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前言

在1940年5月的法國戰役中,德國陸軍投入的10個裝甲師形成的鋼鐵矛頭,迅速刺穿了盟軍的防線,德軍主力以青史留名的“曼斯坦因鐮刀”,從阿登森林直抵法國北部海岸,完成了對盟軍主力的戰略合圍,德軍的裝甲部隊也成為法國戰役中最耀眼的明星。

裝甲師作為德國陸軍中最具戰鬥力的精銳部隊,經過波蘭戰役的小試牛刀和法國戰役中的大顯身手,得到了希特勒的認可和垂青。作為侵略戰爭的利器,在法國戰役後,希特勒將裝甲師的數量擴大了一倍,但各裝甲師配備的坦克數量卻有所下降。在很多人看來,改編後的德軍裝甲師是被“注水”了。

在1941年6月的“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在進攻一線投入了17個裝甲師,但坦克總數相比法國戰役卻並沒有增加多少。在其後半年多的進攻作戰中,東線德軍的各裝甲師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很多人由此認為,正是由於法國戰役後不恰當的改擴編,使得德軍裝甲師的戰鬥力有所下滑,也間接導致了德軍在蘇德戰爭初期的進攻作戰中沒有達成其戰略目的。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法國戰役中的德軍裝甲部隊

波蘭戰役後,針對輕型裝甲師暴露出的坦克數量不足、缺乏支援火炮等問題,德軍將4個輕裝甲師全部升級為正式的裝甲師。至此,德軍作戰序列中共有10個裝甲師,各師的編制以1個裝甲旅和1個摩托化步兵旅為主,卻並不統一,比較混亂;而由於德軍坦克和裝甲輔助車輛產量不足,各裝甲師均未能達到理想的編制。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在波蘭戰役期間進行集結的德軍裝甲部隊,數以百計的後勤車輛確保一線部隊的物資供給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德軍將10個裝甲師全部投入到法國戰役中,各師裝備的坦克數量也各不相同

相比波蘭戰役,德軍參戰總兵力增加了50%以上,但坦克總數僅增加了大約12%,而坦克質量卻有所提高,部分老式的I號輕型坦克被38(t)輕型坦克和III號、IV號、中型坦克所替換。各裝甲師的主力還是以I號、II號為主的輕型坦克,此兩型輕型坦克的數量佔到了參戰坦克總數的57%。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正在穿越森林的德軍II號輕型坦克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波蘭戰役時裝備37毫米坦克炮的III號中型坦克,面對法國坦克時已經感到吃力

在法國戰役中,德軍在戰略上棋高一手,而作為突擊先鋒的10個裝甲師,表現也十分出色,成為擊敗盟軍的第一神兵利器。但同時,德軍裝甲部隊在法國戰役也暴露了很多問題。


  • 各裝甲師的編制過大,持續作戰能力不強

從阿登森林到法國北部海岸直線距離不到350公里,但歷時半個月抵達敦刻爾克外圍的德軍裝甲部隊卻已經筋疲力盡。裝甲部隊消耗過大也是希特勒叫停進攻並導致英國遠征軍逃脫的原因之一。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法國戰役中被擊毀的德軍IV號B型中型坦克,這也是當時德軍最好、最重型的坦克


  • 各裝甲師缺乏跟進掩護的機動步兵,多次暴露側翼

特別是英國遠征軍在阿拉斯對隆美爾麾下第7裝甲師側翼發動的反突擊,一度使德軍陷入混亂。雖然德軍僥倖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但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並使得快速推進中的多隻德軍裝甲部隊暫停進攻數日之久。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在德軍臨時籌集的數門88毫米高射炮和其他火炮的平射火力下,隆美爾才勉強擊退英軍瑪蒂爾達步兵坦克的進攻


  • 德軍坦克的火力和防護力與盟軍的坦克相比處於劣勢

面對法軍的重型坦克和英軍的步兵坦克,德軍坦克無法正面對抗,只是憑藉良好的通信手段、高超的技戰術應用、坦克的機動性能和空地協同,才多次揚長避短擊敗對手,但同時自身也損失較大。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被擊毀的法軍Char B1重型坦克,在法國戰役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也影響了德軍後來的坦克設計和戰術運用


  • 裝甲師配屬的步兵部隊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在快速推進中,為前鋒坦克部隊提供掩護的德軍摩托化步兵,經常會面臨對手的裝甲反突擊。而德軍步兵裝備的37毫米反坦克卻無法有效擊穿盟軍坦克,以致損失慘重。而整個德軍步兵部隊都缺乏有效對抗敵方坦克衝擊的防禦手段。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戰爭初期,德軍步兵裝備的37毫米Pak35/36型反坦克炮在1940年時已顯落伍

法國戰役後,嚴謹的德國人對其裝甲部隊的編制構成進行了諸多完善。但由於法國狹小的國土縱深和盟軍糟糕的表現,部分掩蓋了德軍裝甲部隊暴露出的諸多問題;而由於德國國力的限制,導致中型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的產量不足,使得裝甲部隊的改編並不徹底。

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部隊的改擴編

法國戰役中的德軍裝甲部隊既展現出了強大的進攻能力,也暴露出大量的問題。戰役結束後的1940年夏秋之交,希特勒下令擴編裝甲部隊,同時對各裝甲師的編制進行了改編。


  • 將裝甲師的數量擴大了一倍

新組建第11到第20共計10個裝甲師,同時成立第5輕裝師(1941年改編為第21裝甲師),德軍裝甲師的數量達到了21個;同時德軍也將配屬裝甲師作戰的摩托化步兵師的數量從4個增加到11個。德軍將主要資源集中於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使得德軍的進攻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剛剛出廠等待派發部隊的Sd.Kfz 251半履帶裝甲車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正在接受檢閱的德軍摩托化部隊,除坦克之外,德軍裝甲師需要裝備大量的裝甲車和各類輪式車輛


  • 對裝甲師的編制和坦克數量進行精簡

撤銷了師和團之間的裝甲旅和步兵旅的編制,各裝甲師形成了以1個裝甲團、2個摩托化步兵團、1個摩托化炮兵團為核心的標準組合;根據各師裝備的不同型號坦克的性能不同,有2營制和3營制的裝甲團,使得各師的戰鬥力更為均衡。精簡後的裝甲師坦克數量有所下降,但搭配更加合理,指揮、協調的效率都得到提高。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以裝備50毫米坦克炮的III號中型坦克為主的裝甲師,以2營制裝甲團為主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以裝備37毫米坦克炮的38(t)輕型坦克為主的裝甲師,多以3營制裝甲團為主


  • 裝甲師配屬的步兵以摩托化為主

擴編的裝甲師需要裝備大量的輔助裝甲車輛,但德國軍工廠的產能卻無法滿足一線部隊的需求。迫於無奈,德軍各裝甲師的2個摩托化步兵團中,只有1個步兵營裝備了半履帶式裝甲車,其餘的步兵營只能裝備無防護的輪式卡車,而很多卡車還是在法國戰役中繳獲的盟軍車輛。如此雖然滿足了各師的編制需求,卻降低了各師的越野能力,也增加了後勤保養的壓力。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德軍裝甲師裝備的SdKfz 251型半履帶式裝甲車,可以有效協同坦克部隊作戰,但是產量卻一直不高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戰爭初期的德軍摩托化縱隊,德軍不僅缺少半履帶裝甲車,輪式車輛也十分不足


  • 裝甲師的坦克逐步實現中型化

在改編中,新出廠的38(t)輕型坦克和III號、IV號中型坦克逐步替換老式的I號、II號輕型坦克。但是,德軍的坦克總數和中型坦克的數量都十分不足,其坦克的性能也不再先進。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1941年時,裝備短管75毫米炮的IV號中型坦克依舊是德軍中最先進的坦克,也是各裝甲師中的核心單位

改擴編後的德軍裝甲師不僅數量大增,各師的戰鬥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並奠定了以後德軍裝甲師的編制序列基礎。但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問題依舊存在,坦克和各類車輛的型號繁多所帶來的後勤問題,坦克以及裝甲輔助車輛不足帶來的作戰效能問題,牽引式火炮無法及時跟進以支援坦克部隊的問題,步兵反坦克火力不足的問題等都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1940年,德國III號坦克的生產車間,坦克產能的不足是困擾德軍的一大難題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德軍裝甲師編制內的牽引式火炮,在道路條件良好的西歐尚能跟上坦克部隊的前進速度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直到1941年6月,新型的50毫米Pak38型反坦克炮也沒有大量裝備部隊 ,德軍只能繼續使用老式的37毫米反坦克炮

在隨後的“巴巴羅薩”行動中,作為德軍進攻先鋒的裝甲部隊,其改編後的戰鬥力得到了有效的驗證,而其存在的問題也被蘇聯戰場殘酷的環境所放大。

“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裝甲部隊的表現

1941年6月22日,德軍發動突襲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德軍全部21個裝甲師中,第15、第21裝甲師在北非作戰,第2、第5裝甲師因為參加巴爾幹戰役損失較大而沒有投入一線進攻,其餘17個裝甲師全部參戰。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參戰的17個裝甲師坦克明細,其中III號、IV號兩型中型坦克的數量佔到了參戰坦克總數的43%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巴巴羅薩”行動中,第6裝甲師的步兵正在利用一輛35(t)坦克做掩護


  • 超長的攻擊距離和持久的戰鬥力

“巴巴羅薩”計劃要求德軍在北、中、南三個方向分別攻取列寧格勒、莫斯科和整個烏克蘭,三個戰略方向都需要深入國境線1000公里以上,其直線攻擊距離是法國戰役的三倍以上。而有別於法國四通八達的公路,蘇聯糟糕的道路狀況更是加劇了德軍裝甲部隊機動作戰的難度。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巴巴羅薩”行動中,向蘇聯腹地挺進的德軍摩托化部隊和步兵部隊,柏油公路在哪裡?不存在的

作為攻擊的矛頭,德軍裝甲部隊經常需要做迂迴包抄運動,甚至被多次調整戰略進攻方向而在廣闊的戰線上做超長距離的反覆奔襲。而直到1941年9月德軍發起莫斯科戰役時,持續作戰三個月之久的德軍裝甲部隊依舊保持著相當的戰鬥力,並在莫斯科戰役初期獲得了較大的戰果。而隨後秋季的大雨和冬季的嚴寒極大地制約了德軍的行動,也耗盡了德軍裝甲部隊最後的一絲力氣。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如果天氣不好,爛泥公路更加是德軍後勤運輸的噩夢,人力拉車幾乎是常態,甚至坦克也經常被用於拉車


  • 前所未遇的強悍對手和幾乎完美的戰術協同

不同於德軍之前遇到的對手,蘇軍不僅人數眾多,裝備也十分精良。在戰爭爆發初期,蘇軍在西部邊境各大軍區和後方統帥部預備隊的各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裝備坦克超過1.5萬輛,超過德軍坦克總數4倍有餘,部分精銳部隊還裝備了讓德軍大傷腦筋的新型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1941年參加莫斯科紅場閱兵的T-34 1941型中型坦克,其優異的綜合性能引發了德軍的“T-34危機”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戰爭初期蘇軍的KV-2重型坦克,曾經以1輛坦克獨擋德軍第6裝甲師2天之久

德軍在進攻中多次使用拿手的縱深突擊、兩翼包抄的戰術,以裝甲部隊為先鋒,奔襲蘇軍後方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在中央方向,古德里安、霍特麾下第2、第3兩大裝甲集群在明斯克、斯摩稜斯克多次包圍了蘇軍重兵集團,並在跟進步兵的配合下全殲蘇軍。而在隨後的基輔合圍戰中,古德里安、克萊斯勒分別指揮的第2、第1兩大裝甲集群更是在蘇軍後方奔襲會師,為戰役全殲60萬蘇軍奠定了勝利基礎。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正在蘇聯村莊集結待命的古德里安麾下第2裝甲集群的坦克和摩托化部隊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戰爭初期,被德軍裝甲部隊俘虜的蘇軍士兵

在戰場上,德軍裝甲部隊經常要面對超過己方數倍的蘇軍。戰爭初期的蘇軍雖然人數和裝備都佔優勢,反攻也十分勇猛,但是部隊的訓練、指揮、協同等技戰術水平卻十分低劣。面對蘇軍優勢兵力的反突擊,德軍裝甲部隊經常利用步兵構築反坦克陷阱,並在空軍的協同下給予蘇軍坦克和人員以重大殺傷,再投入坦克部隊迂迴包抄,從而多次挫敗蘇軍的反攻並取得了重大戰果。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巴巴羅薩”行動頭幾天,在蘇聯南部被德軍擊毀的蘇軍BT-7輕型坦克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蘇軍遺棄在戰場上的T-26輕型坦克


  • 被放大的問題和高層決策的失誤

作為德軍精銳的裝甲部隊,在“巴巴羅薩”行動中面對“困難模式”的挑戰,顯示了極高的戰鬥力,也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德軍裝甲部隊戰前沒有解決的問題,隨著戰爭的持續和深入,被不斷暴露。

例如蘇軍新型坦克可以無視德軍步兵孱弱的反坦克火力而橫衝直撞;蘇聯糟糕的道路條件制約了德軍裝甲部隊中履帶式車輛和輪式車輛的作戰協同,不僅增大了德軍坦克部隊的損失,也加劇了輔助部隊車輛的損耗,隨著戰線的延長和惡劣的天氣,德軍後勤保障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在“巴巴羅薩”行動中,由鐵路運到後方兵站的油料分裝到卡車上,再運往前線,而蘇聯的寬軌鐵路都要進行改造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即使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蘇聯凹凸不平的土製公路也能讓老司機們抓狂

讓人唏噓的是,在前線的德軍裝甲部隊苦戰後需要裝備和人員的補充時,希特勒卻在後方扣住坦克和人員,準備編練新的裝甲師,甚至對於坦克長途行軍後急需更換的引擎也十分吝嗇。如此折騰,使得一線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不斷下滑。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使用鐵路運往前線的德軍坦克,然而希特勒對於補充前線裝甲部隊的損耗卻並不積極

在戰爭進程中,希特勒的戰略目標不斷反覆並且過於貪心。他首先在莫斯科、基輔兩大戰略目標上左右搖擺而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佳時機;而後再度回師進攻莫斯科卻浪費了1個月的時間;又在南北兩大戰略方向兵力已經不足的情況下,要求同時進攻外高加索和列寧格勒,其貪大求全的心態導致德軍在各個戰略方向上處處受制,最終使得德軍主力在莫斯科城下功敗垂成。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在冬季莫斯科城下苦戰的德軍裝甲部隊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莫斯科戰役結束後,蘇軍收集的德軍坦克和突擊炮

輝煌的頂點,沒落的開始

1941年6月至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是德軍裝甲部隊在戰爭中表現最為輝煌的一段時期,其表現無愧於“精銳”這兩個字,同時其自身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巴巴羅薩”計劃中要攻佔的莫斯科、列寧格勒等戰略目標都沒能實現,但這並不是德軍裝甲部隊或者是整個德軍的問題,而是希特勒的戰爭決策出了問題。

1942年之後,德軍裝甲部隊又進行了多次改編和整編,並出現了更多的裝甲師番號,也出現了多個赫赫有名的黨衛軍裝甲師和獨立重裝甲營,而新裝甲師的編制結構卻始終沒有脫離1941年版裝甲師的框架。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黨衛軍第1裝甲師裝備的“虎”式重型坦克

然而,隨著老兵們的不斷耗損,德軍裝甲部隊的戰術素養開始逐漸下降了;而隨著德軍坦克的重型化,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精神也開始逐漸消退了。在隨後的戰爭中,雖然德軍裝甲部隊依舊可以打出較高的交換比,但卻不能擺脫失敗的最終結果。

淺析二戰時法國戰役後德軍裝甲師的改編——更加高效、更有戰力

戰爭後期,被盟軍擊毀的德軍“黑豹”中型坦克

輝煌的1941年,也成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難以忘卻的轉折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