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中医的传承问题


小论中医的传承问题

钟南山院士支持中医在疫情中积极作用(图片来自网络)

中医,作为一门中国传统的医学科目,争议性越来越大。支持的人很多,不支持的人也很多。在这里,我们不谈中医有无可取之处,也不谈中医的疗效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应该由专业的人来评价,我们今天用外行人的外行视角,谈谈中医的传承问题。

目前国内以中医为主的高校很多。而大学中医教育成为了目前中医培训的主力和有生力量。去年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北京中医药大学等8所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除名。除名事件在中医圈中影响甚大,支持中医的人感到无可奈何和愤怒,不支持中医的人则奔走相告,弹冠相庆。剖析这件事情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医一直在追求的科学主流界的认可。

从外行人角度看,中医的传统理论,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这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一部分,中医的望闻问切也可以看作是科学技术的一部分。但是,中医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许多病症很难用科学去量化它,我们可以笑称为“玄学”。但它玄,就意味着没有科学机理么?也不见得,但是如何去证明去表征,这就需要新一代具有科学辩证思维的年轻人去开拓。因此,中医教育开始西化,中医学生反映,大学四年,学了太多西医基础,中医最基本的典籍却没时间仔细研究,这应该就是国内目前中医人才培养中的最大问题。“因为我们需要大众认可,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中医的疗效,那么我们就需要学会西医先进的表征手段。”这本来是没问题的,但目前中医教育没有保持中西医的平衡,西医过重,反而让现在的中医教育不伦不类。

小论中医的传承问题

传统中医靠父传子的家族式传帮带,这带来的弊端就是中医理论很难进行交流沟通,很难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也进而导致了许多医术的失传。而现代中医教育是以西医教育为主题,辅以中医传统理论,这就导致了重点缺失,最终导致四不像。

所以,我倒是觉得,中医教育应融合中西方教育模式,利用本科四年进行西式科研方法的培养,之后有志于中医的学生可以拜师,跟随师父学习中医的治疗理论和方法,这样,也许中医能够焕发新的光彩。

当然,跟随这一模式的,是中医现有评价体系的改变,中医科学取消研究生、博士学位,采用中医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当然,职称体系也要随之改变。

也许这样,中医才能够从玄学走向科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