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抗拒】變革的底層邏輯

【解除抗拒】變革的底層邏輯

今天討論轉型與變革的問題。我們的重心將以個人的轉型與進步為主,同時兼顧企業的轉型變革。

我覺得,現在對於你來說,學過了一年的管理學知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自己制定一個改善計劃,努力把學到的管理學知識有意識地融入到工作中去。多年來,我一直把變革作為學習知識的最後一個環節。學到了一個知識、掌握了一個理論,分享得到了一個技巧,之後的關鍵是要給自己找到一個練習的機會。練習和使用,本質是在誘發變革,而只有把知識應用到變革之中去,才算真正有收穫。這就是我們說的:學以致用。這個邏輯,對個人如此,對於組織也是一樣。我堅信:只有經歷變革,受到實戰的檢驗,你才真正開始掌握一門知識,或一個技能,否則都是紙上談兵。

1.變革的不易

改善和變革,並不容易。三十幾年前,美國曾經有一位很有名的暢銷書作家,也是一位領導力提升領域的諮詢專家,他講過一個例子,講述改變的不易。這個例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分享給你。

今天,你可以找一個時間,看一段你喜歡的視頻,或者電視劇。在看視頻或者電視劇的時候,你要把自己的雙手解放出來,我們做一個實驗。首先,我們讓自己的十指順其自然地交叉,請你記住是哪一個拇指在最上方。這就是你習慣的方式。然後,請你把雙手的位置更換一下,原來放在最上面的拇指就轉到了下面。你也許會略微感到某種手上的不適應,沒關係,你這時開始試著讓自己專心看視頻。

也許找一段最能吸引你注意力的視頻或電視劇,可以更容易讓這個實驗進行下去。最開始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到手上有些彆扭,看視頻也不容易專心,但你試著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視頻上。十分鐘之後,請你再看一下你手上的姿勢。你也許很快就不自覺地恢復到了最先前的、讓你最舒服的姿勢。

溫伯格曾經在他的演講中多次和學員進行這樣的實驗。他曾經和學員開玩笑,誰如果真的能夠堅持一小時,他就給這個人1美元作為獎勵。他以為最少會輸掉100美元,然而,一個小時過去了,只有一位學員保持了原有的姿勢。這位學員說,這是他一生中所賺到的最艱難的1美元。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它說明了慣性的力量,同時也說明了變革的不易。溫伯格認為,這種下意識的反抗幾乎完全是心理上的,和變革所要達到的目標幾乎沒有關係。我們的頭腦已經高度適應了原有模式,所以,新的東西會給它帶來不適應,它會下意識地產生排斥的指令,就好比我們在醫學上所講的排異反應。

我個人同意這種說法。變革常常是反常態的,它天然就會引發我們的本能排斥。這個道理特別簡單,就是因為我們熟悉的方式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舒適感和安全感,而變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將我們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狀態。不管它是多麼願景宏大,以及未來會讓我們多麼前程似錦,我們總是會以一種很警惕的狀態,來注意這種轉變的環境、轉變的過程,注意轉變中的每一個細節。

這就像在前面實驗中的情形一樣,我們不太容易專心,慣性會使我們在精神鬆懈的時候,不自覺地恢復到原來的模式。溫伯格曾經舉過一個外出旅行的例子,其實特別形象。我們如果到一個自己從沒有去過的地方去旅行,儘管每天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會得到很多收穫,看到美麗的風光,欣賞到異域的新奇事物。但是,只有當我們回到自己酒店房間的時候,關上門,我們才會獲得一種完全不同的安全感。那種感覺和在外奔波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我自己對此深有同感。因為常年在外出差和旅行,我能夠體會到奔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而每次走進酒店自己的客房時,雖然只是客房,但感覺和白天在外的感覺卻全然不同。而在北京工作,環境熟悉之極,回到家裡,卻沒有這種感覺。下次,我請你也留意這種感覺上的微妙之處,我個人的體會是:只有你真正理解了這種感覺上的微妙之處,你才會制定出有效的變革計劃。

2.固定樁:變革的底層邏輯

為什麼那麼多的宏大變革,最後都以失敗告終?因為這些變革,無論是針對個人的,還是針對組織的,都讓變革對象本身產生巨大的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就像我們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去旅行,連酒店房間這樣一個讓我們感到安全、獲得一點喘息的地方都沒有,我們無論如何都會心力交瘁。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讀一讀郭士納的名著《誰說大象不能跳舞?》。在這本書中,他特意舉了美國運通公司變革的案例,也詳細地描述了IBM的變革過程。後來有學者在IBM的變革故事中,總結出了一個叫做“固定樁”的概念。固定樁,就是攀登冰山的人,每隔一點距離就會在冰壁上釘上一個可以承重,可以作為安全點的一個鋼釘。有了這樣一個鋼釘,他就可以相對安心地向上去攀爬,就算是偶有閃失,起碼滑落到下面的一個固定樁,就會停止滑落。不會因一個小失誤而跌落谷底,或者是完全因為恐懼而停步不前。

我們在外地出差時的酒店,其實,就是在陌生環境中的固定樁,它可以讓我們有一種最起碼的安全感,可以讓我們的神經不再時刻緊繃。而變革,其實就是需要這樣一系列有助於我們持續迭代自己的固定樁。固定樁,是我今天和你分享的核心概念,有了這樣一個認知,下一次變革,你就可以更容易解除你自己內心中的恐懼。當你在組織中主導變革的時候,也有助於你幫助下面的人減少他們的不安和疑慮。

尋求強有力的支持,是變革發展中最常見的固定樁。比如,今天的課後,你要列出一個個人目標的改善計劃,明確變革的方向。我覺得這很重要,但與此同等重要的,甚至比這個更重要的是,你需要給自己找到一個導師。有一個靠得住的幫手,或者多幾個幫手,對於年輕人發展自己的職業,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清華的MBA,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企業家導師,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校友導師,並且善於使用這些校友導師。這是他們不斷取得進步的關鍵。因為有了這個校友導師,他們在職業發展的路上就有了更多的底氣。這就是他們的固定樁。

現在,很多人熱衷於混圈子。混圈子,除了混關係之外,很重要的是要為自己尋找到足夠多的、在當下、在將來對事業有幫助的人生導師和事業導師。這些導師,就像攀登者在冰壁上的固定樁,會給你很多的支撐,甚至幫助你消除心理上對於變革的恐懼。

其實,又何嘗是新人在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中需要這些固定樁。對於那些江湖中的老牌企業家,固定樁也是同樣重要的。可以說,不同層次的人,都需要自己的固定樁。

濰柴動力這些年在海外進行了一系列的併購,很多併購對象都是比濰柴動力還要資深的國際級企業。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吃虧上當,鎩羽而歸的不少。但是,濰柴的海外收購到目前還沒有失敗的,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有些企業甚至僅僅接管一年就整合完畢,扭虧為盈。濰柴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其實,說複雜很複雜,說簡單也很簡單。在所有重大決策中,濰柴動力的譚旭光董事長都會親自挑選兩支獨立的參謀隊伍,從不同的角度,背靠背地發表意見,然後,他再廣泛聽取意見,最後拍板。那些背對背的顧問,就是譚旭光和濰柴動力的固定樁,至少是固定樁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如果我們對於成功者進行復盤,我們就會發現,很多人之所以變革和轉型很順利,就是因為他們成功地獲得了後援。後援和支持體系有很多的作用,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幫助這些變革者消除了心理疑惑,堅定了變革的信念。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用我們今天的課程標題來說,就是在心底裡解除了拒絕和心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