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他,臨危受命,勇挑重擔不退縮。

他,身先士卒,衝在抗疫第一線。

他,實幹為民,用真心換回真情。

他,就是丹鳳縣竹林關鎮八龍廟村第一書記李丹鋒,貧困戶曹天民心中“比自己娃都貼心”的好乾部。

李丹鋒是丹鳳縣城管局的一名普通幹部,他所駐八龍廟村,地處竹林關鎮西南13公里處,是竹林關鎮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8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461戶16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85戶688人,貧困發生率為42.71%,屬深度貧困村。

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臨危受命 他有信心

2018年底,在村上脫貧攻堅工作最忙碌的階段,八龍廟村卻失了主心骨,村支書因家庭突發事件精神受到打擊,一時難以緩解。同時,村第一書記因其他事務撤回單位。村裡產業發展不能放鬆,新一輪貧困戶信息補正刻不容緩,35歲的李丹鋒接到組織委派他為村第一書記的通知。

當時,李丹鋒也有著深深的顧慮:父母年事已高,疾病纏身;二子年紀尚幼,他一忙起村上的事,勢必就會忽略家裡,照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妻子一人身上。

“想到父母生病時我不在身邊,妻子勞累我幫不上忙,心裡很難過,但轉念一想,村裡需要一個領頭人,貧困戶也急切地盼著我們帶領他們脫貧致富,我就下定了決心。”李丹鋒坦言,他駐村時感受到貧困群眾渴望脫貧的強烈願望,但當時村兩委班子尚未調整到位,脫貧工作耽擱不得。他便說服家人,走馬上任。

上任伊始,正趕上“一補兩送一議”工作開始,他整天奔走在村中,對建檔立卡戶信息進行核實補正,明確當年計劃脫貧對象,落實脫貧措施。與此同時,他組織開展送政策、送技術活動,安排幹部宣傳先進典型脫貧經驗,根據貧困戶需求,開展務工、家政服務培訓。

“兩個月來,雖然壓力很大很忙碌,但村民的行為在感動著我。”李丹鋒說。一次,他在補正採集貧困戶資料途中暈倒,同行的村副主任魏玉民揹著他找到村醫。等他輸液後甦醒過來,周圍圍滿了前來看望他的村民,有村民給他端來熱水和吃食,“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李丹鋒哽咽著說。

通過入戶調查和政策宣傳,拉近了他和貧困戶的距離,也更讓他們工作思路明晰。“貧困戶有了脫貧方向,我們竭盡全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只要同心同力,就不怕日子好不起來。”李丹鋒充滿了信心。

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抗疫一線 他有擔當

2020年1月28日,李丹鋒接到電話通知,要求立即返回包扶村,開展疫情排查防控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尤其是李丹鋒還兼具“第一書記”和醫務工作者的雙重身份,他立即一路向南,直奔丹鳳縣竹林關鎮。路上他知道了遠在西安的2歲女兒感冒了,很揪心,但是村上更需要他這個“第一書記”,電話裡除了對妻子、女兒的愧疚,他沒有多說什麼……令他錯愕的是一路上沒有車,沿途路口都是關卡,等他走到竹林關,已經是5個小時以後,他奔襲了50多公里路。

到了村上,李丹鋒召集村兩委班子開會,充分調動黨員幹部積極性,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統籌物資調配、人員分組、整村排查、宣傳引導等工作。通過一天努力,對全村461戶通過電話、微信、走訪等形勢進行登記排查。

防疫抗疫期間,李丹鋒一直衝在第一線。安排部署工作、逐戶宣傳引導、排查返鄉人員、卡點檢驗檢查,到處都有李丹鋒的身影……

李丹鋒說:“單從醫生的角度而言,抗擊疫情我就責無旁貸,更何況我還是第一書記,為鄉親們‘保駕護航’我義不容辭。我也堅信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

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實現脫貧 他有辦法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李丹鋒到村之後,沒有盲目開展工作,他要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變成“村裡人”。

李丹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論述和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知識,但他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為更好了解村情,找準“窮根”,他通過走訪入戶、查閱有關資料、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村進行調查摸底後,制定了《八龍廟村三年幫扶計劃》和《八龍廟村脫貧攻堅計劃》,為全村精準幫扶“把準脈”,理清了村上脫貧攻堅工作思路。三年來,他與群眾召開座談會60餘次,遍訪群眾1800餘人次,實際解決問題50多件,真正融入了這個小山村,成為了“村裡人”。

作為“第一書記”,李丹鋒始終把抓好黨建促脫貧作為有力抓手,紮實開展“三會一課”,精心準備每月主題黨日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村黨組織主動承擔主體責任,認真謀劃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充分發揮了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三年來,他親自上門發動村上黨員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採用“先進黨員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和就業”的幫扶模式,先後帶領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產業就業是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的“牛鼻子”。李丹鋒根據村上實際情況,依託勞務輸入和耕地、林地資源進行謀劃部署,增加群眾收入。目前,全村發展連翹1700畝、金銀花400畝、山茱萸183畝、天麻20000窩;以食用菌栽培為主,發展香菇種植25戶124萬袋;以林果業種植為主,發展核桃300畝、板栗1000畝。累計帶動120戶均年增收4000元。每年在外務工貧困戶從2018年的100戶420人增加到現在的160戶550人,分佈在西安、廣州、深圳、蘇州等地穩定就業增收,人均年增收8000元。

與此同時,堅持把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基本前提,系統謀劃、紮實推進。全村新修通組硬化路5條7.57千米,修建便民橋4座,改廁57戶,修建公廁1個,硬化院落9戶1350平方米,硬化入戶路3戶200平方米,房屋塗白73戶6624.45平方米,修建花牆574.1米,修建文化牆665平方米。極大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扶貧先扶志,李丹鋒深知“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的道理,他帶領村班子紮實開展“四扶五風六化”精神文化脫貧行動,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專項整治,三年來共舉辦精神文化脫貧活動20餘場次,參與人數1000餘人。開展各類技能培訓612人次。持續發揮愛心超市作用,2019年兌換積分1500分,參與人數30人次。開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評選活動3場次,獎勵6人次,通過扶志扶智活動的開展,充分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

截止目前,全村易地搬遷戶59戶225人,全部驗收入住,陝南移民63戶215人全部入住,完成非貧困戶危房改造3戶5人。全村義務階段建檔立卡戶共有學生81人,均享受“兩免一補一計劃”政策,無一人因貧輟學。兌現生態效益補償165戶525人,聘用生態護林員15人。健康扶貧簽約醫生185戶,貧困戶就醫180人次。28戶低保戶、11戶五保戶均全面及時享受政策,確保扶貧路上,不落一人。2019年整村退出後貧困發生率降低為0.43%。

“在農村基層工作的確辛苦,但很快樂。看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就覺得自己的付出值了。”李丹鋒說,“我會繼續紮根農村當‘農民’,擼起袖子加油幹,踐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冀新鵬)

為民服務守初心 真抓實幹擔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