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

由于听障儿童听力的损失,造成言语发展缓慢,无法准确理解他人情绪,使得他们与他人交流时受阻,久而久之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卑孤僻,由于无法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导致他们无法融入到普通儿童的生活中,当看到其他儿童用语言进行日常交流时,自己会联想到缺陷,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当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时,却常常因为理解错误而遭到嘲笑,久而久之,他们不愿与人交流,形成孤僻性格。

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

第二是焦虑,由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希望通过其他方面弥补自我,比如学习。他们希望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一旦成绩下降,往往表现的紧张和焦虑,同时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慢慢形成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第三是敏感和自责,他们在过度倾向和自责上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特别对人和环境敏感,他们害怕家人生病,害怕家人为了自己付出比别人更多,所以往往责备自己。

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

在行为问题上主要表现为社会适应问题,听力的丧失使得他们感知周围活动受到局限,主要依靠手势和视觉进行观察,因此视觉较为敏感,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相对较差,因而对事物认识不完整,往往容易出现认知偏差,造成社会适应能力差。

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

第二是争强好胜,这种现象在听障儿童中普遍存在,他们不希望自己落后于别人,为了表现自己的优秀,他们不愿意向其他同学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同时,为了在学习中不被他人超越,他们也同样不愿去分享学习方法。这种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这拉大了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心理距离。

听障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

第三是固执和冲动,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遇到问题固执己见,却反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容易任性冲动。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会在大部分听障儿童中存在,家长或老师要提前打预防针,针对听障儿童或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早期干预,多多 关注听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