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替父從軍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花木蘭替父從軍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花木蘭替父從軍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花木蘭替父從軍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花木蘭替父從軍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花木蘭替父從軍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辭,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篇樂府詩。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迴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花木蘭,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是一個深深紮根在中國北方廣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

花木蘭的事蹟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成為後世戲曲,電影,電視劇爭相改編的對象。

花木蘭替父從軍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唱詞: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

誰說女子享清閒

男子打仗在邊關

女子紡織在家園

白天去種地

夜晚來紡棉

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

將士們才能有這吃和穿

恁要不相信啊

請往那身上看

咱們的鞋和襪,還有衣和衫

千針萬線可都是她們褳啊

有許多女英雄,也把功勞建

為國殺敵是代代出英賢

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兒男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是我國著名常派藝術家常香玉在豫劇《花木蘭》中的選段。講的是劉大哥與花木蘭一起從軍路上的事。

劉大哥,從軍後與花木蘭並肩作戰的戰友劉元度(劉光之子劉元度)。花木蘭的父親花弧,當年曾與劉光(劉元度父親)、王勇二人一起從軍。

花木蘭替父從軍

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花木蘭是豫劇代表劇目之一。豫劇因常香玉的花木蘭享譽海內外。

花木蘭替父從軍

花木蘭的故事:

古代有一個女子名叫花木蘭,長得清麗秀美,聰明伶俐。花木蘭從小就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

這一年,邊關告急,朝廷徵兵。花木蘭的父親也在徵兵名單中。父親年老多病而不能勝任,花木蘭便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白天行軍時,花木蘭精神奕奕,士氣激昂。夜晚宿營,她從來不敢脫衣服睡覺。

從軍十二年,花木蘭屢建奇功,將士們對她十分敬佩。

戰爭結束回朝,皇帝召見有功將士論功行賞。但花木蘭只希望得到一匹快馬立刻回家見侍奉爹孃。花木蘭回家後,脫下戰袍,換上女裝,梳好頭髮,出來向護送她回家的將士道謝。同伴們見花木蘭原是女兒身,都十分驚奇,沒想到共同戰鬥相處十二年的花木蘭竟是一位漂亮的女子。

花木蘭替父從軍

木蘭的故事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據《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縣、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

關於木蘭的姓氏和籍貫……有人說她是譙郡人,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有人說她是黃州人,有人說她是商丘人。木蘭的故里,史料記載,無論是譙郡、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周莊村小魏莊這個地方。

花木蘭替父從軍

回鄉後,忠孝兩全,深明大義,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的花木蘭後來怎樣了呢?

民間有幾種說法,一,皇帝為了獎勵軍功,見她不願做官,表示願意納為后妃,以資獎勵,可是木蘭執意做個自由人,在家中為父母奉老,回到原籍後安然度過了一生;

二,經過十二年的從軍生涯,木蘭已經無法融入民間生活,最後和一名將領成婚,後來的日子還算美滿。

還有一種,木蘭替父從軍後辭官不受,皇上知道真相後又想把她召到後宮中,但木蘭寧死不從,自殺身亡,皇上大驚,於是追贈木蘭“孝烈將軍”稱號。

花木蘭替父從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