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科普茶文化


4.23 科普茶文化

唐朝

茶文化的黄金时代,最终促成了中国独特茶文化的形成。

中唐时期 茶圣 陆羽《茶经》

茶叶在唐朝随佛教传播到日本和朝鲜

公元780年 世界上最早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宋朝

中国历史上茶文化高度发展并趋向精致奢华的一个时期

以“斗茶”和“分茶”为代表的点茶技艺旷古烁今

斗茶 一斗 汤花 茶汤表面泛起的泡沫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汤色能反映茶的采制技艺,茶汤纯白,表明采茶肥嫩,制作恰到好处;色偏青,说明蒸茶火候不足;色泛灰,说明蒸茶火候已过;色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说明烘焙过了火候。其次看汤花持续时间长短。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调制时先将茶饼烤炙碾细,然后烧水煎煮。如果研碾细腻,点茶、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匀细,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点茶、点汤,指茶、汤的调制,即茶汤煎煮沏泡技艺。点汤的同时,用茶筅旋转击打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为击拂。反之,若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立即露出“水痕”,这就输定了。水痕出现的早晚,是茶汤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晚出为胜,早出为负。

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而行。


斗茶令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

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经常“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分茶

又叫做“茶百戏”“水丹青”“汤戏”“茶戏”

利用茶汤表面丰富细腻的泡沫,在汤面上面写字作画,形成变化多端惟妙惟肖的山水吉祥图纹好看有好喝。


元代茶

承上启下的元代茶

饮茶方法由精致华丽回归自然简朴

品茶转饮叶茶 唐宋流传的团饼茶逐渐式微 芽叶茶转为主流


明代茶

返璞归真的明代茶

重视茶的传统 推崇清茶淡饮的生活方式 推动新型散茶制作的发展

斗茶在明代消失了 团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

碾末而饮的唐煮 宋点饮法变成了 以沸水冲泡叶茶

开启了中国茶类 百花齐放的时代


清代茶

走向世俗的清代茶

清代以后 中国茶在内不断地深入市井走向世俗 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层出不穷的新茶,好茶遍布城乡的茶馆 茶号 南来北往的茶商 茶客 构成了欣欣向荣 绚丽多彩的近代茶业图卷

对外 以贸易形式 迅速走向世界 并一度垄断整个世界茶叶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