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本文主要來看看綠地控股除了地產業務外的其他多元化業務,從淨資產收益率或者從淨利潤的角度看看綠地是否被多元化拖累?

1.多元化業務分佈初步印象-不好

下面來看看綠地控股的業務分,下圖是從2018年報中截圖的主營業務行業分部情況: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看到上表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公司建築,商品銷售和能源等板塊佔據營業收入半壁江山的業務,毛利率百分之三左右,公司建築、商品銷售和能源等板塊,初步印象是百分之三的毛利率,能賺錢嗎?這不是在浪費股東的資源嗎?為什麼這麼低的毛利率還要做?公司經常在年報裡提到的大金融板塊收入才4.5億元?至少這個分行業明披露的收入及毛利率數據給人印象不好。

再截圖2019半年報業務分行業情況進行對比: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通過兩期數據對比,公司將能源、汽車、酒店和金融歸入其他收入,隨著公司地產和建築板塊收入大幅增長,其他產業板塊業務佔比減少,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通過在年報裡搜索“主要控股參股公司分析”可以得到公司重要公司的資產、收入和利潤情況。具體各個行業的分析如下:

2.能源板塊連續幾年都是虧損的

公司2018年報披露的能源板塊業務“公司能源板塊目前主要從事煤炭貿易、油品零售業務,經營模式以批發及訂單制的銷售為主,通過採購與銷售價差獲取利潤。經過幾年的整頓調整,公司能源板塊經營逐步正常化。 ”

2014公司借殼上市的交易預案中提到“能源板塊為綠地集團第二大產業,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生產、加工、儲運、分銷及油化產品倉儲、運輸、貿易、零售等較為完備的產業鏈。綠地集團在內蒙古、山西擁有多座煤礦資源,地質儲量超2億噸,年配送額超5500萬噸,是上海市經信委指定的上海地區主要供煤企業。”

公司主要從事煤炭和石油業務,以下是綠地能源近幾年利潤與大同煤業和陝西煤業的對比情況: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綠地能源從有披露數據以來一直是虧損的。上表對比分析大同煤業和陝西煤業兩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從側面看煤炭行業確實低谷期,三家公司同時在2015年出現近幾年最大的虧損。

公司在2018年報披露“公司能源板塊經營逐步正常化”,可以看出還是微虧,相比前幾年虧損減少。2014年的時候能源板塊還是公司第二大業產業,最近幾年對公司業績拖累嚴重,公司在2019半年報“業務概要”部分已經不再描述能源業務,也沒有披露綠地能源公司的收入及利潤情況(諮詢證券部解釋說沒有達到重要性水平了)。這部分業務屬於嚴重拖累公司業績和股價的板塊,目前公司已經從戰略角度淡化能源板塊。

同時也諮詢過公司證券,為什麼不將這部分業務剝離,只是回答說:“公司已經正在對這部分業務進行收縮”,並沒有明確提出要剝離這部分業務,個人估計這種類國企如果要剝離業務也比較麻煩,相當於讓領導承認以前的經營決策是錯誤的,可能比較難受。

希望公司能夠處理好該部分業務,儘量保持不虧或者微虧。


3.大基建——沒有看起來那麼差

公司基建板塊最近今年增長迅速從2015年的426.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481億元。主要通過收購貴州建工,江蘇省建工,西安建工和天津市建工等企業實現快速的增長。這樣的收購是否符使得公司業務發展的更好?是否有利於股東?基建板塊看起來毛利率3%左右,這樣的毛利率能賺錢嗎?下面看看公司披露的具體的每個公司的應收及利潤情況。


(1)貴州建工

公司最近幾年年報披露的貴州建工的數據: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說明: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年初淨資產+年末淨資產)/2)

公司在收購貴州建工後淨利潤大幅增長,近兩年淨資產收益率保持在18%左右。公司2015年以12.09億元的價格收購其70%的股份,買入時點貴州建工的市值是17.28億元,在進入綠地公司三年後的2018年實現了淨利潤7.4億元。相當於你花了17.28萬買股一個資產,三年後每年能夠給你產生7.4萬的淨利潤,這個收益還是相當不錯的,期間還有少量的分紅。公司沒有單獨披露貴州建工的現金流狀況,從淨資產收益率角度來看還是不錯。

(2)江蘇省建工

江蘇省建工: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說明: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年初淨資產+年末淨資產)/2)

公司2016年以9.6億元的價格收購江蘇省建工55%的股權,公司後面幾年淨資產收益率也在持續提高,預計今年江蘇省建工淨利潤也能達到6-7億元。從這兩個案例看公司在建工板塊的投入還算比較成功。

(3)西安和天津建工

公司2017年以10.7億元的價格收購西安建工66%的股份,2018年以14.86億元的價格收購天津建工65%的股份,由於這兩個公司是這一兩年才收購,披露的數據也比較少,沒有列表。

在看收購天津建工的報道時,張玉良說:“給天津建工注入品牌、資本、產業資源等,以此次混改後天津建工揭牌為新起點,推動天津建工今後5年每年保持30%-50%的收入、利潤增長,爭取到202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目標。”同時表示,今後綠地集團在華北、山東地區投資建設項目全部由天津建工集團負責施工。

從過去收購的貴州建工和江蘇省建歷史業績來看,實現天津建工的增長還是有很大的可能的。公司向產業鏈上游擴張,同時通過前幾年的收購和管理經驗,當地國資委為第二大股東,與建工集團管理層綁定(收購後每個建工集團的管理層持股10-15%左右),公司基建板塊的併購和擴張屬於公司能力圈範圍的投資,收購的價格也沒有出現嚴重高估的情況,同時取得淨資產收益率也不錯。

(4)貴州和江蘇建工與同行業淨資產收益率對比

與其他建築工程企業歷史淨資產收益率對比: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通過與上述同行業建築公司對比公司建築板塊淨資產收益率優於同行業對比公司。此處沒有選擇中國建築作為對比,因為中國建築下面的中海地產佔淨利潤比例較大,中國建築應該同綠地控股對比,而不是與建工公司對比。

綜上,建工板塊雖然看起毛利率很低,實際從股東角度,從公司經營層面屬於縱向併購,屬於產業鏈上游延伸,收購後保留原來的管理層,讓原來的國企領導實現了股東身份的轉變,激發了他們積極性,利用了當地國資委二股東的資源,輸入綠地的房建業務,資源和品牌等,近幾年收購的建工業務都實現了很高的股東回報(高淨資產收益率),至少比能源和汽車等其他行業靠譜。個人覺得做強做大綠地基建業務,有利於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另外,自己也諮詢過做建築公司的同學,行業目前的毛利和淨利潤率都比較低,大型建工集團作為總承包商,投入的資金少,淨資產收益率還是比較高,目前行業特徵就是這樣。

4.金融板塊

2018年年報描述的金融產業:大金融是公司近年來重點佈局的產業板塊之一。公司牢牢立足於“投資+投行”的大資管全產業鏈佈局,依託自身品牌及資源優勢,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債權業務、股權業務、資產管理和資本運作齊頭並進的業務格局,“綠地金融”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

下面來看看綠地金融板塊的投資收益: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2011年開始成立的,最開始註冊資本10億元,2014年註冊資本增加到30億元,2015年一年淨利潤就30億元,後面今年每年也能保持一二十億元的淨利潤。

公司立足於做“投資+投行”業務,優點類似於券商業務,公司擁有的綠地(亞洲)證券公司,可以同內的主要券商對比淨資產收益率情況:

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2

從上表對比可以發現,綠地金融的淨資產收益率好於國內優秀券商。綠地金融也不是證券公司,不能再國內開展經紀業務,但是與券商做的業務有點類似,從側面也可以看出綠地金融板塊的業績還是挺好的。


4.其他板塊

綠地公司其他板塊主要包括:商品銷售,酒店、汽車銷售等業務,最近幾年年報沒有披露相關子公司的財務數據,無法跟蹤。

商品銷售:近幾年披露的毛利率也非常低1-2%,無從知曉這部分是否能夠給股東帶來淨利潤,商品銷售諮詢過公司主要是配套建材的銷售,這部分毛利率雖然低,應該不至於虧損。

酒店:近幾年披露的毛利率80%以上。

汽車銷售:毛利率也很低。

綜上所述,縱觀綠地控股分行業披露的各個業務板塊,建築、商品銷售、能源和汽車毛利率都是慘不忍睹。這也是我分析綠地控股想到的題目“被多元化拖累的綠地控股”,也致電過公司證券,詢問為什麼不將能源和汽車等板塊剝離,公司回覆比較含糊,說正在縮減這部分業務,估計這種類國企剝離業務也沒有那麼容易。說到能源板塊和汽車等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非常小,不再單獨披露,綠地能源也不會再出現前幾年那樣虧損上十億。如果對淨利潤影響過大會單獨披露。

這些我也不再胡亂想了,當初買入綠地控股,就打算把汽車、能源、貿易、建築和酒店等業務的淨利潤合計為零計算,不考慮他們的盈利,如果這些板塊合計盈利是一個驚喜。因為建築和酒店盈利比較好,這幾個板塊未來合計淨利潤小於零的概率比較小。

回到文章開始的提問,公司是否被多元化拖累了?在2013-2017這幾年見綠地能源每年虧損都是十億級別的,金融板塊賺來的錢基本上被綠地能源虧掉了,大基建板塊盈利比較少,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股價一直漲不起來的原因之一,綠地能源對公司業績產生了嚴重的拖累。需要持續關注能源板塊的盈虧情況。

2018年綠地能源只虧損1.38億元,基建板塊收入接近1500億元,淨利潤也達到了十幾億;金融板塊保持穩定的十幾億淨利潤。只要公司保持能源板塊和其他板塊少虧或者微虧,公司除地產外的其他板塊就能帶來二三十億級別的淨利潤,對一個市值800億元左右的公司,副業有每年保持至少20億的淨利潤已經很好了。


以上觀點,僅作者個人看法。由於本人持有綠地控股,上述看法可能充滿作者個人的偏見和樂觀。提到的任何股票都有暴跌的風險,請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閱讀是緣,關注是愛,歡迎關注。文章已於本人公眾號“毅之學習”發佈,歡迎關注本人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