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孩子管理好自己

時常聽到一些孩子告訴我:我上課也想認真聽講,可是就忍不住走神了;我也想遵守課堂紀律,可是就忍不住要說話、做大動作或者小動作;我也想回家就開始學習,可是就是忍不住到了電腦旁、電視前、手機中……。

聽著這些孩子沉重的話語,看著他們無奈的表情,我能感受帶著深深悲哀的糾結、難過和掙扎,他們似乎被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東西給控制住了,讓他們無力掙脫,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這裡我暫且給這個讓這些孩子苦惱不已的東西起個名字叫“控制”。

是什麼造就瞭如此強大的“控制”,常常瞬間就打敗很多孩子的意志力、決心和信心呢?

透過孩子們行為的表象,“控制”背後的操手是那些在學習生活中被壓抑的情緒,以及沒有得以表達出來的感受,還有沒有被消化的一些事件留下的不舒服感覺。

當被“控制”操縱時,如果孩子的第一反應是自責、對自己的憤怒,它們就可能讓孩子轉成對自己的失望和更加的放縱。當孩子對自己的進行內在攻擊,就會更加消弱他們對抗“控制”的力量,而漸漸被“控制”牢牢抓住, “控制”就會更加猖獗地時常佔了孩子們的意志力上風。

如何能讓孩子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呢?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讓孩子和自己講和,做父母的一定不能表現出對孩子的失望和否定,只有鼓勵孩子試著緊咬牙關堅守防線不要對自己失望,不要對自己無情責備,接受自己目前不是很理想的狀態,給自己一份相信和信心,才可能幫助孩子建立走出逆境和“控制”抗衡的信念。

讓很多孩子充滿內疚和自責的問題,其實都不一定都是他們的錯,而是在不自覺中,把並不是自己的原因形成的問題卻歸因於是“我不夠好”,這個念頭像一個籠子罩住了孩子,才讓他們有了種種欲罷不能的困惑。就像有一部電影《心靈捕手》中的那個叛逆天才少年,他身上堅硬的外殼,在心理諮詢師一句一句“不是你的錯”召喚下融化和瓦解,開始接納自己,因而擺脫“控制”完成了人生的逆轉。

接下來需要引導孩子走近自己,學會和自己做知心朋友,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知道此刻自己是開心的、快樂的、憤怒的、難受的、害怕的。讓孩子明白喜怒哀懼各種情緒是一個人內心面對事物的正常反應,沒有好壞對錯,只有怎樣適當的對待和處理。要讓孩子學會喜歡和接納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喜歡的人,很難讓自己以外的人喜歡,一個都不會和自己做朋友的人,也沒有能力去和自己以外的做朋友。

最後就是孩子可以整理自己的內心積累的負性情緒和感受,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因為那個叫“控制”的東西其實就是在替孩子表達情緒,只是它用的是一種負性的方式。不良的情緒通過“控制”來做為宣洩口,但它又製造了更多新的內心衝突和負性情緒,如此惡性循環,“控制”就成了一些孩子無法擺脫的惡魔。

什麼是適當的方式呢?

它可以是找到合適的人去傾訴和交流,比如願意傾聽孩子的好友、父母、老師,或者你生活中其他的人,假如孩子覺得真的找不到人能靜下心來聽他說話,也可以幫助孩子找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因為他們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傾聽者,孩子可以用表達感受的語言來輸出他的情緒,比如此刻他是難受的、生氣的、無奈的、傷心的、失落的、著急的,還可以探索這些情緒是怎麼來的,是怎樣影響著自己的。在這個釋放的過程中,孩子會得到一份接受、理解和分擔,他的內心中那些沉重的東西也有機會可以減輕、去掉一些,孩子就會騰出一部分力量去和那個叫“控制“的魔鬼去對抗,甚至有可能戰勝它、打敗它。

記得一位初三的同學在一段時間裡曾經找過我幾次,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苦惱、不安、希望和夢想。面對她滔滔不絕的傾訴,我幾乎沒有機會說話,就靜靜地坐在那裡聽她。一次她盡興地說完之後告訴我,從來沒有過一個長輩像我這樣耐心聽她說過話。她感嘆到:“這個感覺真好”。結果是她在中考超常發揮,獲得出乎意料的優異成績。我不知道她的成績和我們的幾次談話是否有關係,因為我們幾乎沒有談到過怎樣學習,怎樣提高成績。

還有一位學生和我進行過一次交談。一次我下課後發現她在教室門口等我,她眼睛裡充滿著渴望,急切地對我說:“我要把上次我沒有說完的夢想說完”。那一刻我的心被觸動了,深深體會到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對對面這個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她是那麼急切期待能有人聽到她內心的聲音。我想當她把想說的心事都能盡情說出來的那一刻,內心應該是獲得了輕鬆和滿足感。

當孩子能一點點可以給自己的內心鬆綁的時候,對付“控制”的力量才會噴薄而出,在不經意之間發現自己已經可以跨越“控制”,做到心想事成了。

最理想的狀態是父母成為孩子的心理支持者,可以讓孩子獲得上述的需要,順利健康地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