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霜序
李白古詩中的代表作:不過20字,簡單而經典,直擊內心,引人深思
唐朝是個強盛的朝代,強盛到那麼多西洋番邦都要向我們俯首稱臣,強大到今時今日在外國人眼裡唐朝仍然是中國的代名詞。唐朝也同樣是個繁花似錦的朝代,亭臺樓閣,鏡花水榭,無數文人雅士吟詩作對,好不自在逍遙。
而這樣一個朝代自然是孕育才子和英雄的時代。我們也許說不出幾個英雄,但是才子我們卻可以如數家珍。而這些才子當中,要數最能代表唐朝的浪漫繁華的,還得非李白莫屬。
提起李白,那獨屬於他的稱呼——詩仙,似乎已經成了他綁定的標籤。而這位詩人也不負眾望,放眼整個唐朝,有哪個人能做到詩詞像他那樣俊逸靈動又豪氣萬丈?
且看那黃河之水滾滾從天而來的景象,又看那紛紛揚揚的楊花和啾轉啼鳴的杜鵑。兩種風格幾乎大相徑庭,卻毫無違和的都透著專屬於李白的靈氣,哪怕到了死去的那天,他的死法也是逍遙而夢幻的,為了追尋水中月鏡中花而魂飛天外了。
而李白也似乎成了天真爛漫的代名詞,而他的詩詞則代表了整個繁華的盛唐。不知道其他人如何,但小編對那美麗的楊貴妃容顏最初的想象,就是來自李白那雍容又充滿靈性的“雲想衣裳花想容”。
但是長大以後見李白那些才華斐然,精緻絕妙的句子多了,我們似乎很多時候都忘了那首最初讓我們認識李白的,也是最簡單,最經典的那首詩。
相信說到這裡,大家都能想起來了,那就是我們每個人幾乎在幼兒園時期就能背誦的《靜夜思》了。要說哪首詩歌我們知道的時間能比它還早,恐怕只有那首《詠鵝》了。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相信每個人都能張口背出這首詩,因為它簡單,朗朗上口,直擊內心,引人深思。
有些人可能會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都能有模有樣背出來的詩,有什麼好費神瞭解的?但這個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有時候正是因為短小淺顯,才更能體現作者功底之深。
第一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用了一組比喻,來勾勒月亮的形象。但古今中外那麼多人寫月亮和月光,寫它清冷寫它憂傷,卻是李白第一個將它具象化了——具象化了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霜。
於是一時間,不但月亮的清冷大家感覺到了,連月光彷彿都有了實質。那就是在地上鋪了一層的寒霜啊。羈旅在外,一個人冷冷清清而月光如霜,就更加多了一份冷冽孤寂,彷彿有實體一樣的躍然紙上。
而這第二句則將第一句烘托出來的氣氛更加推向極致。坐在這樣一個清清冷冷,孤寂無比的房間裡,抬頭望著這輪月亮。月亮代表什麼呢?大多是相思遠方的親人的。
興許和親人在一起熱熱鬧鬧的,這月光就是如水溫柔,而不是如霜的冷了。思及此處,詩人心裡更加悲愴孤獨,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
又不過兩句,和前面一交相呼應,一個深夜之時獨坐床上,沐浴著如霜的月光,低下頭孤單寂寥的思念著遠方的親人的羈旅人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這首詩看似簡單,短到一共不過二十個字,但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描繪卻都恰到好處的寫出了詩人想表達出來的所有東西,又和題目無比契合。
靜謐清冷的月和夜,悲傷憂愁的思念著家人,題目中的每一個字彷彿都在詩句之中活了過來。卻又不顯累贅,甚至看著過於簡單。
其實這何嘗不是一個化繁為簡,大化歸一的境界?也許正是李白那高深的藝術功底,才能讓他做到這一點,甚至被明代學者承載為“妙古絕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