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互聯網時代,不要遺忘了企業級的巨大市場

近些年最著名的中國的互聯網英雄,大多都是消費端的互聯網項目居多,最典型的莫過於BAT之後所謂的TMD,即今日頭條、美團、滴滴。這些一般面向終端用戶的業務,可以統稱為To C生意。與此同時,這些年大眾視野中好像很少出現企業級服務的項目,也就是To B生意很少聽說。這是為什麼?

當然,作為消費者,更熟悉消費領域的互聯網公司,也很自然。但這只是表明原因。

其實背後兩個更深層原因:一是這個行業相對互聯網的規模較小。2018年,各類管理軟件市場規模約630億元,正好約佔IT及互聯網行業總收入規模6.3萬億元的1%。二來本身TO B的生意價值鏈條長、服務屬性強,通常不具備像消費互聯網那樣的網絡效應、規模效應。消費互聯網企業,動不動幾年間就成為市值數百億的獨角獸。例如,餓了麼創立不到10年,就以接近100億美金的價格被阿里收購。這在To B領域是難以想象的。

除了上述原因外,其實還有一個不太講得清楚的因素:中國市場沒有支付大預算購買軟件的習慣,也就是說花錢購買企業級軟件和服務的意願不強烈。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中,除了個別專業度、個性化程度都很高的行業外,很多環節的信息化產品,一般的企業都是能不買就不買。這樣,導致中國企業級軟件和服務,不管是橫向比較美國同業,還是對比國內互聯網服務,都是小巫見大巫。

但是,現在情況起了變化,因為:雲來了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不斷成熟,原來TO B的是產品,從本質上已經慢慢變成了從雲上向企業出售的服務。

而為什麼雲計算會比軟件更有吸引力呢?原來不用的企業,現在就用了呢。

核心原因,是因為:1、比較便宜。根據有關測算,購買企業級雲服務,平均而言比原來購買軟件和服務成本要低70%以上。2、服務沒有盜版這一說,這直接企業推動了購買雲服務的意願。

而且與此同時,企業級的產品向強服務屬性過渡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如,現在雲計算業務本身,也慢慢地從IaaS(可以理解為基礎IT服務),演變為SaaS(可以理解為雲上軟件服務),和PaaS(可以理解為雲上軟件開發平臺)了。拋開技術細節不談,這個轉變其實就是從基礎的服務向個性化的服務過渡,從標準化的產品向平臺化的模式轉變,總之目標就是全方位服務於To B的客戶。

市場規模是什麼量級呢?讓我們按較為粗略的思路匡算一下:據統計,中國2018年IT總投入為2.3萬億元;雲化率(雲計算產值佔IT產業產值比值)每提高10%,都會帶來2300億元的應用型的雲計算產值。再以一個細分領域智能客服為例,根據ifenxi的數據,整個人工客服市場規模大約3000-5000億,而客服軟件市場大概是30-50億。對於雲計算公司,在技術可以發展成熟的前提下,就有可能從原來30億市場,逐步切入到3000-5000億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所以,形勢已經變了,我們不能以靜態的眼光來看待互聯網戰場。我們要提防思維定勢,只看到消費級互聯網的大蛋糕,而忽略了正在被喚醒的、龐大的企業級市場。商場上不是有句話麼:“與其做得更好,還不如做得不同”,這裡也許是適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