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近年来,迎江区积极探索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的劳动教育多元模式,大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核心素养,有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强化区域统筹,抓实顶层设计。将“加强劳动实践”写进教育改革事业发展规划,纳入素质教育改革工程,连续五年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写进年度工作要点,纳入年度办学成效“2+X”展示型评估,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对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进行明确要求,在党委班子包保调研、责任督学日常督查、教育教学专项视导中,均能就劳动教育落实情况作为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进行督查调研,真正做到整体规划有安排、年度目标有布置、年终考核有指标,常态督查有保证。此外迎江区还通过加强专业培训、聘请校外专业人士等方式,积极组建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50余人,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劳动教育授课需求。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强化课程开发,打造个性课程。在全市率先探索“走班自选式”校本课程,鼓励各校积极开发包括刺绣、烹饪、种植等劳动实践课程20余个,目前辖区各校均就劳动教育在学期计划中进行安排,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88%的学校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除各校立足劳动值日周日推动学生劳动常态化外,华中路三小连续六年开展职业体验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别设置缝补、系鞋带、整理书包,以及环卫工、面点师等不同职业体验课程;健康路小学每年评选班级、校级“劳动之星”,将学生课内外劳动情况进行积分管理;华中路一小、四照园小学、人民路小学等校立足“快乐星期二”、“快乐星期五”,在充分征求学生兴趣基础上,开辟烹饪、园艺、纺织等个性化劳动实践课程。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强化基地建设,拓宽平台载体。迎江区充分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综合实践教育载体。校外,区教体局依托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打造种植基地、印染、造纸、陶艺、拆装电脑等区域性劳动综合课程项目,让全区中小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劳动实践,提升综合素养;联合市前言后记书店开辟全市首个中小学校课外阅读综合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享受阅读同时,积极参与该基地的陶艺、手工等实践项目;校内,部分学校如绿地实验学校、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长风初中、长风中心学校等校,都利用学校现有场地开辟“开心农场”,并以班级承包自主经营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农作物的种植、养护、收获及出售,形成一定的劳动教育闭环管理模式。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强化家庭教育,强化习惯养成。迎江区各校基本上能够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校群等方式,引导家长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比如健康路小学在每年寒暑假开展的“七色花”好习惯养成活动中,专门安排了“‘每日一做’家务我当家”活动;绿地实验学校每年春节引导家庭鼓励孩子参与社区写春联等实践活动;在今年疫情期间,双莲寺小学、长风中心学校等校都为学生开出劳动清单,倡议学生居家时间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及时将劳动成果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展现,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强化社会联动,扩大共建力量。迎江区各校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多渠道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场所,比如在全市率先成立“小河长站”的双莲寺小学,在市区水利部门的科学指导下,每个月定期组织“小河长”到附近的新河景观带开展巡河护河活动;不少城区学校在文明创建中都能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并组织学生到辖区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健康路小学定期邀请面点师到校或组织学生到蛋糕店进行面点制作培训;长风初中、龙狮中心学校、新洲实验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附近的乡敬老院、福利院参加公益劳动等,有效推动面向社会的劳动实践常态开展。(方迪)

迎江区“五个强化”构建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