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加,無盡無休——《穆斯林的葬禮》

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演出,不捨晝夜,無盡無休……

——《穆斯林的葬禮》

悲喜交加,無盡無休——《穆斯林的葬禮》

01

第一次接觸(應該算是聽說)這本書是2017年十月份某週六,一次讀書分享,一位男生分享了《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字字誠懇,句句戳心。當時沉醉於男生聲音的磁性,以及故事內容的悽美。聽完分享後立即下定決心一定要買來這本書讀一讀,然而一拖再拖……

今年六月份,又有夥伴週六分享了此書,並細心地整理了許多筆記。又勾起了我想要看這本書的慾望,立馬下單購買。買回來時又臨近期末考試,便一直放著連塑料封面都未拆。

因為我在等,等一個人的時候,等一個合適的時機,翻開這本書,靜靜地讀,慢慢地品。

前不久和王先森的一位好哥們兒(劉哥)一起吃飯時,無意間聊到書,他提及到很多書,並且強烈推薦我讀《穆斯林的葬禮》。

我想,是時候翻開此書品讀了。

02

此書以“純潔的夢想”、“悽美的愛情”、“痛苦的命運”、“不朽的傳奇”來歸納定義,我想再適合不過了。

作者並不是單純地只寫某一方面,而是將命運、愛情、夢想……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這本書,我以不到兩天的時間迅速讀完,說是快,卻又是字字刻在心頭,讀後竟是不忍放下此書。

那種縈繞在心頭,壓抑在心底,遲遲未散去的痛苦,讓我想要找一個人分享亦或是探討我的感受。

讀一本書瞭解一位作者,知一段歷史,品不同文化。而《穆斯林的葬禮》恰恰將這三方面統統給了我。

冰心將之成為“一本奇書”,看了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穆斯林家族。書裡面的每一個細節,於我而言,都是很陌生。

回族?!關於回族,我知道的少之又少,只依稀記得他們不吃豬肉。讀了這本書,哦,原來回族竟有如此多的風俗習慣不同於我們的漢文化。

他們的穆斯林文化是那麼獨特而又奇妙,有的我難以理解,卻又不得尊重。畢竟“一方水土一方人”,“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回族這朵花在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裡綻放地聖潔且動情。

悲喜交加,無盡無休——《穆斯林的葬禮》

一本書,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盛衰,譜出一曲人生的詠歎。作者僅僅是寫玉的長河麼?不,這是這個穆斯林家族幾代人的人生的長河,是他們無法擺脫的命運的長河,更是幾段悲劇的長河啊。

讀到《玉殤》一代匠人——梁亦清之死,三年嘔心瀝血雕刻寶船,他對他的徒弟韓子奇說:“要記住,一個藝人,要把活兒當作自個兒的命,自個兒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兒上,這活兒做出來的才是活的。

他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寶船和鄭和融為一體了,不計較錢財,即使被人坑了一大筆。只因鄭和也是一位“回回”,他說:“人,不能忘了祖先啊,衝他們,我也得豁上這條老命,做出寶船……中國的穆斯林對得起祖宗!” 令我震驚。

是啊,那寶船是他那生命與心血化成的目標。然而,在臨近竣工那一刻,“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結束了”。他永遠的倒下了,他的鮮血染紅了他那用心、用命雕刻地雪白的寶船,“滾熱的鮮血把琢玉人和碎玉連成一體”!

死時“一雙血紅的眼睛定定地圓睜著,大張著嘴,彷彿在呼喊:真主啊,再給我時間!”

真主啊,再給他時間,這位匠人一定能完成這件大作。可遺憾的是,這事業終於也沒能完成,他就“出師未捷身先死”。

命運總是殘酷無情的,他想要流芳於世的寶船,和他,同歸於盡了。

我想,他永遠不會再與玉分開了,人在玉在,人亡玉損。

這個穆斯林家族第一代琢玉人永遠的離開了,只留下了寡母孤女在人間。

悲喜交加,無盡無休——《穆斯林的葬禮》

03

讀到《玉王》二代嗜玉傳承人——韓子奇,隨先前與這個家族無親無故,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天下回回本一家。此後,他與這個家一脈相連,不可分割。

一個無父無母,跨過千山萬水的流浪兒,見到玉的那一刻痴迷了,他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表達他的讚歎,“鬼斧神工”“巧奪天工”這樣的詞兒都顯得黯然失色。

他留下來了,他和這家人因玉結緣,因玉成為了一家人。

韓子奇年輕時的青雲得志,鬥角鉤心,師傅的奇珍齋,不但沒有關門大吉,反而讓死灰得以復燃。經他手,奇珍齋日益壯大,沒有玉器行能與之匹敵,且冠名北京。

“韓子奇的奇珍齋,是消逝了的歷史的濃縮,是世上珍奇和人間智慧的結晶,是一個引人豔羨、誘人探究的謎……”

與師傅的女兒梁君璧結為夫妻,不知算不算是郎情妾意,卻也是情投意合。婚後育有一子,取名“天星”——天助“博雅”宅,星落奇珍齋。

妹妹梁冰玉就讀於燕京大學,學業有成,英語了得。

然而命運總是殘酷的,戰爭的無情改變了這個家族的命運。這個本相愛和諧的家庭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民國二十二年,日軍侵佔熱河,越過長城,進佔通州,直逼平津。韓子奇所痴情的玉,這些雖是雕蟲小技、清賞古玩,可他怎捨得割捨。

在亨特的建議與妹妹玉兒的旁敲側擊下,他最終選擇帶上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去往英國開闢“又一村”。留下妻子和才幾週歲兒子守家護店。

說好的一個人帶著貴重的玉避難,妹妹玉兒卻悄悄跟著哥哥上了船,去往英國。

戰火的持續,讓原本商定過個一年半載就歸家的二人,十年後才回到家鄉。去時,兩個人,哥哥(姐夫)和妹妹;回來時,三個人,夫妻二人加上兩歲的小女兒。

只因一封信,一封來自家鄉的信,聲稱家園已毀,妻子兒子不知是死是活。恰逢英國遭受德國侵襲,戰火的摧殘以及失去親人的痛楚讓遠在英國的兄妹二人,備受煎熬,失去了希望。

可是得活下去,他們要活下去。於是,在絕望中,兩個人的生命結合在一起,他們相愛了,並育有一女取名新月。

“女人的不幸,莫過於發現丈夫另有新歡;男人的恥辱,莫過於像妻子招供外遇。” 而這個家族的“新歡”,“外遇”,卻又出自同一個家庭,同根相生的姊妹!

呵,命運!我在想命運為何竟是如此殘酷?

可命運歷來都是殘酷不饒人!

04

讀到《月落》新月之死,我實在無法抑制,不受控制,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韓新月——韓子奇和梁冰玉之女,生來不到三歲離開母親,由大姨撫養,認大姨為母。

可是大姨(韓太太),這個她叫了十多年的媽媽曾說“就讓她留下吧,我還能容不下個孩子?” 是啊,她容下了新月卻一生對她冷漠,無情無感。

還好,她有哥哥疼,爸爸寵,姑媽愛……可是這些人的愛,哪能抵得上媽媽的愛呢?永遠也彌補不了缺失的媽媽的愛。

讀大學的資格還是爸爸求媽媽,求了很久,最後以賣掉玉給兒子操辦一場盛大的婚禮為妥協供女兒上大學。

新月考上了燕京大學,讀了心愛的英語專業,夢想著未來成為一個翻譯家……去到大學,見到可愛的同學,可敬的老師,剛剛準備展翅去追尋翻譯夢想的新月,大學一年級還未結束便查出心臟病。

哥哥天星本能地認為,給妹妹帶來心臟病的,一定是——苦!新月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苦,她的苦甚至不能對任何人訴說。

一年,兩年……在醫生和家人的哄騙中,一心盼望著回到學校的新月,卻不知自己永遠都無法回到學校,她的病日益嚴重,不能手術……

她的老師——楚雁南,這個剛畢業一年就帶大一新生,新月的班主任,新月的英語老師……是支撐新月活下去的唯一力量來源。

新月和他的老師,相愛了。老師的愛,那麼深,那麼沉,那麼濃,那麼熱切……每日她心愛的人兒去看她一眼,她就覺得整個人精神了許多,明天就可以出院。

而她的媽媽,穆斯林的信徒,謹遵回族的信仰——回回只能和回回在一起,不能跨族別。她不能容忍,她必須阻止,她拒絕楚雁南對新月的愛,殘忍地將這一對愛人分離。

母親的阻撓,不甘退讓,使得這個純真的少女的愛心像一塊無暇之玉一下跌得粉碎,跌到深淵,跌到谷底……再無活著的信心與勇氣。

母親的殘忍令她不得不懷疑自己的身世,當知道真相的那一刻,看到媽媽曾經留給自己的信,她是開心的。

“這個天地雖然狹窄,雖然虛無縹緲,卻讓新月還有活下去的願望!” 她還有一位愛她的媽媽,她夢想著她的愛情會得到媽媽的支持。

然而,她的心已經破碎,她的軀殼已經疲憊不堪,她沒能等到天亮,沒能等到太陽出來,沒能等到來年春天,沒能等到她盼望的那個人來……便丟下一切,走了,永遠的離開了!

悲喜交加,無盡無休——《穆斯林的葬禮》

新月之死,令我悲痛欲絕。作家劉白羽在序言裡寫到:“新月之死,是祝英臺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正是從這悲劇之美中得到淨化。

梁冰玉歸來時抱著的已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第三代子孫,我想她抱著的是一個新的梁家人,一個新的未來,一個新的希望吧!

作者最終還是給了一絲的希望之光。

05

其實初翻開這本書時,對人物關係感到混亂,對內容感到困惑…作者採用章節穿插寫法,上一章寫上代人,下一章寫下代人,循環往復,跟以往讀的作品不相同。

讀前幾章我還猜測,“姑媽”會不會有可能是大姐“璧兒”,是新月的親生母親,畢竟她對待新月是如此好;“韓太太”會不會是“玉兒”,因為什麼原因收養了姐姐的女兒,不是自己親生的,所以沒多少感情。

讀到後面我才發現,我全部都猜測錯了呀,“姑媽”是這個家無親無故的“僕人”,因戰爭來到了這個家庭;韓太太就是璧兒,玉兒一直待在國外,年老歸來時,愛人、姐姐、女兒已不在……

劇情完全不按照我想的發展,猜測不到的內容我想這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這個陌生新奇的少數民族文化同樣也深深地吸引著我。

好在,越讀越想讀,越讀越上癮。這一家族人的故事,他們的命運吸引著我,令我愛不釋手,如果可以不用睡覺,真想一口氣讀完,一直讀下去。

讀時感慨萬千,讀完意猶未盡。只嘆相遇太晚,遺憾遺憾。

作者在後記裡寫道:“我在寫作中淨化自己的心靈,並且希望我的讀者也得到這樣的享受。”感謝作者賜予我的這場享受,讓我淨化心靈。

我覺得人生在世應該做那樣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劇,悲劇,也是幸運的,因為他畢竟完成了對自己心靈的冶煉過程,他畢竟經歷了並非人人都能經歷的高潔、純淨的意境。人應該是這樣大寫的‘人’。

的確,一頁一頁讀下來,我進入了一個莊嚴而偉大的世界,偶遇了一個神秘而又古老的民族,知曉了一段陌生而聖潔的文化。

人常說,寫作最大的技巧就是沒有技巧。不成文的感想卻是讀後有感而發,釋出壓在心底的痛,此書的苦與美還需大家自己去讀,去品。

只願我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