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之後,活下去

復工之後,活下去

圖片來自“特定授權”

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特大城市封城,就發生在27天前。

百度指數統計發現,搜索詞“口罩”於1月20日開始有明顯上升趨勢(當天為鍾南山院士首次宣佈疫情可“人傳人”),並在封城當日(1月23日)到達這一個月內的頂峰。搜索次數達到164319次,是1月19日(1841次)的近90倍。

復工之後,活下去

對口罩的搜索是一個縮影,體現出來的是一場全民焦慮,從上到下,無一倖免。

近日,億歐採訪了幾位投資人,他們都經歷了從非典到肺炎的這兩次“黑天鵝“。17年前,他們有的是剛剛畢業出來的創業者,有的是有些資歷的企業家,而現在,都成為了專注於早期創投企業的投資人。這幾位分別是盈動資本創始人項建標(花名大象)、不惑創投創始人李祝捷和寒武創投創始人韓冰。

“活下去,剩者為王。”是他們對於當前疫情下市場環境的共同判斷。

非典沒有生死存亡的感覺

2003年,韓冰和李祝捷剛剛25歲。項建標雖略年長,也不過30出頭。他們滿懷憧憬,意氣風發,一如我們當時加入WTO剛剛2年的祖國,年輕、充滿幹勁兒。

那時,韓冰大學剛畢業不久,出來和另外兩位合夥人創立了一家公司,一心想闖蕩出自己的一番事業。李祝捷和項建標則在企業裡面工作,為後面的投資積累經驗。所有人的生活都在往前走,看起來在一條正確而既定的軌道上。

後來,非典來了。

韓冰的公司倒閉;李祝捷因頻繁出差自嘲“繞了地球一圈,親自證明地球是圓的”:北京、香港、加州、巴黎,最後又回到北京;項建標回憶雖然生活有短暫的影響,但現在回頭看來,也沒什麼太大改變。

“其實當時的創業太沖動。”韓冰說道。

韓冰並不認為是非典導致了失敗,而只是一個催化劑,更多的原因是自己的創始團隊太年輕、太單薄。所以,韓冰和他的兩個合夥人後來紛紛進入了比較大的公司進行積澱,比如4A廣告公司和盛大;李祝捷因為一直在國外出差,對非典的感知比較少,但比起今年一直困在北京,當年至少還能出國,沒有什麼限制;項建標則認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更加來勢洶洶,是一次更為震盪的心靈衝擊。

總之,當時大家都沒有什麼生死存亡的感覺。

但談到此次肺炎,他們都覺得,影響會比非典大得多。

復工之後,活下去

17年過去,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青壯年。人均GDP從1274美元漲到了10276美元,第三產業佔比從39%提高到了53.9%,城鎮化率從40.5%提高到了60.6%。

但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上面臨著貿易戰的外壓,國內經濟又在多年快速增長後面臨著逐漸放緩的境地,項建標說,這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當社會運行速度越來越快,危機頻率也會越來越高,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造成蝴蝶效應。據澎湃新聞報道,本次疫情對旅遊行業的影響最為嚴重,遠超2003年SARS疫情的影響,預計損3萬億,全行業資金鍊都將吃緊。

而其他依託於線下的行業,如餐飲、酒店、商超零售、電影、出行等等也都受到了重創。在2月3日A股市場開市的第一天,千股齊跌。

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個月,大家都在期待疫情的拐點,因為沒人耗得起。

少數人的時代,大多數人怎麼辦

日前,桔子水晶創始人吳海發了一篇《嘿,我只是個做中小微的》引發熱議。

文章表示,正常情況下他所投的項目“魅KTV”不營業沒收入能撐兩個月,而“魅KTV”實際有100家店,50多家營業,剩下在籌建階段,已經是全國最大的中高端KTV品牌。並且,他認為,目前政府出臺的政策其實對中小微並沒有什麼用。

項建標坦言,“但其實真正會死的,都是發不出聲、悄無聲息就死掉的。”

李祝捷說,這個時代是屬於少部分企業、少數人的。比如最近火爆起來的遠程協作辦公軟件,釘釘、飛書、ZOOM等等,這部分少數的公司抓住了機遇,市值暴漲,可是更多的公司面臨的就是3個月的現金流問題。

那麼,大多數人怎麼辦?

作為社會組織,我們當然會考慮到制度保障、人文關懷;但在市場經濟中,這三位投資人基本都認為,這是對企業的一種優勝劣汰的自由競爭過程,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整合速度、減少了持久戰的消耗、讓行業格局更加清晰。

要想活下去,就要敬畏風險、勇於預判、及時決策。

復工之後,活下去

2019年11月11日,李祝捷曾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重複性的囉嗦”:

1、記住大部分創業公司會死,尤其是在冬天,不少CEO有融資依賴症,這是大忌,死亡高危群體。自己強大、自己賺錢,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2、每一輪融資都需要當作人生中拿到的最後一輪融資對待,別以為後續每輪都會拿到錢。

3、拿到融資對創業企業來說是最危險的時候,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公司CEO頭腦發熱,把公司“作”迴天使輪。

4、未雨綢繆,永遠需要保持賬面可以12-18月的資金,低於這個數字,想辦法開源的同時,立刻砍人,回到12個月安全線以內。

5、在不缺錢的時候融資。公司沒能力賺錢,沒有錢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人給你錢了。這世界上永遠錦上添花的人眾多,雪中送炭的稀少。

這條朋友圈,點贊116個,評論14條。

大多數人認為這是真理,但也是廢話。

李祝捷有點無奈。當2020年的疫情來襲,以前和李祝捷打過交道的創業者又來找到他,才感慨一聲,“你當時說的話,真對!”

李祝捷表示,如果當時大多數企業主真的聽進去了他的話,並如此操盤,那麼現在大家應該都有12-18個月的現金儲備,這次危機其實是收割市場、整合競爭對手的最佳機會。“但可惜,人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

不過,項建標表示,經歷過經濟週期和沒經歷過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風險經驗也是個性化、無體系管理的。

一般來說,經歷過經濟週期,大多會對風險存在著敬畏心理。而成立2~3年的中小微企業很難在一開始求生存時,去考慮未來把雞蛋放在幾個籃子裡的問題,“他們只有一條命,很難未雨綢繆,只能悶著頭往前衝。”

所以,他們只能應對,沒法預計。

對於這些企業,唯今之計,項建標認為,只能是“跪著也要活下去。”

跪著,就是CEO要“拋棄面子,放下身段,積極與員工溝通”,充分保證現金流的充足和安全,“不管採取什麼手段,即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挺過去就是不一樣的新天地了。”

項建標認為,對於這些小企業主來說,首先,應該考慮最壞的情況,即“我會不會死?”其次,再來考慮企業能否會變得更好的問題。而這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企業的自救。

而吳海所談到的目前政策對大多數中小微企業沒用,其實換種角度看,是正常的市場經濟下,中小微企業並不應該過度依靠政府的政策來求生。何況,政策本身也是市場化的一部分。

很多人選擇創業,是因為這更有機會突破圈層和階級。而在市場競爭的自由選擇中,其實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業的整合速度、減少了持久戰的消耗、讓行業格局更加清晰。

事實上,項建標表示,一些中小企業在前期競爭的時候並不一定是技術上有多少優勢,或者業務上存在何種壁壘,而單純是比“誰流血的效率更高”,即通過加大預算拓展客群、維護市場關係,這種持久戰需要一定的資本和精力。

疫情的到來讓這場持久戰提前結束了。

達爾文法則很殘酷,但最終,還是“剩者為王”。

怎麼活下來?

那麼從戰略上看,如何普適性地提高風險意識?更重要的是,在此次疫情中活下來?

1月20日,韓冰在寒武創投所投資的企業主群裡事先預警,此次疫情會比非典嚴重得多,要保證現金流的充足。2月5日,韓冰又給他們發了一封公開信,結合疫情,從需求端、供給端和自身組織上進行預判。

首先,需求端,主要指你的客戶是否還需要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供給端,主要指你的上游供應商、合作伙伴是否能提供足夠的供給;自身組織,主要指你自己是否可以組織起有效的生產銷售活動。

從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排列,自身組織

公開信裡指出,自身組織的壓力主要來自感染病毒風險的提高,從而導致管理成本的提高,這方面的壓力反而是三者中最輕的。遠程辦公,內部隔離,區塊化(不是區塊鏈),小組織化都是可以有效降低整體風險的方法。

需要提醒的就是,

不要心存僥倖,這是個概率問題,越大的公司,風險越高,一旦被隔離損失越大。

而供應端的壓力,主要來自上游企業的自身組織壓力的傳導,它會導致整體產能的下降,採購成本的上升,因為不受自己控制,所以也更難解決。

最壞的結果是從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這需要通過優化供應鏈,傳導價格,或者在利潤和現金流當中優先選擇後者的方式,來扛過這幾個月。

最嚴重的是需求端的壓力,疫情會直接導致許多企業的需求直接歸零,這種壓力不是通過改善產品,加大營銷,提高轉化就可以解決的,如果疫情持續時間超過4個月,甚至不能像當年SARS一樣靠溫度上升自然消亡,企業所要做的就不僅是優化,而是更徹底的改變。

韓冰認為,這種最嚴重的情況,改變方向的建議是少人化(降低人員接觸頻率、減少時長)、全球化(佈局海外市場)、疫情化(針對疫情,開展新的業務等等)。

結合TO C/TO B兩個不同市場來說,受影響較大的莫過於線下實體店,比如餐飲,主要受自身用工成本和需求端的影響。

從自身組織的改變上來說,目前,已有多家互聯網企業發起了與傳統企業共享員工的計劃。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餐飲企業開工不足成本壓力大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電商生活消費供貨人力不足的難點。

而需求端的壓力則是來自疫情影響,實際消費支出的減少。這種影響正如韓冰所說,現階段只能是先熬過去。

當然,疫情過後,這些餐飲等生活服務還有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的現象,因此在保證現金流的情況下,在疫情前期不能過度裁員,否則無法在結束後快速反應;還要在保證生存的同時,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的融合和一體化。

近幾年,不論是私域流量的興起,還是流量向鄉鎮村落的下沉,都說明了C端流量的見頂,此次對於TO B來說,實際上是加快了實體經濟在線化、供應端數字化的過程。

原來的傳統行業比較排斥線上交易,但受疫情影響,市場教育的認知被大大促進。項建標表示,

原來TO B數字化的認知可能有80%,經此一役,共識達到了100%。

“原來我們數字化的進程可能需要30~50年,這次以後時間將會被大大縮短。”

數字化生存時代

2020年的李祝捷,從除夕夜的前一天就開始組建志願者團隊對武漢進行救援,並把志願團隊命名為“除夕救援團”。在短時間內組織並高效的完成了貨源採購收集,分類,需求對接,優先級排布,乃至最關鍵的運輸和最危險的“人肉”配送。運作效率之高,充分體現了民間組織的力量。

真格基金徐小平感嘆,“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個民間發起的救援群。”並受此啟發佈置了真格基金的同事參與捐贈。

在參與救援的過程中,李祝捷深感數字化運作的痛點,特別是物流和信息發佈。

億歐也看到,在不少臨時搭建的志願群裡,有些志願者在朋友圈、微博看到未經核實的求助信息,就急急忙忙發到群裡,殊不知這些信息的真假性,以及是否已經被解決或者有解決方案,這會造成信息的反覆“造輪子”;發佈物資或提供幫助的企業及個人也會有信息被傳到各種平臺,收到各種求助電話的困擾;物流則因為管理、信息延遲等等的問題,難以將大量物流高效、精準地運送到需要物資的地方...

總之,需求和供給沒法對接,層層環節都會出現“七拐八拐”傳話的情況。

而解決辦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九州通接管湖北紅十字會的緊急物資,有消息稱僅兩小時就完成了入庫和發放。雖然九州通相關人員隨後進行了否認:“以九州雲倉系統的運行能力來說,貨物從進庫到發貨,兩個小時可以完成。但並不是說,(武漢紅十字會)那些物資兩個小時就可以處理完。且物資的分配及配送不歸九州通負責。”但是從成效看,九州雲倉的數字化物流明顯高效很多。

據瞭解,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已經接管了九州通的絕大部分業務。上海證券報曾報道過:在九州通旗下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有限公司的全國調度中心,一個工作人員就“看”住了公司在全國各地的生意。

藉助物聯網技術,九州通通過指揮平臺不僅能隨時看到所有物流車的運營狀態,還可以看到所有倉儲基地的進出貨情況,以及不斷更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數據。

事實上,此次疫情對TO B甚至TO G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對於TO B,明顯是促進了數字化改革的進程;而政府層面也已經意識到了智慧政務、智慧城市、城市大腦的數字化管理重要性。

2月10日,民政部呼籲騰訊阿里開發社區防控應用,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表示,希望互聯網企業積極參與社區防控應用開發,可能比直接捐款更管用。

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各地政府已經開始城市大腦的建設。以浙江為例,項建標表示,通過物聯網,一個城管都可以及時、精準地瞭解城市的汙水和管理情況。未來的社會一定是數字化的,更高效的。

“數字化越高,抗風險能力越高。以前是小米加步槍,現在是特種兵、海陸空,運行效率加大,調整得更加靈活。”

尾聲:生活由自己決定

項建標最近在研究黑死病,這場爆發於歐洲14世紀中期、人類歷史上極嚴重的瘟疫之一,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占人口總數30%-60%的人因此死亡,其中不乏集中參與教會禱告的信徒。

因此,此次疫病的最終結果,直接孕育了文藝復興、促進了宗教改革,人的個體價值被凸顯,極大影響了社會進程。

而2020年的這場肺炎,李祝捷也感慨,是改革開放40年來,全體國民心靈上受到的一次巨大沖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會因此而改變,也會引發人們對於生命的思考。

疫情過後,企業忙於生存,而對於個人來說,大家將會更珍惜生活。996的工作模式是否還能橫行?陪伴家人、外出旅遊、更高質量的生活,也許會成為更多人的追求。

經驗教訓只能從歷史中受到啟發。

我們的生活,也只能由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