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一個由13名藏族漢子組成的專業捕鼠隊,30多年來馳騁在甘川青大草原,用幾代人的堅守講述著他們的傳奇和鮮為人知的脫貧故事……

“三江源”位於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在我國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

“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 " 中華水塔" 三江源

與青海毗鄰的甘肅甘南、四川甘孜草原地區,地處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畜牧業是當地群眾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在畜牧養殖過程中,受特殊氣候、地理環境等制約,許多地區鼠害氾濫,導致植被覆蓋度下降、草原退化、大量水土流失,給當地牧民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20世紀60年代的青海草原,一般每公頃有效鼠洞3200個,46%的草原遭到破壞;進入70年代,我國草原鼠害開始加劇,青藏高原的鼠害更為嚴重。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鎮龍元山村,一支專業“捕鼠隊”因運而生,30多年以來,他們似雄鷹“翱翔”在草原,專業捕鼠不僅保護了草原生態,也為他們鋪就了脫貧致富路。

“捕鼠隊”的誕生

鼠害綜合治理研究多次被納入國家科技公關計劃。科技人員曾在青海牧區,對草原鼠類種群爆發成災規律、預測方案及綜合治理開展了長期定位研究,提出了綜合防治對策,並進行了大面積的技術與應用推廣。如防治方法由過去單一的化學滅治,發展成為生物防治、生態治理和人工捕捉的綜合防治措施。

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鎮龍元山村的鄧效仁就是在70年代最早加入人工捕滅草原鼠害的一批人之一。

“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 正在捕捉“瞎瞎”的捕鼠隊員

“那個時候我才20來歲,家裡特別窮,聽村裡人說,政府召集人到草原抓瞎瞎(音“哈哈”,草原中華鼢鼠,又叫地老鼠),阿大(父親)讓我跟著大人們去了甘南碌曲草原”,63歲的鄧曉仁回憶,“抓一隻瞎瞎三毛錢,大人們一天最多能抓90多個,我一天抓20來個,但也能掙6塊多,對我來說很滿足了,可以給阿婆看病買藥,給家裡買些面和油。”

當時和鄧效仁一同前往甘南草原抓“瞎瞎”的同村人去了8個,都是為了謀生,掙錢養家餬口。

1970年出生的才讓加措,從年輕時就跟著村裡老一輩捕鼠隊“遠征”,輾轉甘南、四川、青海等地的草原,現在是遠近有名的龍元山“草原雄鷹”專業抓捕隊的隊長。

與狼群為伍

龍元山水草灘社社長李建生,16歲跟著“抓捕隊”上青藏高原。他說,那時候高原氣候惡劣,工作的地方都是無人區,雖然只有每年的春夏兩季出去兩次,但天氣依然寒冷,暴風雪說來就來,吹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最可怕的是,經常會遇見狼群從低矮的雲霧中突然出現,還有牧民們養的藏獒的吼叫聲,年紀小的經常哭著跑到大人身邊,大人們早已習以為常,要求他們年齡小的至少三人一夥幹活,互相照應。

“清晨進草原,晚上才能回來,帶夠一天的乾糧,燒水就在草原上挖個坑,堆幾塊石頭放上鍋就是灶臺。夜晚住在冰冷的帳篷裡發抖,盼著早點天亮,但也沒有感覺苦,就是因為想著掙錢供孩子唸書。”隊員魯付緒回憶說。

氣候惡劣,狼群出沒,藏獒撕咬,生活貧困,但他們依然頑強地堅持著,因為心中有著共同的信念:為了家人,為了將來,為了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

龍元山的春天

2005年1月,國務院批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

龍元山以才讓加措為隊長的“草原雄鷹”專業捕鼠隊經過幾年的打拼,已經發展了13名永久性隊員。他們吃苦耐勞、熱情豪放、堅強勇敢、技術嫻熟,備受當地政府和牧民的讚譽。

2020年的春季,才讓加措通過微信群召開視頻會議,告知大家,和往年一樣準備好設備和行裝,向青海進發。那天一大早,他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草原站負責人的電話,邀請他們的隊伍提前進場。

“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 龍元山專業捕鼠隊部分成員

“我們這支隊伍遠近聞名,在甘川青三省藏區草原都是響噹噹的英勇善戰的專業捕鼠隊,被草原牧民親切地稱為地老鼠的“剋星”、草原治理的“曼巴”。隊員中資格最老、向來說話大嗓門的老李無不自豪。

據老李介紹,他們多年總結的經驗,加上自己設計的捕鼠“武器”既簡便又實用,通過早晨草上露水的痕跡和地面隆起的小土包,可以精確判斷、識別出“瞎瞎”在地下的位置,找到洞口下手,一逮一個準。

以前這裡的牧民不瞭解,阻撓我們捕鼠,說是把他們的草破壞了,現在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們的牧場抓“瞎瞎”,牧民們也懂得科學放牧,保護生態環境了。

“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 龍元山牧場放牧的藏族姑娘

隊員們的工作生活條件也得到極大改善,住在暖房裡,吃飯有食堂,出行有專車接送。

更讓他們欣慰的是,抓“瞎瞎”是他們的專業,也成為了他們致富的產業。以往按計件發錢,現在按月發工資,每個月4500元,像李建生兩口子每個月就收入9000元,加之採集當地藥材,每個隊員家裡的年收入能達到36000餘元。

現在的三江源一派生機,犛牛群悠閒地散落在綠草間,大小湖泊星羅棋佈。移民點通過集中聚居、統一建設房屋,農牧民的居住條件顯著改善。

退牧還草、鼠害防治、禁牧封育……一系列措施的實施,草原休養生息,“三江源”生態恢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黃河源頭瑪多縣星星海,往日湖泊沼澤遍地的溼地景觀重現;在共和縣“塔拉灘”治沙點和瑪多縣沙化土地、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鄉黑土灘退化草地治理點,黃沙已被階段性地封鎖,綠色正在蔓延。

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與包括龍元山“草原雄鷹”13名專業捕鼠隊在內的成千上萬個藏族群眾辛勤的付出分不開。

“草原雄鷹”捕鼠脫貧路

▲ 美麗的龍元山村寨

龍元山捕鼠隊13名成員2013年全部被納入建檔立卡戶,如今,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我們龍元山人享受著黨的好政策,加上自己的勤勞,村裡六成家庭有了私家車。捕鼠隊的成員,好多在城鎮買了新房,孩子們在城裡享受優質教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老李高興地說。(省交通運輸廳派駐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王旗鎮龍元山村幫扶工作隊 陳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