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書畫名家賞鑑”誠謝您的支持!!!祝吉祥、順意......

一代宗師——陳洪綬(1599年-1652年),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末清初書畫家、詩人。

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表十七世紀出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家之中的第一人"、“三百年無此筆墨"

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對後世的書法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陳洪綬《隱居十六觀》圖冊作於1651 年,是陳洪綬逝世前一年的作品。圖冊為紙本,共計20 頁,每頁縱21 .4 釐米、橫29.8 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前4 頁為陳洪綬自標畫目和題跋,後16頁各為一幅白描淡著色畫,表現隱居生活的白描人物畫,老蓮以簡潔的白描繪出隱士生活中的十六個觀照,

16 幅各有用典,當中援引了莊子、劉辰翁、蘇軾、陶淵明、班孟、宗炳、孫楚、魏野、李白、魚玄機等人的詩文事蹟。

老蓮晚年極品,十六觀取自《觀無量壽經》中的“十六觀之門”,

1651年中秋之夜,陳洪綬(老蓮)醉酒西湖邊,他提筆為友人沈顥作《隱居十六觀》圖冊並題贈予他,次年,老蓮逝世。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訪 莊

[釋] 《莊子·秋水》載: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釀 桃

[釋] “釀桃”在這裡指的是以桃釀酒。古人有釀桃為醋或為酒的做法。宋代的劉辰翁不願為官,以母親去世需要安葬為由辭官歸隱,曾有一首《金縷曲》,其中有“聞道釀桃堪為酒,待釀桃、千石成千醉。春有盡,甕無底”之句,流傳甚廣。釀桃為酒或為醋也就暗含了隱居不仕的意思。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澆 書

[釋] 澆書指飲酒澆灌胸中之詩書,典出自蘇東坡。東坡先生謂晨飲為澆書,據記載,東坡喜歡早晨起來就飲酒,有人笑他貪杯,東坡說:“不是飲酒,而是腹中的書太多了而脹肚,稍微地飲些酒,澆澆書罷了。”此典後來經常出現在文人詩詞中。南宋陸游《春晚村居雜賦絕句》之五:“澆書滿挹浮蛆甕,攤飯橫眠夢蝶床。”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醒 石

[釋]

陶淵明曾在他的《歸園田居》中寫道:“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是我國曆史上較早的愛石人。在其隱居的江西宜豐的東皋嶺有一塊與他常年相伴的石頭,每當他醉酒小憩時則倚石為榻,世稱“醉臥石”。明朝林有麟對此石有記錄:“陶淵明所居東里有大石。陶淵明常醉眠其上,名之曰醒石。”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噴 墨

[釋] “噴墨”指以口噴墨。《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古人畫雲……縱口吹之,謂之吹雲。”《秦列裔》:“口含丹墨,噴壁成龜獸。”《神仙傳》:“班孟不知何許人,能一噴皆成字,竟紙各有意義。”《神仙傳》曰“: 班孟嚼墨,一噴皆成其字,竟紙各有意義。”後人借班孟的噴墨成文,指隱居者拓印行為。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味 象

[釋] “味象”指品味由老莊之道所顯現的物象,即味道。南朝畫論家宗炳在《畫山水序》中說:“聖人含道映物,賢者澄懷味象。”故味老莊之道必須“澄懷”,老子稱之為“滌除玄覽”,莊子稱為“齋以靜心”。宗炳畫論處處閃現道家思想的智慧光芒,他絕意仕途,一生好遊山水,“每遊山水,動輒忘歸”,是真正的隱士。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漱 句

[釋] “漱句”指以石漱口礪齒,使才思敏捷。人們常以“漱石枕流”來指士大夫的隱居生活,此典出於西晉文學家孫楚與同鄉知音王濟。據《晉書·孫楚傳》載:楚少時欲隱居,謂濟曰:“當欲枕石漱流。”誤雲“漱石枕流。”濟曰:“流非可枕,石非可漱。”楚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厲其齒。”另《世說新語·排調》亦載有此事。“漱石枕流”隱寓潔身自愛、磨礪其志。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杖 菊

[釋] 菊是陶淵明隱逸生活的象徵,也是他生命哲思的依託。無論是採菊、釀菊、杖菊、簪菊等等,陶淵明把生活情趣與生命價值詩意融合起來。另外,道教也視菊花為養生良藥。菊花是陶淵明委順自然、大化生命觀的寄託,也是其傲然脫俗的人格象徵。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浣 硯

[釋] 浣硯之典,一說與魏野有關,一說是蘇軾。魏野是北宋詩人,世代為農。其詩《書友人屋壁》曰: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洗硯魚吞墨”交代了詩人詩書自娛的曠達、養魚自觀的閒雅興趣。“烹茶鶴避煙”描繪的是作者煮茶弄鶴的清雅知趣。所用硯、墨、魚、茶、鶴,都是雅潔意象,是典型的文人書齋生活、隱逸志趣的寫照。宋真宗遣使請魏野出莊為官,魏野以“糜鹿之性,頓纓則狂,豈可瞻對殿墀”為由,拒絕出仕。他另有《尋隱者不遇》一首:“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滿地無人掃。”詩中的“尋真”“蓬萊”“採芝”等明顯是道家之語,是詩人對神仙生活的嚮往,即對道家之隱居生活的嚮往。另外,傳說蘇軾閒居在樂山龍泓山的一座廟宇時,常去江邊洗硯,河裡有一種魚原本體色不黑,因嗜食他洗硯的墨水,久而久之,身體就漸漸變得黑如濃墨。至今龍泓山還保留著蘇軾的“洗墨池”遺址。池上方還刻著“魚化龍”三個醒目大字。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寒 沽

[釋] “寒沽”指於寒冷的季節沽酒。“寒林沽酒”題材是環繞陶淵明而生。陶淵明自稱“性嗜酒”。梁太子蕭統說:“淵明之詩,篇篇有酒。”陶淵明一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因此,寒沽自然也是隱居生活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情境了。但此圖人物從衣著上看並非是陶淵明,而有可能是杜荀鶴。因在杜詩《冬末同友人泛瀟湘》中,有“踏雪沽來酒倍香”之句。畫面描繪之情境正如此句意境之再現。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問 月

[釋] 李白詩《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此詩將明月與人生反覆對照,在時間與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水調歌頭》之“明月幾時有”。情理並茂,通篇貫穿哲學的沉思。表現了文人墨客在夜間孤獨問月,感嘆造化的無窮與人生的短暫。這也是人類永遠無法克服的矛盾。但我們細看畫中人物,乃是頭戴平巾幘,平巾幘是一種在唐代士人中比較流行的冠式。故而可斷定此圖人物應為李白。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譜 泉

[釋] “譜泉”就是按泉水適合煮茶的程度,給泉水排定次序。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上溯久遠。古人認為,飲茶用水最好是選擇清寒甘洌的泉水。陸羽《茶經》言:“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指的就是泉水。“山頂泉輕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相對於江水、井水而言,泉水更宜泡茶,謂之“茶泉”。宋代蘇東坡說汲泉煮茗,乃人生之一樁雅事。從衣冠上看,人物同樣頭戴平巾幘,應該是與唐代陸羽有關。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囊 幽

[釋] “囊幽”就是藏琴,是琴的更高一層的境界。陶淵明有詩句:“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白居易有“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所以彈得不好或是聽得不懂還是囊幽得好。古人追求“韻外之致、弦外之音”,用囊幽表現的是無知音則隱。從人物頭戴的幞頭來看,應該是唐代人物,所以斷定是白居易。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孤 往

[釋] “孤往”意為獨自前往,喻指歸隱。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句曰:“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孤往”一詞應當出於此。唐人白居易推崇陶淵明的孤往情結,取字樂天。《文選》載:“司馬彪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也。恆充俄頃用,豈為古今然!言古之獨往,必輕天下,不顧於世。”“ 輕天下,不顧世”的隱居方式很明顯當屬道家之隱。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縹 香

[釋] “縹香”同“縹緗”。“縹”是淡青色;“緗”是淺黃色。“縹緗”是淺黃或淡青色的織物,古時常用淡青、淺黃色的絲帛作書囊書衣,因以指代書卷。後世逐漸用縹緗作為書卷的代稱,也用於指讀書的行為或讀書的人。南朝梁代蕭統《〈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圖中是一女子,故此題可能與唐代才女魚玄機有關。在封建時代,庸男劣文尚可為官,可是一代才女雖滿腹詩書,錦繡文章,卻要隱於市井中。


陳洪綬晚年極品,以至簡至潔的筆墨,寫出前人思想追求的至高境界

品 梵

[釋] “品梵”即參悟佛的境界。佛經原用梵語寫成,凡與佛教有關的事物,皆稱梵。如:佛經稱為梵言,佛的境界稱為梵境,佛教的樓閣廟宇稱為梵樓,佛寺之磬稱為梵磬,佛學稱為梵學……此題表現隱居向佛,以至無慾的境界。為佛家之隱。《品梵》圖對好友沈顥的挽留之意則愈加明顯和強烈,頗合畫者自題“乞與老蓮作伴”之意。故而畫中人物或為畫家本人及好友沈顥。

弘揚中華文化經典,傳播中華書畫藝術.......

向歷代 藝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刊文編輯:朝海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