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明画家、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江南才子唐伯虎有诗云: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灯节。基于灯节的猜灯谜娱乐活动,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

清朝猜灯谜,有诗云: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

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江南四大才子,文壁(字徵明)、祝允明(号枝山)、唐寅(字伯虎)、徐祯卿(字昌谷),文祝唐徐四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相交甚厚。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有一天他们在唐伯虎家里聚会,直到天黑,各自才打着灯笼回去。唐伯虎提灯相送。

这时,文征明说:“我来说个谜让大家猜猜:竹将军筑城自卫,纸将军四面包围,铁将军穿城而过,木将军把住后背。”

祝枝山有趣地说:“我也有个谜:淡竹枳壳制防风,一枝红花藏当中,熟地或许用半夏,生地车前仗此公。”

唐伯虎因刚刚娶了秋香,忽然记起前时混在奴仆群中学到的民歌,便接着吟道:“口抹脂胭一点红,随你万里任西东,竹丝皮纸纵然密,也怕旁人一口风。”

徐士祯则因最近情场失意,不免带有点伤心味道地吟道:“墙里开花墙外红,心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

。”

四人吟罢便互相举起灯笼相视而笑,揖别。

花灯是灯笼的一种,起源于汉代。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彻夜举行,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独特的习俗。

花灯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

甲骨文中的“东”字可能就是对原始灯笼形象的描绘。

《南史》记载有“壁上挂葛灯笼”句。葛,用麻织成的白色粗布。用它制成的灯笼,可能就是纱灯的原始雏形。其用途是用于标明官衔、字号、身份的门灯(风灯)。灯笼种类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灯笼造型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姜子牙与灯笼小故事。传说姜子牙封完神后,自已却没有什么司职,只有某位神仙出游时给打替班。大年三十众神都归位,姜子牙却没有地方可去,百姓见他可怜,就在高杆头点一盏灯,让他在灯下蹲上一夜。久而久之就形成点灯笼的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灯笼的神话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 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 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 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 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 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 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宫灯的由来。清代雍正年间河北省有一个老汉,此人心灵手巧,酷爱民间工艺,有一套做灯笼的手艺,每到年节,他都要做几对鲜艳夺目的灯笼挂在自家的门前,为新春佳节增添了祥和、喜庆的气氛,每年都吸引众街坊邻居围观欣赏。

有一年老汉做了几对灯笼到藁城集上来卖,恰巧被游集散心的县太爷看见了,便把所有灯笼都买下,挂在府邸整日观赏。灯笼做工别致,富丽堂皇,县太爷视为珍品,爱不释手。这年又到向皇上进贡日期,县太爷正苦思冥想送什么物品来取悦皇上,有人指点他送几对灯笼试试。

县太爷虽有点舍不得,但为讨好皇上只得忍痛割爱。果然,皇上一眼看中,龙颜大悦,重赏藁城知县,并把灯笼定为贡品。后来皇宫内外到处挂上了这大红的屯头灯笼。河北灯笼被定为贡品取名贡灯,成为皇宫专用品,后来人们把“贡”字换作“宫”字,就成了“宫灯“。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灯笼的作用主要还是照明。除了照明以外,灯笼还有其他意义。

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徵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由于字音和「添丁」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祈求生子。

以前的中医馆或药房的门口,不分时节,一直挂着两个红灯笼。这两个灯笼更是意义不同。听说是学成出师时师父赠予徒弟的。不知道现在的中医师父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徒弟出师的时候,送徒弟一把伞和一盏灯笼,告诉徒弟,不要惧怕黑夜和坏天气,治病救人不能等。晚上,门口亮着的灯笼格外显眼,灯笼便又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有了这两盏灯笼,再黑的晚上,病患的家属也能方便的找到医生。出门的医生也可以顺手取下一把灯笼,方便夜路照明。

中国传统文化之红灯笼

红灯笼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兴盛起来的,经多年发展,慢慢便成了现在的节日喜庆用灯。

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富贵,圆满,看着吉祥喜庆,喜气洋洋,大人小孩都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