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西”治堵:破題“幸福的煩惱”

“雙西”治堵:破題“幸福的煩惱”

杭州日報訊 西湖和西溪是杭州兩塊金字招牌,但景區附近交通有時堵起來,很多市民和遊客也都是“堵到沒脾氣”。今年6月24日,“雙西一體化”正式啟動,這個“幸福的煩惱”也成為“一體化”進程中亟需破題的“首選”。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推進大會上就提出:“要讓市民和遊客真切感受到交通擁堵舒緩帶來的獲得感。”如何破題?杭州已出招:還路於民、還時於民、還景於民。

秉持“開門搞改革”的理念,市委改革辦主辦的“民意直通車”聯合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圍繞西湖西溪一體化保護提升,向社會徵集意見建議,收到廣大市民網友的關注和反饋;同時,還組織了有關部門和專家座談會,為景區交通的緩解和“一體化”的推進把脈問診。

緩解停車難:

提高停車位“翻桌率”是關鍵

城市治堵,停車是關鍵一環。“自動識別、自由進出、先離後付”,昨日,西湖、西溪景區11個停車場出入口道閘杆正式“下崗”。這也是“雙西”一體化保護提升行動中,西湖、西溪景區惠民政策的又一次“上新”。

從“有杆”到“無杆”,這是景區停車場圍繞消費者的一次重大變革。據測算,景區每年進出停車場的機動車約為400萬輛次,如果全部實現“無杆”進出,按照每輛汽車節約20秒鐘,總共可節約時間2.2萬小時。

進出更快了,那麼還要繼續擴建停車場嗎?座談會上,很多專家都提出了意見。

“停車指數從0.8升到1.8,就意味著杭州可以少建30萬個停車位。一定要讓這個理念在西溪和西湖貫徹落地。”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傅衛權提到了停車位的“翻桌率”。他說,在時間上,要研究每個時間段的延誤指數;在空間上,要對接所有停車場數據,做到抬頭見泊位,加快車的流轉速度。

杭州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許敏也提到了盤活停車場資源的問題。他說,可以利用景區周邊的學校、酒店等公共場所的停車場,來緩解停車難問題。“疫情當下,景區預約旅遊制度初現成效,停車場如果採用提前預約制,可有效使用公共資源,營造更加和諧、美麗的城市交通環境。”

此外,許敏還將停車難的問題聚焦在了旅遊大巴上。“企業普遍反映,杭州市主城區及景區周邊旅遊大巴停車位太少,與市場需求和人性化管理存在巨大差距,而很多團隊遊客都要求司機就近停靠上下車,因此,違章停車和旅客投訴時常發生。這一現象威脅到企業誠信建設和對外交流,嚴重影響旅遊行業聲譽,有損杭州旅遊城市形象。”許敏建議,可以在閒置的建設地開設大巴停車場,或在市區有條件的路段設立部分旅遊大巴臨時停靠點,同時,運用城市大腦提高旅遊旺季、節假日西湖景區交通管控能力,在交通不擁堵的情況下,旅遊大巴可限時限量進入景區。

“雙西”治堵:破題“幸福的煩惱”

大數據賦能:

用智慧思維服務景區

事實上,在交通治堵方面,景區已經做了很多工作。

例如,針對雷峰塔區塊、九溪區塊、龍井村區塊、斷橋景點及周邊的交通堵點,精準實施外圍停車誘導、優化信號燈、優化車道分佈及出租車上下客泊位、優化公交路線站點、加大違法行為執法等多種交通管理措施,確保遊客在核心景區“進去通、出來暢”。

而這其中,離不開新技術和大數據的賦能。

“智慧旅遊不僅是硬件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用智慧思維去服務,這是智慧旅遊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浙江工業大學之江旅遊學院院長、教授梁雪松從旅遊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議,比如給遊客發個短信、在歡迎辭下面推送小程序,遊客下載App,就能達到舒心出行的目的。

另外,新的場景和體驗也很重要。

梁雪松就提道:“‘雙西’之間的通行車能否改成觀光車,而非傳統公交車。這輛車可以成為一個打卡點,讓遊客為了坐這個車而來杭州。”

事實上,“雙西”之間約10公里的綠道,市民遊客以後確實可以採取新的出行方式——坐觀光車、步行、騎自行車;在綠道上選出“十景”,這十個節點就能連成一條線,甚至每個節點都能單獨形成一個面,這就讓“雙西”之間能引申出無數個景點和無數個遊玩的區域,成為一條很寬的旅遊帶,再以後,就能變成“一家人”,變成一個“雙西”大景區。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主任、教授應天煜則認為,可以從需求端研究和分析:“杭州在城市大腦、大數據、智能化這塊做了這麼多工作,更應懂得從需求端出發,看一看居民和遊客,他們愛去哪裡、去幹什麼、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去。不同的群體會有不同的交通出行的行為差異。”

統籌規劃:

跳出“雙西”談“雙西”

“如今的景區在交通治堵方面可以說是‘螺螄殼裡做道場’。”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雪鋒提出,如果要突出景區的主要功能,那麼過境交通的功能需要進一步弱化。杭州城市的擁堵或者景區的擁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城市發展使周邊城區和主城區深度融合,人們的居住和就業深度融合,才會使交通負荷大幅增加。這就要從宏觀的城市格局上去把握,才能根本緩解。

隨著城市化進一步的發展,杭州城市人口在“十四五”期間或許會達到1200萬以上。盤子在做大,“雙西”承擔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跳出“雙西”來看“雙西”。景區的治理一定需要得到周邊城區的支持和配合,這就需要有剛性約束和總體規劃。

“規劃非常重要。”市綜合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綜合運輸研究部主任吳海衛舉了南京中山陵景區的例子,他說,南京的中山陵景區每年有1000萬人次的遊客量,但是整個景區周邊環狀佈局了七八個地鐵站;而西湖每年遊客量直逼3000萬,周邊卻只有一條線、兩三個地鐵站,且嚴重依賴龍翔橋一個站。“城市要國際化,景區的軌道交通就要有彌補和提升,需要地鐵站均衡化、多站臺、複線化。” 吳海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