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說明:本篇系失眠專題系列第一篇。失眠專題系列主要講述失眠病機以及各種失眠治療方法,敬請關注! 
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導讀: 簡單的說,所謂心腎不交,就是心火降不下去,腎火也升不上去。心火不降,人就多夢失眠;腎水不升,人就容易口熱舌幹。

為什麼會心腎不交

心腎不交證病因

“用力過度,入房汗出,則傷腎。”“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傷腎”(《靈樞經》)。

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心腎不交證 熱病後期,損傷腎陰;或久病重病,消耗腎陰;或房室不節,劫奪腎精,均能導致腎水不足,若五志過極,鬱而化火;或外感熱邪,心火獨亢於上,不能下溫腎水,則腎水寒凝於下。

心腎不交證病機

心腎不交證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腎水充足能上濟心火,使心火不亢;心火下溫腎水則腎水不寒。心腎維持著陰陽相交,水火既濟的動態平衡。若各種原因導致腎水虧損,則不能上濟心火,使心火獨亢於上,腎水虧於下,而出現陰虛火旺證候;若各種原因導致心火獨亢於上不歸元,不能下溫腎水,則心火亢於上,腎水寒於下,形成上熱下寒證。若心火不足,水寒不化,腎陽失於溫煦,水氣內停,上凌於心, 則易出現“水氣凌心”的病理轉歸:心悸與水腫並見。若腎陽虧虛,命門火衰,心陽失去溫養,心陽虛衰而易出現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自汗,動則尤甚,形寒肢冷等心之陽氣不足的病理轉歸。

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心腎不交證的臨床特徵

心腎不交證 心煩失眠,心悸不寧,健忘頭暈,耳鳴盜汗,腰膝痠軟,遺精發墮,五心煩熱,咽乾體倦,舌質紅少苔,脈細數,或見腰以下酸困發涼。以心悸失眠等心火亢於上和腰膝痠軟等腎水虧於下的證候為臨床特徵。

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心腎不交證調理方向

心腎相交,是心神與腎臟的溝通、對話,是君主與宰相共謀治國,君明則相賢,國泰民安,即是心腎相交、身心合一,是健康之本;君昏則相佞,兵荒馬亂,即是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所以養生、治病,總以精神內守、調攝心神為要,治腎居其次,但務必從心腎而求,若失心腎,則是捨本逐末也。

心腎不交、身心分離,是萬病之源,解之:先調攝心神,治腎居其次

重要提醒: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狀的具體用藥,且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具體症狀還應辨證為主。

②圖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③有任何不明白之處,請在私信及評論區留言,我將竭盡所能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