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无论正史野史,都需要以文字作记录。文字对文明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每当说到中国的古文字,大家通常下意识想起“甲骨文”。但我们必须注意一点,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体系了,难道商朝人是一夜之间开启灵智会写字了吗?

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这显然不太科学。世界范围内存在多个文明,如苏美尔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中华文明只是其中之一。有些文明的文字早已彻底消失,有些文明仅留下文字遗迹,唯有中华文明从古延续至今,我们习惯称之为“中华上下五千年”。

但在部分西方学者眼中,中华文明应当只有3000年,原因是西方考古学与中国考古学对文明理解有差异。西方考古学认为,一个文明除了具备文字,还应该有城市、青铜器之类艺术结晶以及祭祀制度等,一配就配全套。

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中国的考古学则认为,文明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比如一个地区的人懂得使用文字记录生活信息,那地区的人们必然有了社会概念,文明的框架也就搭起来了。就好比前面提到的甲骨文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那时还有青铜器,所以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历史为3000年。

当然国内也有专家提出,中华文明的定义,不应采取西方模式。甲骨文、青铜器这些文明遗迹都不是一夜之间忽然出现的,它们必然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过程。而河南舞阳贾湖刻符出现后,中华古文字的历史研究又翻开了新一页。

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约10000年前开始,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结束)的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房址、墓葬、陶窑、灰坑及各类生产工具、动物遗骸等,此外还有许多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宗教用品,贾湖刻符就是刻在龟甲(还有骨器、石器、陶器)上的神秘符号。

贾湖刻符出现后,甲骨文的历史溯源就有了线索。这些符号的书写特点和汉字相似,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里后外”,并且有横、竖、撇、捺、点、勾等汉字结构都具备,更重要的是它与甲骨文很像,都是用利器在龟甲器物上刻符号。

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甚至造字的原理、造字的作用它也同甲骨文重合。甲骨文是占卜的产物,贾湖刻符也与占卜密切相关,通过碳14检测可以确认,贾湖刻符的年代距今约8000年,是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字符号。

它面世之后,不少史学家都肯定了甲骨文与贾湖刻符的联系,并且表示如果排除掉西方考古标准桎梏,中华文明绝对不止5000年,至少再增三千年。还有一点,从贾湖刻符再到甲骨文,古人对于龟灵的信仰始终沿袭了下来。

河南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史学家:中华文明再增三千年


由于贾湖刻符还围绕着许多未解谜团,它的具体含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贾湖刻符已经具备形、音、义基础条件,如果中华文明套用西方考古学模式的话,这些文字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笔者认为中华文明应有自己的源头论证方式,不应受制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