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石公《六韬.三略》上略.节六

《军谶》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军谶》曰:“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故礼者,士之所归;赏者,士之所死。招其所归,示其所死,则所求者至。故礼而后悔者,士不止;赏而后悔者,士不使。礼赏不倦,则士争死。

《军谶》说:“军队中没有钱财,就没有士兵投靠;《军谶》说:“在鲜美鱼饵的引诱下,一定会有鱼上钩;在重赏的诱惑下,必有敢于赴死的士兵。”所以,礼可以让士兵愿意归附,但让士兵以死效劳的却是奖赏。以他们所需的东西招引他们,用让他们所需的东西招引他们,这样需要的人才就会来到。所以以礼相侍后来又反悔,士兵就不愿长留;先前给予奖赏的许诺,后面又反悔,士兵就不愿为之效死。要先以奖赏明示他人,后来能够始终如一地礼遇和奖赏,这样士兵才能争先恐后地效死。

《军谶》曰:“兴师之国,务先隆恩;攻取之国,务先养民。”以寡胜众者,恩也;以弱胜强者,民也。故良将之养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军如一心,则其胜可全。

《军谶》曰:“想要兴兵作战,就一定要以恩泽相待;攻占他国,一定要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战争中能够以少胜多,是因为恩泽的缘故;能够以弱胜强,是得到百姓支持拥护的结果。所以好的将帅对待士兵,和对待自己没有什么差别;所以能全军上下万众一心,在战争中就能够获得全面的胜利。

《军谶》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视其仓库,度其粮食,卜其强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敌国无军旅之难而运粮者,虚也。民菜色者,穷也。千里馈粮,民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夫运粮千里,无一年之食;二千里,无二年之食;三千里无三年之食:是谓国虚。国虚则民贫,民贫则上下不亲。敌攻其外,民盗其内,是谓必溃。”

《军谶》说:“用兵的关键在于侦查敌情:了解敌方仓库虚实,估计粮食多少,判断兵力强弱,了解对方的天时地利,寻找可乘之机。所以,敌国没有战争的危难却运送粮食的,就说明敌国国力空虚;百姓面黄肌瘦的,说明敌国民众穷苦。从千里之外运输军备的粮食,百姓们就会挨饿;临时砍柴割草做饭,军队就难以饱足。运粮到一千里之外,国家就缺少一年的粮食;运粮于两千里之外,国家就缺少两年的粮食;运粮到三千里之外,国家就缺少三年的粮食,这都是国力空虚的表现。国力空虚,百姓生活贫困;百姓生活贫困,官民上下就难以亲近。敌人攻陷在外,百姓从内部动乱,国家就一定会崩溃。

《军谶》曰:“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军谶》说:“君主暴虐昏庸,官吏就会严峻苛刻。横征暴敛,刑罚没有节制,百姓之间互相残害:这就叫做亡国。”

《军谶》曰:“内贪外廉,诈誉取名;窃公为恩,令上下昏;饰躬正颜,以获高官:是谓盗端。”

《军谶》说:“内在贪婪却外表廉洁,凭借欺骗沽名钓誉,盗取公家的官爵俸禄推行个人恩惠,让全军上下都不辩真相;将自己伪装成内在谦恭外表正直的模样,凭此获取高官:这就是窃国的开始。”

《军谶》曰:“群吏朋党,各进所亲;招举奸枉,排挫仁贤;背公立私,同位相讪:这就是祸乱的开始。”

《军谶》说:“官吏之间结党营私,各自引荐自己的亲信;招揽奸邪之人。排斥压制仁人贤士;背着朝廷建起威信,谋取私人恩惠,同僚之间互相毁谤攻击:这就是祸乱的开始。”

《军谶》曰:“强宗聚奸,无位而尊,威无不震;葛蘽(一种葡萄科的蔓生植物)相连,种德立恩,夺在权位;侵侮下民,国内哗喧,臣蔽不言:是谓乱根。”

《军谶》说:“豪门大家族聚集坏人,虽然没有官爵却地位显赫,威风让人心生畏惧;互相勾结,如同葛蘽般盘根错节,私自培养个人恩德,侵夺朝廷权力;欺压穷苦百姓,国内舆论哗然,臣子却隐瞒真相,蒙骗君主:这就叫祸乱之根。”

《军谶》曰:“世世作奸,侵盗县官;进退求便,委屈弄文,以危其君:是谓国奸。”

《军谶》说:“世世代代为非作歹,侵占群主的权威;一进一退,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婉转曲折地玩弄文字,危害君主:这就叫做国之奸贼。”

《军谶》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强弱相虏;莫适禁御,延及君子,国受其咎。”

《军谶》曰:“官多民少,不分尊卑,强大的掠夺弱小的;如果不能及时制止,一定会让有德之人受到牵连,国家也一定会遭到祸患。”

《军谶》曰:“善善不进,恶恶不退,贤者隐蔽,不肖在位,国受其害。”

《军谶》说:“喜欢好人却不予以任用,厌恶坏人却不予以排斥,贤能之士被迫深居简出,不才之人却掌权执政,这样的国家一定会遭受危害。”

《军谶》曰:“枝叶强大,比周居势,卑贱陵贵,久而益大,上不忍废,国受其败。”

《军谶》说:“皇族宗室势力强大,互相结党,占据要职,卑贱的侵陵高贵的,时间久了,势力越来越大,君主不忍心废除,国家就会遭受败坏。”

《军谶》曰:“佞臣在上,一军皆讼。引威自与,动违于众。无进无退,苟然取容。专任自己,举措伐功。诽谤盛德,诬述庸庸。无善无恶,皆与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奇政,变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祸殃。”

《军谶》说:“奸佞臣子掌握大权,全军都要责备不已。他们依靠别人的权势助长自己的气焰,一举一动都违背众人的心意。他们不知进退,只知道讨好君主的欢心。他们刚愎自用,稍有行动就标榜自己的功劳。他们诽谤污蔑有德有功之人,说他们无德无能。他们心中不分善恶,凡事但求符合自己心意。将政务公文积压下来,让上面的命令无法迅速地传达到下级。他们在政治上标新立异,任意更改古代制度,变换常规之法。君主如果任用这种奸佞之人,一定会遭受祸殃。”

《军谶》曰:“奸雄相称,障蔽主明。毁誉并兴,壅塞主聪。各阿所私,令主失忠。”

《军谶》说:“奸雄互相恭维标榜,蒙蔽君主的眼睛,让他无法明辨是非。诽谤和吹捧同时兴起,堵塞君主的耳朵,让他无法分辨善恶。他们各自偏袒自己的亲信,让君主失去忠臣。”

故主察异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贤,奸雄乃遁。主任旧齿,万事乃理。主聘岩穴,士乃得实。谋及负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因此,君主能够查明诡辩的言论,才能看到祸乱的萌芽。君主聘用有学问的贤德之人,奸人便会远远逃遁。君主任用德高望重的老人,万事就能有条有理。君主恳请山林中的世外高人出山,才能获得有真才实学的贤士。君主谋划事情时能听取百姓的意见,才有可以彪炳史册的功绩。君主不失去人心,德政才能赢名扬天下。

读黄石公《六韬.三略》上略.节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