,老子是世界的,宇宙的。所以儒家思想走不出中國,出了中國沒人玩的轉。說到底《我不是藥神》跳不出孔先生的論斷,格局自然有限,大膽預測:除了中國人,放眼世界,難生共鳴。

從藝術角度考量,《我不是藥神》故事推演至程勇被捕,便可畫上句號,至於審判結果如何對故事本身的完整性毫無影響。基於前文所說,《我不是藥神》必須推演出審判結果,必須以字母給本篇以結局。若非如此,必將慘遭閹割。點到為止,這話說的真TM有道理,不是刻意裝逼,

而是藝術需要這種手段:隱藏一些可說可不說的東西,全說露,離牛逼就遠了。男人看女人,常有這種心思,可謂高境界、絲襪、蕾絲都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

失望《我不是藥神》:每個故事都需要人為的給一個圓滿的結局

最精彩的臺詞,可惜後面的話成了雞肋。

話及此處,再說一句:文學(含電影)真的需要一些世俗味道。超一流的文學是以荒誕的喜劇作為結尾,重點在荒誕,不在喜劇,此類少有,純屬個人構想;一流的文學是以悲劇為結尾,此類大師只有莎士比亞,放眼中國文學,少有此類,巔峰文學《紅樓夢》看似悲劇,其實也是以佛教之圓滿作為結局,難與莎士比亞戲劇相比,還是格局出了問題;二流文學以批判為結尾,至於三流四流文學,皆為歌功頌德。《我不是藥神》該歸為哪類,回看上文參照即可找出答案。

姜文的電影,之所以走的稍遠些,大概在荒誕一處下了功夫,雖然隱晦了一點,但成年人都看得懂,可點破可不點破,姜文選擇後者,所以精妙。

失望《我不是藥神》:每個故事都需要人為的給一個圓滿的結局

造型上還是往荒誕上靠了,可惜故事本身的荒誕性和悲劇性差了不少。

其實說文學的宿命論,本身也即人的宿命論。荒誕、悲劇是人的宿命,看清了這點,文學必將長久,電影必將牛逼。

拿破崙騎馬是拿破崙,拿破崙下了馬趴在地上,躺在死人堆裡就不是拿破崙了。很多人這麼說。形式大於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