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西”治堵:破题“幸福的烦恼”

“双西”治堵:破题“幸福的烦恼”

杭州日报讯 西湖和西溪是杭州两块金字招牌,但景区附近交通有时堵起来,很多市民和游客也都是“堵到没脾气”。今年6月24日,“双西一体化”正式启动,这个“幸福的烦恼”也成为“一体化”进程中亟需破题的“首选”。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在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推进大会上就提出:“要让市民和游客真切感受到交通拥堵舒缓带来的获得感。”如何破题?杭州已出招:还路于民、还时于民、还景于民。

秉持“开门搞改革”的理念,市委改革办主办的“民意直通车”联合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围绕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向社会征集意见建议,收到广大市民网友的关注和反馈;同时,还组织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座谈会,为景区交通的缓解和“一体化”的推进把脉问诊。

缓解停车难:

提高停车位“翻桌率”是关键

城市治堵,停车是关键一环。“自动识别、自由进出、先离后付”,昨日,西湖、西溪景区11个停车场出入口道闸杆正式“下岗”。这也是“双西”一体化保护提升行动中,西湖、西溪景区惠民政策的又一次“上新”。

从“有杆”到“无杆”,这是景区停车场围绕消费者的一次重大变革。据测算,景区每年进出停车场的机动车约为400万辆次,如果全部实现“无杆”进出,按照每辆汽车节约20秒钟,总共可节约时间2.2万小时。

进出更快了,那么还要继续扩建停车场吗?座谈会上,很多专家都提出了意见。

“停车指数从0.8升到1.8,就意味着杭州可以少建30万个停车位。一定要让这个理念在西溪和西湖贯彻落地。”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成员傅卫权提到了停车位的“翻桌率”。他说,在时间上,要研究每个时间段的延误指数;在空间上,要对接所有停车场数据,做到抬头见泊位,加快车的流转速度。

杭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许敏也提到了盘活停车场资源的问题。他说,可以利用景区周边的学校、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停车场,来缓解停车难问题。“疫情当下,景区预约旅游制度初现成效,停车场如果采用提前预约制,可有效使用公共资源,营造更加和谐、美丽的城市交通环境。”

此外,许敏还将停车难的问题聚焦在了旅游大巴上。“企业普遍反映,杭州市主城区及景区周边旅游大巴停车位太少,与市场需求和人性化管理存在巨大差距,而很多团队游客都要求司机就近停靠上下车,因此,违章停车和旅客投诉时常发生。这一现象威胁到企业诚信建设和对外交流,严重影响旅游行业声誉,有损杭州旅游城市形象。”许敏建议,可以在闲置的建设地开设大巴停车场,或在市区有条件的路段设立部分旅游大巴临时停靠点,同时,运用城市大脑提高旅游旺季、节假日西湖景区交通管控能力,在交通不拥堵的情况下,旅游大巴可限时限量进入景区。

“双西”治堵:破题“幸福的烦恼”

大数据赋能:

用智慧思维服务景区

事实上,在交通治堵方面,景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例如,针对雷峰塔区块、九溪区块、龙井村区块、断桥景点及周边的交通堵点,精准实施外围停车诱导、优化信号灯、优化车道分布及出租车上下客泊位、优化公交路线站点、加大违法行为执法等多种交通管理措施,确保游客在核心景区“进去通、出来畅”。

而这其中,离不开新技术和大数据的赋能。

“智慧旅游不仅是硬件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用智慧思维去服务,这是智慧旅游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梁雪松从旅游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议,比如给游客发个短信、在欢迎辞下面推送小程序,游客下载App,就能达到舒心出行的目的。

另外,新的场景和体验也很重要。

梁雪松就提道:“‘双西’之间的通行车能否改成观光车,而非传统公交车。这辆车可以成为一个打卡点,让游客为了坐这个车而来杭州。”

事实上,“双西”之间约10公里的绿道,市民游客以后确实可以采取新的出行方式——坐观光车、步行、骑自行车;在绿道上选出“十景”,这十个节点就能连成一条线,甚至每个节点都能单独形成一个面,这就让“双西”之间能引申出无数个景点和无数个游玩的区域,成为一条很宽的旅游带,再以后,就能变成“一家人”,变成一个“双西”大景区。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应天煜则认为,可以从需求端研究和分析:“杭州在城市大脑、大数据、智能化这块做了这么多工作,更应懂得从需求端出发,看一看居民和游客,他们爱去哪里、去干什么、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去。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交通出行的行为差异。”

统筹规划:

跳出“双西”谈“双西”

“如今的景区在交通治堵方面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雪锋提出,如果要突出景区的主要功能,那么过境交通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弱化。杭州城市的拥堵或者景区的拥堵,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城市发展使周边城区和主城区深度融合,人们的居住和就业深度融合,才会使交通负荷大幅增加。这就要从宏观的城市格局上去把握,才能根本缓解。

随着城市化进一步的发展,杭州城市人口在“十四五”期间或许会达到1200万以上。盘子在做大,“双西”承担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跳出“双西”来看“双西”。景区的治理一定需要得到周边城区的支持和配合,这就需要有刚性约束和总体规划。

“规划非常重要。”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综合运输研究部主任吴海卫举了南京中山陵景区的例子,他说,南京的中山陵景区每年有1000万人次的游客量,但是整个景区周边环状布局了七八个地铁站;而西湖每年游客量直逼3000万,周边却只有一条线、两三个地铁站,且严重依赖龙翔桥一个站。“城市要国际化,景区的轨道交通就要有弥补和提升,需要地铁站均衡化、多站台、复线化。” 吴海卫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