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人口向南方遷徙,其背後是一箇中原王朝的衰落

紛亂與融合向來是歷史發展前進的主基調。司馬炎憑藉祖輩基業一統天下,結束了紛亂的混戰時代。

然三十年後,其後輩晉懷帝司馬熾無力掌握龐大的中原土地,曾經一統的西晉王朝再次瓦解。周邊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政權崛起,進入中原。以戰亂流血為代價的民族融合再次重演,大批中原人士為免受戰亂之苦背井離鄉,上至世家大族下至普通百姓紛紛向江左遷移,此次人口南渡為史上首次。

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人口向南方遷徙,其背後是一箇中原王朝的衰落

五胡亂華時的戰亂景象

五胡亂華,晉室狼狽南渡

西晉一統中原建立新朝,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它史上唯一一個完全依靠世族門閥的朝代。就此而言,皇室只是眾多世族之中的領導者,僅此而已。西晉中央集權的弊病,晉武帝司馬炎心中十分清楚。為了清除世家大族的勢力,將權柄收回中央,晉武帝大肆分封宗族子弟為王。故而,當其重病,由於皇后賈南風一人專政,直接引發了眾多藩王的不滿,八王之亂由此開始,直至永嘉元年方才終結,但這場長達十六年的藩王混戰將西晉的國力也徹底消耗殆盡。晉懷帝結束了八王之亂,卻無力將一盤散沙的西晉再次扶植起來。氐族、羌族、羯族、匈奴等周遭少數民族政權相繼進入中原,西晉滅亡,中原地區徹底進入無止境的戰亂時期,大批漢人被迫南遷。

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人口向南方遷徙,其背後是一箇中原王朝的衰落

胡族當時的南下路線示意圖

西晉滅,東晉出。司馬睿恢復晉室,於建康建立東晉。東晉偏安於江東一隅,以長江為天然屏障,阻擋住了異族南下的鐵蹄。讓原本富庶安定的中原地區徹底被其他胡族分割佔據。當時的胡族文化落後於中原文化,保留著許多粗魯原始的野性習慣,如生食肉食之類。胡族以本族為尊,對中原百姓大加殘害。戰亂本就使得中原百姓死傷嚴重,再加上胡族的踐踏,更是存活艱難。凡是尚能行動者,不論老幼,皆跟隨世族南渡至江左生存。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南渡人口超出百萬。

《晉書·王導傳》記載:“洛陽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

由此可見,這場災難幾乎是全國性的,江東一帶幸得長江庇佑,應是那時唯一可稱之為安寧的淨土。縱使晉元帝於建康創立東晉,但維持東晉的政局卻並不容易。江左一帶原是吳人的領土,當地的南方世族與東晉南遷而來的北方世族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晉元帝不得不令王導聯合當地南方世族,以此來緩和兩方之間的矛盾。但這種矛盾並非一朝一夕之間可以消弭的,南方世族始終以北方世族為低賤,甚至不肯與之通婚。背井離鄉的北人時常隔著長江北望故土,其中抑鬱之情難以宣之於口。

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人口向南方遷徙,其背後是一箇中原王朝的衰落

晉元帝司馬睿的畫像

《晉書·王導傳》記載:“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飲宴。周凱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涕。”

不甘偏安江南,東晉北伐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傳承之中,歷朝歷代皆以中原為正統之地。東晉也不例外,東晉上下無不希望收復失地,重回故土。東晉名將恆溫曾多次上疏晉元帝請求北伐。

北伐胡族,還都洛陽,這區區八個字說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卻難如登天。東晉自身有著一個與西晉相同的弊病,那就是氏族力量過於強大,甚至一度可以與皇權並駕齊驅。當時東晉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語句流傳,王即當時勢力龐大的王氏宗族,馬即晉室皇族司馬氏。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東晉皇權已是岌岌可危。稍加安定之後,孫綽、恆溫力主北伐,但多以失敗告終。重回故土,這份對故土的留戀在經過幾代的流傳之後漸趨薄弱。人們開始留戀江南的安定,正是因此,在對江南的留戀與幾代北伐名將的拉扯之間,晉室之年的多次北伐終是功敗垂成。直到隋朝,紛亂的天下才被終結。

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人口向南方遷徙,其背後是一箇中原王朝的衰落

桓溫率軍與胡族作戰的場景

總結

永嘉南渡無疑是一次被迫的民族融合。雖然它的起因是殘酷的戰亂,但它卻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永嘉南渡使得南北之間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全面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江南地區人口規模、經濟水平的大幅增長,以及文化的變化與進步。它帶動了整個長江中下游的經濟發展,為經濟重心的轉移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晉書》卷六《元帝紀》《晉書·王導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系金張許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