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的俠義之心

曾鞏,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家是江西南豐縣的名門望族,多位祖先是官宦出身。遠祖在唐朝時當過南豐縣令,高祖父是唐朝的檢校右散騎常侍(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秘書),曾祖父官至水部員外郎 (相當於現在的水利部司長),祖父做過戶部郎中 (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司長),父親為太常博士(相當於現在的文化部司長)。可以說他是一個典型的"官n代"。

歐陽修說:"我的學生有幾千個,但我能以曾鞏為學生最為高興。"曾鞏自此名聞天下。但因其擅長策論,輕於應舉時文,故屢試不第。

曾鞏的俠義之心

他在京師遊歷了12年。一次,他住在市場旁邊,聽到隔壁房舍裡有哭聲,其聲很悲切。次日早晨,他走過去問,隔壁房舍裡的一位書生模樣的中年漢子表情非常悲慟,想說什麼卻欲言又止,而且面有愧色。

曾鞏的俠義之心

曾鞏說:"你只管說出來,或許遇上仁德之人動了同情心,幫你免於危難。不然的話,就是眼睛哭出血也無益。"

中年書生扭頭左右看了看,抽噎了好久才說:"我不久前在某處為官,因為某事挪用了公款,上司催款甚急。我看家裡實在沒有什麼可以拿去償還的東西,就同妻子商量,把女兒賣給了商人,得錢40萬。現在將要和親骨肉訣別,所以悲從中來。"

曾鞏的俠義之心

曾鞏說:"商人到處遷徙,沒個固定住所,而且大多不講道義,你的女兒一旦年老色衰,感情廢弛,或許會被拋棄到溝壑裡去。我是個讀書人,你把女兒許給我不是更好嗎?"

中年書生立即跪下,"沒想到你如此體恤小人。我把女兒給你,就是不給一文錢,也比賣給商人強幾倍。不過我已寫了字據收了身價,不能退錢了。"

曾鞏說:"你只管把錢給他,要回字據。他不同意,你就告官。"

中年書生答應了。

曾鞏當即叫來地保做中人,給了他40萬錢,相約說:"3天后帶你的女兒來。我先上船去了,在碼頭上等你。"

中年書生按曾鞏的指教去辦,商人果然不敢相爭。他攜帶女兒按期來到碼頭,尋找曾鞏的船,但沒有找到。詢問臨近船上的人,他們告訴他,曾鞏的船早已在3天前就走了。

中年書生的女兒後來嫁給一個優秀的讀書人為妻。

曾鞏的墓碑上獨沒有寫上這件軼事。

曾鞏救人危難,仗義疏財、施恩不圖報的任俠義舉,力行了仁者愛人的信念,永遠留在了史冊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