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降低了傳染病發生率,但今年肺結核發病率依舊嚴峻

記者 | 原禕鳴

11月18日,國家醫保局回覆了《關於醫保部門對結核病人實施單病種付費政策,全面推行結核病人全程免費治療措施的提案》的答覆中稱,包括耐多藥結核病患者在內的困難人口的實際醫保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

國家醫保局還表示,將結合支付方式改革,鼓勵地方探索單病種付費,總結試點經驗,完善醫保支付政策。

醫保局的回覆主要針對的是耐藥結核病,這部分患者病程長且費用高。不過,整體上中國五種肺結核的患病人口十分龐大。

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曾表示,中國每年患肺結核人數為86萬人左右,是當下新冠肺炎患者的十倍。世界衛生組織也發佈了2020年度《全球結核病報告》。報告顯示,全球結核潛伏感染人群接近20億,新發結核病患者約996萬,其中中國的新發患者數排名第三,約8.4%。

肺結核是個曾被很多人誤以為像“天花”一樣已經消失了的傳染病,很多人不以為然,也有很多人相信“年輕人得了肺結核就完了”的傳聞,提及便惴惴不安。事實上,肺結核從沒有消失,每年中國都有數以萬計的患者因肺結核而去世,但肺結核也並非全部都具有傳染性。

肺結核可以被分為五種,分別為原發性肺結核(代號Ⅰ)、行播散型肺結核(代號Ⅱ);繼髮型肺結核(代號Ⅲ)、結核性胸膜炎(代號Ⅳ)和其他肺外結核(代號Ⅴ)。

疑似肺結核患者在確診了肺結核種類之後,還要確認是否為開放性肺結核,只有痰內含結核桿菌的肺結核就是才是有傳染性的開放性肺結核,否則就是不具有傳染性的非開放性肺結核。

而一名患有開放性肺結核的患者,在未被隔離的情況下,一年之內通常能使周圍密切接觸的10至15人受到感染。

但接觸了結核桿菌的人很可能不感染,即使是感染,普通人體內的結核桿菌也很可能處於被致敏而未發病的狀態。目前,我國大概有4.5億人感染,但其中只有10%左右會發病。

有專家將結核桿菌形容成“間諜”,它會待身體免疫力下降(如勞累,營養狀況下降,或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時伺機發病,形成“活動性結核”,這可能是在數月內、一年後、十年後,也很有可能終身不發病。

肺結核潛伏期長,因此患有開放性肺結核患者首先要面臨的,是對他人的歉意。10月27日,剛剛就讀於北方一高校一個月的研究生蔡明航拿到了臨床診斷:繼發性肺結核,不傳染。

雖被確診為肺結核,剛一入學就要休學,但確認了非傳染性之後蔡明航還是鬆了一口氣,他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如果身邊有朋友因他而成為肺結核患者,他會愧疚一生。

“等待檢測結果的這些日子裡,我每天都會反覆回想,從我痰裡有血絲那一天開始,我到底跟多少人一起吃過了飯,如果是傳染性的,我不就成 ‘毒王’ 了嗎。”蔡明航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確診之後,蔡明航必須做好與肺結核長期鬥爭的準備。對普通的肺結核疾病來說,全程正規服藥,痊癒時間也要6-9個月。若中斷用藥,很可能會演變為耐藥性肺結核,治療時間就會延長至1.5~2年,治療費用也會達到普通肺結核的百倍。

今年由於新冠疫情,全部中國人減少了聚集,在最炎熱的夏天也沒敢摘下口罩,呼吸科門診也冷清了許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雲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傳染病發病率降低。而廣東衛健委也發文稱,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呼吸道傳染病減少了60%以上。

然而,由於肺結核的潛伏期很長,在新冠疫情期間,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患者推遲就醫、結核病檢測優先級下降等問題,這直接導致病人發現率大幅下降。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每個季度的結核病初診患者數(含疑似)基本都穩定在70萬~80萬水平。但2020年第一季度,該數字明顯下降,與2019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26萬。

“這就意味著有的人出現可疑症狀,比如咳嗽、咳痰、發熱等並未就醫。除了門診就診量,患者隨訪率、耐藥患者篩查率等指標都有所下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黃飛在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組織召開的“新冠疫情下的結核病防控與公共衛生建設”研討班上上說。

學校防控成了重中之重,學校是密集型場所,如出現開放性肺結核病例,傳播速度十分驚人。10月14日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一個班79人,有22名學生確診感染肺結核,此外有43名學生胸部CT影像異常,對此,有專家呼籲學校的防控是結核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學生咳嗽、咳痰大於2周,就應引起關注,及時做結核病方面的篩查。除此之外,學校也應嚴格遵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學校結核病防控工作規範(2017版)》的相關條例。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文中蔡明航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