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4月21日14:30,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即将于2020年5月1日期施行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主要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请问目前这方面的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对此, 市科委主任张全表示,“我想,只要我们厚植技术研究,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上海一定会厚积薄发,从而通过基础创新带动整个创新体系的提升。”

提升科创中心策源功能!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自2019年开始,上海开展了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结合科研经费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在基础研究领域,选择了14家科研管理规范、科研成效显著、科研信用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的20个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经费,受到了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欢迎。

另外,还优化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机制,支持相关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目前,全市已经启动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等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发展方向的研究机构建设。

张全表示,此次《条例》特别规定,上海相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养、项目资助以及运行机制创新等方面,对国家实验室的培育、建设和运营予以支持。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推动光子与微纳电子、生物医药和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

据介绍,近几年上海在财政科技投入一直呈增长趋势。2016-2018年,本市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41.71亿元、389.89亿元、426.37亿元,年均增幅11.7%。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的投入。”张全表示,为此,《条例》进一步明确,市、区人民政府要逐年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重点支持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多种科技创新活动。

张全还表示,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在基础研究投入强度、顶尖研发机构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