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晚年,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顯然你不如女皇

談到和解,我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雙方因為產生了矛盾,因為誤會化解後的一種行為。可這裡我們所說的和解,卻完全是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與自己的和解,與世界的和解。

兩個人和解很容易,只需要有個中間人撮合,大家把話說開了,誤會解除了,事情不再發生就行了。可是一個人與自己和解,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它可以困難到你這一生都可能無法做到。如果你問為何這會那麼難,那麼請你想一想,一個人打敗自己的主觀想法有多難。更何況能夠做到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是要打敗自己長期認為的那些“對”的主觀意識。


“武則天晚年,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顯然你不如女皇

從小到大,有一件事情叫我印象深刻。記得還是很小的時候,但是已經記事兒了,那個時候有個二奶奶,在我家老房子前面住,因為沒有兒子,而且也是爺爺的親嫂子,所以癱在床上的時候就經常會由爺爺的幾個兒媳照顧。老一輩的人,有些時候對某個孩子的偏心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就像外人一般,似乎對自己這個親生的沒有任何好感。在二奶奶眼裡,父母就是這樣的存在。


“武則天晚年,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顯然你不如女皇

因為父母比較任勞任怨,照顧人也比較細心,所以更多的時候是母親在照顧老人,但是始終沒有得到老人的好臉色。然而到了老人快要去世的時候,忽然似乎明白了什麼,她一個勁地在說“還是老三家好啊”(指的母親)。那個時候,我一直都認為有些人是活到最後,終於明白了,哪怕是到臨死的時候,直到我後來看到《中國通史》。


“武則天晚年,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顯然你不如女皇

在看到《中國通史》記錄片,講到武則天晚年的時候,片子裡說道“武則天到了晚年,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種種,她釋然了,她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那是一個人與自己的和解。我不知道這是否能夠用境界來形容,因為它是一種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只有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會出現悔悟。


“武則天晚年,與這個世界和解了”,顯然你不如女皇

有些人,在經歷過生死,極悲等特殊事件後,也許會有所頓悟。可是這種頓悟,並非都能夠達到與自己和解的程度。反省自己很容易,否定自己也很簡單,可是想要看清自己本性裡的偏執,卻沒那麼輕鬆。不過與自己和解即使很難做到,也應該是我們追求的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