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你錯過炒房,5年前你錯過炒幣,現在你還要錯過炒鞋嗎?
這陣子,網上瘋傳著這麼一句口號,可見鞋市是多麼瘋狂。
都說炒股的看不起炒幣的,炒幣的也同樣看不起炒鞋的。
但是當炒幣的收益遠高於炒股時,炒股的肯定會投來羨慕的眼光。
而現在,炒幣的也何嘗不心動?
炒鞋能有多賺錢?
李寧和 NBA 巨星韋德簽約,發售了一款球鞋,售價 1000 元,兜兜轉轉,幾個月後,在二手轉賣市場拍出了 40000 元的高價。
不到一年,漲了40倍!
就是下面這一雙。
8月19日,一張“吳亦凡上腳 AJ1蜘蛛俠”的照片點燃了整個鞋圈。
短短 1 個小時內,AJ1蜘蛛俠的價格從1299漲到了6999,瘋長了5倍。
此刻,幣圈投資者齊刷刷向鞋圈投來羨慕的眼神。
在過去的幾個月時間裡,也只有比特幣和一些交易所的平臺幣漲勢喜人,而對於那些手握一大卡車山寨幣的人來說,可以說是步步踏空。
當幣圈這批人還在為死氣沉沉的行情、為山寨幣解套而揪心時,炒鞋這生意達到了巔峰。
一場幣圈向鞋圈的遷徙正在發生。
“真是忙活了小一年,沒掙錢還虧錢。”一位幣圈投資者告苦不迭,他稱,今年最大的敗筆就是從來沒拿過比特幣,“山寨幣沒有暴漲,這是比特幣的牛市。”
在鞋圈,一天翻倍根本不足為外人道。
“只要是聯名款,中籤後沒有不賺的。”一位鞋圈投資者輕飄飄地說到。
在炒鞋圈,“衝”是一句文化標識,其意思同於幣圈的“梭哈”。
還有一些專業的名詞:
10 年前炒股、5年前炒幣、今年炒鞋,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麼,球鞋究竟為什麼能被炒得那麼貴呢?
01
供不應求
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用 4 個字來回答:供不應求,而且是供給端和需求端雙方發力的結果。
比特幣的總量為2100萬枚,球鞋同樣可以限制生產量,俗稱“限量版”。
如果問鞋價飆升的“罪魁禍首”是誰,總是搞飢餓營銷的品牌方絕對當仁不讓。
鞋子的發售價跟發售數量是成反比,限量個位數的定價基本上都是幾十萬;限量兩位數的定價基本上都是幾萬……最後價格往往還會漲幾倍。
就像總量2100萬的比特幣和總量數百億的山寨幣對比,哪個值錢,不言而喻。
02
SNEAKER文化
話說回來,也不是每個品牌都搞飢餓營銷都能讓消費者瘋搶的,那為什麼偏偏球鞋就可以呢?
這就要從球鞋受捧的起源——SNEAKER文化說起了。
國內的 SNEAKER 文化是伴隨著籃球運動的興起和 NBA 的火爆而發展起來的。
SNEAKER 可以簡單理解為球鞋收藏愛好者,他們喜歡球鞋主要是因為熱愛籃球、喜歡NBA球星。
一開始,由於價格昂貴,即使是限量版球鞋,大家也基本都可以買到,而且買到之後基本都是用於收藏。
這些人就是球鞋市場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03
潮文化興起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通過穿著來展現自己有態度,有獨立精神,熱愛那些融入了籃球、嘻哈、DJ、街舞、滑板等元素的潮牌。
而球鞋可以說是他們潮流派頭的punchline(點睛之筆)。
這些追求潮牌的年輕人,成為了球鞋市場的中堅力量。
04
明星效應
除了籃球巨星,球鞋的火爆離不開眾多一線明星的“推波助瀾”。
除了開篇時說的吳亦凡,還有很多球鞋的忠實粉:
球鞋控羅志祥有超過 5000 雙球鞋,據說幾乎所有鞋迷渴求的 AJ、Yeezy 他都有。
“出道為買鞋”的白敬亭一直“愛鞋如命”,平時抱著球鞋睡覺,社交平臺的狀態基本上都是 AJ,家裡的牆都是用 AJ 堆出來的,甚至一度因為球鞋上微博熱搜。
還有林俊杰、周杰倫、陳奕迅、易烊千璽、吳亦凡等大量明星都在公開場合“秀”過球鞋。
05
暴利刺激入行
如果說以上這些只是因為喜愛或者跟風的消費行為的話,那麼真正讓球鞋變成“炒貨”的,就是那些想用球鞋賺錢的人了。
從上文也可以看出,熱門球鞋的價格翻幾倍都不是問題,奇高的利潤被越來越多投機倒把者盯上。
於是幣圈的人開始放棄炒幣,加入炒鞋大軍。
炒鞋正式成為一種投資方式。
球鞋應該怎麼炒?炒鞋只會曇花一現,還是個暴富的機會?
留點時間給大家思考,我們明天繼續。
(明天給大家一些實操炒鞋的方法,我一個炒幣的教大家炒鞋也是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