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在古典经济学中,失业,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就业

为什么会出现失业?

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直观的看,失业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岗位的不足。

工作岗位不足,是因为工厂的订单不足。

订单不足,是因为消费者不足。

在古典经济学中,是不存在失业问题的,失业问题的原因,在于财富效应的失灵。

我们还是假设,起初国家所有资源都得到了有效配置。

没有人失业,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合理,所有人的付出都能与回报匹配,一切交易都是自愿进行。

此时,突然神迹降临,国内的生产力全部凭空增加了5倍,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答案很简单,就业岗位消失80%。

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生产力不断进步过程的历史。

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为分水岭,在农业社会,是不存在失业问题的。

因为古代的生产是小于消费的,大家苦恼的是,生产不足。

而到了工业社会,如今的21世纪,是生产大于消费,大家苦恼的是,消费不足。

如今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无论商家绞尽脑汁,为我们提供更多功能的手机。

从通话、短信、视频、到游戏、支付,从砖头到超薄,从按键到全面屏,从2G到5G。

我们现在使用的,任然是一部“电话”。

即便商家们挖空心思让我们更新换代,最少也1-3年换一部手机。

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如果手机流水线的产生,凭空提升5倍的话,那么将会有80%的就业岗位流失。

停滞

在整个宏观经济之中,“总消费”是不变的。

在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的消费总额已经很多年不变了。

每个家庭都拥有现代化家居,像是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汽车、油烟机。

除了技术大革新,人们才会去购买一些新玩意。

像是电子计算机革命,大家都买一个PC,互联网革新,大家都接入了宽带。

但当总消费是不变的时候,就业岗位是无法被凭空制造出来的。

生产力不断地提高的结果,是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

生产力的进步,是无法阻挡的。假设某一天生产力真的达到了,你我每天上班,只需要摁一下按钮,就可以下班了,剩下的事,交给机器就可以了。

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那么看上去就业岗位就会越来越少,让无产阶级陷入贫困……

遵循经济学规律,应该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更惨。

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财富失灵

这里面的问题,在于“财富失灵”。

在经济学中,有一条规律叫做“边际效应递减”。

如果你第一次吃苹果,你觉得很好吃,但让你天天吃,你就会觉得腻了,想换个梨吃。

放到财富上,就是当你赚到人生当中第一个100万时,你会觉得很兴奋。但当你赚了1个亿时,那么对于100万,看的也不是这么重了。

如果你有几十个亿,你根本就不会去上班了,每天工作拼死拼活赚几十万,不如去度假享受人生。

甚至说,当你赚够了人生中第一个财富自由时,你就应该去享受人生了。

如果按照这条规律,是不会出现“失业”的。

生产力越高,人类就可以越短的赚够人生的第一个“财富自由”,比如,30岁就可以退休了。

当你赚了5000万,再赚个几十万可能也没意思了。

那你干脆辞职,把工作岗位交给另一个人。

于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不会导致失业,而是每个人的工作时间很短,30岁就退休去享受生活。

按照边际效应递减,如果你有百万年薪,任何人都不会勤勤恳恳干到65岁退休,享受不了几年人生就离开了。即“人死了,钱没花了”。

古典经济学对于“失业”的解释,生产力的提升不会赶走就业岗位。

每个人只干10年,大家都分享了工作岗位,和生产力提升带来的福利。

现实

可当我们看回现实后,你会发现,古典经济学对于失业问题的解释,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在现实中,财富效应,对人类基本上是无效的。

无论这个人有多少财富,我们也看不到他对于赚钱欲望的消减,不然你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了。

不论一个人多有钱,他还是在老老实实的上班打工,而且越是有钱人,越没有停止工作的意愿。

而这些人,赚钱更厉害,一出手就是你几十年的收入。

“劳动最光荣”,中国人相信劳动是对社会的贡献,每个人都在辛勤的劳动,于是到了工业社会,岗位不够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贫富分化。

在古典经济学中,是不存在贫富分化的,因为贫穷人的赚钱欲望应该高,而富裕者工作相对倾向少,这样,贫富差距就会被调整。

可是现如今的社会,完全不像是古典经济学中的解释。富人工作的欲望反而更强,财富效应彻底失灵。

富人比穷人更聪明、占据更多的资源,于是贫富差距被无限拉大。

但我们反过头看欧美,人们就更倾向于享受人生,当人们赚到了钱,不着急投资,而是消费、狂欢、周游世界。

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年轻人,三十几岁了,仍没有稳定工作和职业规划,而是去虚度光阴。

这些在中国人眼中,就是脑子有病。

当然这里面还有福利、文化、民族性等因素在里面,本篇也并不想评价对与错。

我们想说的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更少的人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而并非是不需要人口了。

未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结果,就会变成1个人工作,可以养9个人,一个男人出去工作,养活全家上下老小。

生产力如此发达,也就没必要如此多的就业岗位。

强行增加就业岗位,反而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的问题并不在于能提供多少就业机会,而在于我们的产出能达到多少,我们的生活水平能因此提高多少?

就业只是手段,生产才是目的。

生产力的进步其实体现在就业人口的减少上,而不是增加上。

正是因为国家日益富裕,我们得以禁止使用童工,实现老有所养,很多妇女可以专职照料家庭。

生产力

如果未来某一天,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东西多的用不完,应该怎么办?

如今工业社会,大家头痛的是,生产太多,而消费太少。

比方说像是日销品,肥皂牙膏洗发水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供给几乎是无限的,你只要想要,再多都能生产出来。

而增长却是相对缓慢的,总不能让人一天洗二十次澡吧。

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如今几乎所有的领域,除了某些受矿藏等原材料或其他限制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行业的产能都是过剩的。

就算现在不过剩,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产能。

就像口罩。

如果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那么我们的生产,就会形成投资。

比如多建高速公路,修建高铁,造高楼大厦,这样我们的效率就会更高,生产越多,投资越多,形成良性循环。

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如果生产力发达到投资机会很少,那么剩余的物资,只能用做出口。

但单纯的出口,无法使国力增强,你换回的是“外汇储备”,如果不用来进口,也可以称作“纸”。

出口实属无奈之举,如果国家生产力如此发达,以至于所有的投资、出口后,仍然有大量的物资,那么这些物资应该如何使用?

休息

如果我们的生产的物资,已经完全无处可去,所有基建已经完成,出口市场也已经饱和,那么这些富裕的生产力应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休息一下就好了。

就像你已经高强度连续工作12个小时,就需要休息一下,休闲娱乐调整一下状态。

关注过欧洲经济的朋友,都会对欧洲的就业率感到震惊。

这些发达国家的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这些国家的“休假”都非常长。

像是西班牙,失业率曾一度达到50%,法国也以半年休假,半年罢工著称。

为什么会这样?

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

欧洲小国林立,本土开发的基建有限,高速公路已经连通每处村庄。

那么他们只需要每天工作3小时就可以了。

老人又迟迟不退休,年轻人干什么?

欧洲的堕落

欧洲国家在过去的200年中,已经把大多数需要建设的东西都建好了。

以至于现代青年人很轻松就可以享受现代化的生活。

如果每个人每天只需要工作3个小时,就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要,那么还可以干什么?

当国家的生产力过度剩余,整个民族面貌就会变得颓废、迷惘,甚至变态。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工业传播速度惊人的快,以至于现如今中国生产力也是“过剩的”,物资多到用不完,大家担心的是“内需不足”。

但幸运的是,我们拥有广袤的土地,于是这些富裕的生产力,有了宣泄口。

你能看到房地产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了吗?

因此中国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经济仍可以保持稳定的增长。

战时动员

1933年,美国陷入了大萧条,可到了1939年,美国人居然居然做到12艘航母的年产量,把日本人活活拖死。

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在和平年代,生产力极端富裕的环境下,国家产能并非是完全开足的。

而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国家产能是100%动员的,因此可以创造工业奇迹,无数战略物资被制造出来。

那么和平时期为什么不能保持100%的产能呢?

整个社会可以一扫颓废堕落的气息,而且不用担心失业的问题。

答案是不可以,任何国家的经济目标应该是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

人民还是需要休息,需要玩乐的,生产效率和“幸福值”是有很大关系的。

失业根源与生产过剩

结语

日本人并不是天生变态,欧洲也不是注定颓废,美国人也还有潜能。

万事皆有其背后的逻辑,关键要看你要追求的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