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休日,陪一幫退休工人爬宣城溪口龍盤山,採茶葉、挖竹筍

小汪老師發朋友圈,介紹他的家鄉宣城溪口獅峰村的山山水水。我立即轉發,引來一幫成天無所事事的退休工人來電諮詢,紛紛要求組團前往。大疫之下,我還是有所擔憂,一再壓縮人員。一是怕給汪老師增添負擔,二是怕這幫久居城市的休閒老人不堪登山重負。


於是,我們在雙休日,在小汪老師的引領下,來到宣城城南腹地溪口鎮呂輝村獅峰村。
兩個半小時的車程,我們在山腳下的五語堂休整。這裡曾是一所小學,汪老師兄弟姐妹幾個都曾在這裡接受啟蒙教育,並從這裡走出大山。如今的五語堂已經物是人非,成為徽姑娘旗下的連鎖民宿。汪老師站在這承載他少年艱辛與歡愉的地方,無限感慨。
我召集前來的野遊的哥哥嫂嫂們,告訴他們此行主要是登溪口盤龍山,拓展活動有采茶,挖竹筍,各自按自己體力興趣自行組合。於是,我們跟著小汪老師夫妻來到他半山腰中的家。
小汪老師說,半山中,只有老母親還蝸居老屋,幾兄弟早已走進城市,父親去世十多年了,母親始終不願意離開這裡的,萬般之下,幾個子女只有輪流來看看老母親。這次我們來,他們夫妻很高興,兩人買了很多菜,幫母親一起張羅午飯。我望著這蜿蜒的剛剛修整的水泥路,想象著當年小汪兄弟求學的艱辛,再看著這熱情的小夫妻,很是感動。
走在夾峙在兩峰間的山路,小汪老師指點著兩邊的某某峰,這個山頭是他家的,那個山頭是他家的,聽罷我們豔羨不已,我嘲笑那些剛拿退休金不久的“城裡人”,你們這些自以為是的體制內的人,一進山村,大呼小叫,要來山林洗洗肺,言語中,始終表現出你們城裡人居高臨下的優越感。其實,比起小汪他們這樣的農莊主,“山大王”,你們那點退休金算個屁。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對的,這些養尊處優的哥哥嫂嫂們,僅僅爬到小汪家的半山腰就氣喘如牛,表示再也爬不動了。老母親,還有小汪在鎮子上中學當老師的哥哥也在家中迎接我們的到來。老人與兄長一如小夫妻非常熱情。小屋裡堆滿了時令的山貨,如新茶,幹筍等。
於是,我們兵分兩路,體力好的,登盤龍山,老弱病殘留下來挖竹筍,採茶。小汪陪我們爬山,小汪媳婦陪婆婆燒飯。大哥陪同事們採茶挖筍。
山路並不好走,小汪耐心地在前引路,走著走著,身後的隊伍人丁零落,又有幾個掉隊,原路返回,加入到山下的採摘隊伍。但我們最後的堅持者還是一路前行,一路回望我們走過的路,再極目遠眺,那些我們在山腳下仰望的山峰,逐漸在我們的腳下矮去。
一路上,小汪不時地與採茶的老鄰居、親戚們打招呼,並介紹我們的到來。盤龍山東坡的山茶稀稀疏疏,並不集中,偶爾這裡一蓬,那裡一蓬。三三倆倆的採茶人點綴在山林中,這裡的茶樹並不像丘陵地帶成片茶場那麼密集,可以機械化,規模化採摘。這裡的每一枚嫩芽,每一捧新茶都需要茶工們手工摘取。
每登高一級,回望來路,都有一番成就感,小汪半山腰下的老屋已經成了一個小不點。而每一次東望南瞥,群山已盡在眼中,陽光下宣南山地蜿蜒起伏,蔚為壯觀。

久不鍛鍊的我也是強撐著在堅持,不想在小汪面前示弱,也不想在那幫老傢伙們面前示弱。
在密林中穿行了許久,忽聞在上頭有人語聲。撥開樹葉,峰迴路轉,山巔上一片開闊茶林。有幾位茶工在採茶,都是小汪的熟人,他們談論著今年的收成。
茶園中部有一汪泉眼,茶工們說那是老龍王的左眼。
小汪告訴我,山頂上有一處老廟舊址,現在老廟有一修行人,三十多年沒有下山,吃住在山頂,會看陰陽。
我歷來對這隱匿於山間的異人有好奇心。於是決定前去拜訪。再次由東向西,峰迴路轉。一處山甸平地一排低矮的鋼瓦房赫然於前。門前一片菜地,種著時令蔬菜。我們推門而入,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端坐堂前。我們與之攀談起來。看起來也就60來歲的樣子,與傳說中仙風道骨的山野異人相去甚遠。而且山下有種種與老人有關的傳說,說其能觀世間陰陽,能卜前程,有求必應。但老人說,他今年84歲,讓我驚異不已。老人皮膚光滑,一點不打皺,話如洪鐘,他還說山上有太陽能,有照明,有手機,他與外界基本不算隔絕。
我與老人閒聊,案前供奉三座菩薩,燭火微動,各種信徒們贈送的錦旗掛滿了低矮的小屋。旁邊的桌子上,堆滿了信徒供奉的米和香油。之前,我對老人的膜拜是基於他幾十年不下山,他是如何生存,現在看來,這老人生活的很好,柴米油鹽根本不缺。老人說,年輕的時候,也經常下山,山下基本跟自己沾親帶故,如遇誰家婚喪嫁娶蓋房子上大學,他還要下山趕情。後來,歲數大了,腿腳不利索了,怕下了山,就上不來了。


這小廟在過去也是香火繁盛,站在小廟環顧四周,東面是宣州區,西面是涇縣(著名的涇縣愛民茶鄉就在山腳,月亮灣就在不遠處),南面是寧國市(著名的皖南川藏線,青龍灣就在目能所及處),一廟聽三縣雞鳴,可以想象這盤龍山三聖寺可能的香火鼎盛。古老的涇宣古道就在山廟堂前的不遠處。涇縣腹地的山貨當年就是從這廟前經過,過寧國府,達江浙,一代又一代的鄉民在這裡歇腳,聞老廟鐘聲,迎八面來風,也許會找老和尚們討一杯熱茶,尋一碗齋飯。
隨行有訊卦者,老人敲著鍾,做著法事,為來人解卦,不亦樂乎。鐘聲悠悠綿長,講述人間仙家不可名狀的需求。
走出廟門,站在廟前的南面一處平臺,老人與小汪與我們解說這盤龍山的由來。老人說,我們站裡的位置就是老龍王的鼻樑處,我們上山來看到的龍眼屬於宣州區,而老龍的右眼則在涇縣,而老龍的眉毛鬍鬚也在他們的講解下越來越清晰,越看越像那麼回事。而盤龍的身子則盤旋在涇縣的腹地,那裡就是涇縣著名的汀溪蘭香的出產地。
老廟的門前曬著一匾額的剛採的茶葉,捧在手裡,的確有蘭花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